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論
第一章 古羅斯至1917年——東正教與俄羅斯的歷史淵源
第一節 羅斯受洗
一 基輔羅斯
二 羅斯受洗及其意義
第二節 東正教——歷史、信仰內容與特質、教義、建制及其他
一 歷史
二 信仰內容與特質
三 教義
四 其他
五 俄羅斯東正教會的建制
第三節 東正教與俄羅斯民族
一 基輔羅斯時期
二 莫斯科時期
三 法定「三信條」
第四節 東正教與俄國社會各階層
一 與政權統治者的關系
二 與農民的關系
三 與知識分子的關系
第二章 蘇聯時期——政教關系、教會生存與宗教研究
第一節 政教關系:宗教法與宗教政策
第二節 教會生存
一 受挫反抗
二 轉變分化
第三節 衛國戰爭與教會
一 效力祖國
二 恢復形象
第四節 政府與教會的調控與適應
一 向外擴展
二 教會建設
第五節 蘇聯的宗教研究
一 關於宗教的本質、職能和社會作用的研究
二 關於宗教與道德研究
三 關於宗教心理學研究
第三章 蘇聯解體前后——教會重返社會舞台
第一節 國內外背景
一 根本性轉折
二 東正教傳入俄羅斯千年紀念
第二節 媒體掀起「宗教熱」
第三節 立法:《信仰自由和宗教組織法》
第四節 出現宗教政黨
一 起因、思想立場及目的
二 與共產黨、國家和教會的關系
三 簡要述評
第五節 教會整合
第六節 全方位復興
一 致力教育
二 走進軍隊
三 重提傳教
四 慈善救助
五 新的困擾
第七節 再立法:修改《信仰自由和宗教組織法》
第八節 教會的外部關聯
第九節 社會轉型期教會活動的特點
一 抵御外來文化威脅:各派政治力量靠近東正教會
二 對待政治斗爭既積極又極力保持中立立場
三 與國家保持「自由合作」的關系
四 缺乏成熟的社會理論方案
五 大打「文化牌」,推進宗教精神深入人心
第四章 新時期的俄羅斯東正教
——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
第一節 俄羅斯文明傳統宗教主權民主
第二節 東正教會提出新的社會觀、人權觀.
一東正教會領袖
二 東正教之社會思想變化
三 東正教會的社會觀
四 東正教會的人權觀
第三節 東正教會與國家政治理念契合
第四節 東正教會的經濟訴求
第五節 東正教會外交戰略:保持俄羅斯文化影響力
第六節 東正教會的迫切願望:站穩教育陣地
一 宗教與教育的發展變化
二 教權主義擴張及其社會回應
第七節 政府與東正教會
第八節 普京與俄羅斯東正教
附錄一 俄羅斯宗教哲學管窺
附錄二 蘇聯時期的宗教政策實踐與反思
附錄三 俄羅斯聞識
名詞索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