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礎設施 / Infrastructures 1
1. 比特和原子:人文學科中的物理計算和桌面製作 1
2. 數字文化遺產中的具身化、纏繞性與沉浸式 27
3. 物聯網 54
4. 協作和基礎設施 69
第二章 創造 / Creation 85
5. 交叉學科的產生 85
6. 新媒介和建模:遊戲和數字人文 108
7. 數字人文教育研究中的探索性程式設計 127
8. 製造虛擬世界 142
9. 電子文學與數字人文 165
10 . 社會化學術編輯 179
11. 人文學科中的數字方法:理解和描述數字方法在各學科中的應用 197
12. 定制訪問內容 223
13. 昔日的輝煌:數字人文學科中的復古計算 239
第三章 分析 / Analysis 256
14. 繪製地理空間轉向地圖 256
15. 音樂資訊檢索 272
16. 數據建模 294
17. 數字人文學科中的圖形化方法 304
18. Zen與關聯數據的藝術:人文知識語義網的新策略 318
19. 文本分析和視覺化:量化意義 347
20. 人文學科中的文本挖掘 368
21. 文本學術與文本編碼 389
22. 數字物質性 409
23. 螺旋解釋學和解釋學:解釋學的計算性 422
24. 當研究文本是音訊檔時:數字人文學科中聲音研究的數字工具 443
25. 多維度文本標記 457
26. 分類及其結構 481
第四章 傳播 / Dissemination 501
27. 集合訪問、文本分析和實驗的仲介:介面 501
28. 拯救比特:永遠的數字人文? 514
29. 數字人文中的眾包 531
30. 同行評審 554
31. 硬約束:在數字人文中設計軟體 565
第五章 數字人文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Past, Present, Future of Digital Humanities 575
32. 超越數字人文中心:數字人文的行政景觀 575
33. 理清數字人文 592
34. 數字文學史的性別化:數字人文的價值所在 612
35. 數字人文的前景和數字學術的爭議性 630
36. 構建理論還是構建的理論?一個數字人文核心的緊張問題 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