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序一 一部令人回味反思的好書
序二 回到思想史
導論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關系研究的若干問題
一 主動因應還是被動附會?——文化的雙重強制
二 對話,還是自說自話?——對話論可否成立?
三 錯位的契合》——天、儒之間的意義傳遞
四 從行動與反動到詮釋與再詮釋——中西文化交往中的理解問題
第一章 來華傳教士的知識架構與詮釋立場
一 基督教人文主義:來華傳教士的精神背景
1 斐洛之寓意解經法與兩希文化的初次和解
2 基督教對希臘文化的攝取:保羅的貢獻
3 信仰與理性的沖突:西方文化內部的一種結構性緊張
4 基督教人文主義:信仰與理性的再度和解
二 耶穌會的教育理念與來華傳教士之知識架構的形成
1 基督教人文主義與歐洲大學的興起
2 基督教人文主義與耶穌會的教育理念
3 從《西學凡》看耶穌的課程設計與耶穌會士的知識架構
三 來華傳教士的知識架構與詮釋儒家經典的基本立場
1 詮釋儒家經典的基本立場之一:傳教士的神學思想
2 詮釋儒家經典的基本立場之二:傳教士之行為規范與道德世界
3 詮釋儒家經典的基本立場之三:傳教士之天體觀、世界觀、時空觀
4 詮釋儒家經典的基本立場之四:傳教士之引入的希臘哲學思想
第二章 來華傳教士對儒家經典的應用與詮釋
一 利瑪竇等早期傳教士的策略選擇及其文化意義
1 交談:奠定早期傳教方式的一個基礎
2 間接傳教的兩個基本特點
3 間接傳教的直接后果及其所蘊含的文化意義
二 補儒易佛:傳教士的身份定位與經典的認同或別異
1 到中國,成中國人:傳教士的身份定位
2 經典的認同與別異
三 超性與超儒:宗教立場對適應原則的鉗制
1 陽儒陰天:傳教士的雙重身份
2 超性與超儒:宗教立場對適應原則的鉗制
第三章 傳教士域中的儒學范疇
一 傳教士視域中的儒學本體范疇:太極、理、性、心
1 太極
2 理
3 性
4 心
二 傳教士視域中的儒學道德范疇:仁/愛、教/敬
1 仁/愛
2 孝/敬
三 傳教士視域中的天命、君子和圣人
……
第四章 傳教士視域中的儒學命題
第五章 傳教士對儒家經典的詮釋:個案研究
第六章 本土回應之一:入教儒士
第七章 本土回應之二:反教人士
后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