本書討論的重點是中國歷代皇朝的中外關係,包括:一、中國與其他國族的互動;二、中國本部與邊陲族群的互動;三、中央政權與地方社會的互動;四、社會上層與下層的互動;五、市場經濟網絡的運作;六、文化學術層面,主流“正統”與“異端”的挑戰者之間的互動。
不論是作為政治性的共同體,抑或文化性的綜合體,“中國”是不斷變化的系統,不斷發展的秩序。這一個出現于東亞的“中國”,有其自己發展與舒捲的過程,也因此不斷有不同的“他者”界定其自身。
許倬雲,1930年生,江蘇無錫人。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榮休講座教授,台灣“中研院”院士。1962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執教於台灣大學、匹茲堡大學,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夏威夷大學、杜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南京大學講座教授,被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台灣政治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1986年當選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2004年獲美國亞洲學會“傑出貢獻獎”,2017年獲台灣大學“人文藝術類傑出校友獎”,2020年獲“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終身成就獎”,2023年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大獎”,2024年獲第六屆唐獎漢學獎。
許先生學貫中西,善於運用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治史,研究領域集中於中國上古史、中國文化史、社會經濟史及中西文化比較。學術代表作“古代中國三部曲”(《西周史》《形塑中國》《漢代農業》)等,另有大眾史學著作“中國文化三部曲”(《萬古江河》《說中國》《中國文化的精神》)及《經緯華夏》等數十種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