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殖兔的品種較多,具有飼養成本低、周期短、見效快等特點,是優良的經濟型小動物,許多國家已把養兔作為解決食品短缺的有效途徑。兔以食草為主,能把許多難以消化吸收的野草或庄稼秸稈作為飼草,也可采食牧草,從而減少人工飼料的投入,提高經濟效益。
我國擁有豐富的飼草資源,若能充分挖掘利用,同時種植一定量的優質牧草,搭配使用,將是解決冬季甚至四季均衡供青問題的最有效方法。本書主要從野草類、樹葉類、農作物秸稈和人工牧草4個方面介紹各類常見兔用飼草的分類學特征、分布地區、營養價值以及藥用價值等,也簡要介紹了各種飼草的適口性,並提供了幾個治療兔病的配方,為廣大養兔戶和企業提供有益參考。
孫平,河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系主任、副教授,2005年獲中國科學院動物學博士學位並在河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工作。現在講授動物生物學、普通動物學A、動物生態學和實驗動物學等課程,主要從事動物生態學和野生動物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方面的科研工作。目前,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共發表論文70余篇,現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評專家,以及《自然科學進展》(SCI)、《生理學報》、《獸類學報》、《四川動物》、《動物學研究》等期刊的審稿人。參編教材和著作7部。現兼任國際動物學會會員、中國動物學會會員、獸類學會會員、實驗動物學會農業實驗動物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常務委員。中國動物學會動物行為學分會理事。本書是作者長期研究結果的總結,對青藏高原地區小型嚙齒動物生態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進一步深入研究小型嚙齒動物對低溫缺氧環境的適應機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