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模式存在嗎?北歐國家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它們面臨着哪些挑戰?北歐 福利制度在全球化和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下是否可行? 需要進行哪些改革? 近年來,北歐國家吸引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芬蘭的教學制度多次被評為世界最佳。瑞典養老金改革是國際辯論的參照標准。
丹麥「彈性安全」的圖標出現在歐盟和經合組織(OECD)政策議程的明顯位置。
北歐國家的經濟表現給人的印象一直比較深刻:快速增長、高就業率、穩定的物價,以及政府財政的健康盈余。北歐國家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全球化和新技術。支持北歐國家在協調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方面一直都 很成功。
雖然有成功的過去,但北歐模式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全球化和人口轉型給勞動力市場和公共部門帶來巨大影響。人們提出,北歐福利制度是否像今天一樣存在問題。
托本·M. 安德森、本特·霍爾姆斯特朗、塞波·洪卡波希亞等編著的《北歐模式(迎接全球化與共擔風險)》對北歐模式進行了深入分析,解釋其特征、分析其表現,並列出了其面臨的挑戰。報告集對諸多公共辯論中提出的「快速解決方案」進行了仔細調查,解釋了這些方案不切合實際或是基於錯誤推斷的原因。報告集還概述了北歐模式所需的政策改革的主要內容。
托本·M.安德森,丹麥阿巴斯大學經濟管理系教授,英國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慕尼黑經濟研究中心(CESifo)和波恩勞動研究所(IZA)研究員。本特·霍爾姆斯特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保爾·A.薩謬爾森經濟學教授,亦在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兼職。 塞波·洪卡波希亞,劍橋大學國際宏觀經濟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