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世界經濟正陷入困境,大衰退的陰影揮之不去,逆全球化潮流來勢洶洶,尤以主要的發達經濟體為甚,似乎正在重演大蕭條后的危局。兩位作者運用凱恩斯在大蕭條時期提出的宏觀經濟學分析框架,即內部平衡與外部平衡必須相協調,回顧了大蕭條和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得出了兩個重要的教訓:教訓之一,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國內問題與國外問題,國內經濟形勢與國外經濟形勢相互交織,各國的經濟政策必須致力於協調內部經濟平衡和外部經濟平衡。忽視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有可能導致經濟災難。教訓之二,一個霸主國家的存在有助於促進國際合作,維護甚至恢復經濟繁榮。大英帝國霸權的瓦解以及美國未能及時接手導致了大蕭條;美國世界影響力的流失及其在世界舞台上的接班人確實導致了當前的世界經濟瀕於失序。概而言之,當前各國的領導人應當致力於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的再平衡,在一個沒有明確霸主的世界經濟秩序中,應當以史為鑒,制定適當的政策推動國際合作和持久協商,而非各自為營,以鄰為壑,避免重蹈覆轍。
【英】彼得·特明,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榮休教授。他的著作包括《帶上鐐銬的普羅米修斯,羅馬市場經濟》(Prommetheus Shackled, The Roman Market Economy)和《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世界經濟》(The World Economy between the World Wars)。
【澳】戴維·瓦因斯,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經濟學教授和研究員。他的著作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其批評者》(The IMF and Its Critics) 和《亞洲金融危機》(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