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教與學永遠統一
教學即 “講理” 3
教學:教與學永遠統一 9
在“兩次倒轉”中實現教與學的統一 14
教學改革的初心與堅守 21
教學方式變革要在“轉化”上下功夫 30
新媒體時代的教學及教學變革 33
第二輯 讓學生進入課程
知識是個百寶箱 43
學校知識選擇的雙重視角 50
“講理”:建立學生與知識的意義聯繫 54
什麼是有意義的教學 62
讓學生進入課程 69
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 72
以新課程精神持續深化教學改革 75
“走班制”:從“班”到“個人” 82
第三輯 教, 為學生發展而自覺
知道“什麼不需要教”很重要 89
上課與學生經驗 92
單元備課與“胸有成竹” 95
教, 為學生發展而自覺 98
增強教師對全部課程的“意識” 101
學校不可以“學”代“教” 104
如何改進學校整體的教學 107
聚焦學生活動的整體設計 110
第四輯 深度學習之 “深”
教學不只是“傳遞” 117
深度學習與課堂教學改進 120
深度學習之“深” 127
深度學習的價值 135
深度學習的五個特徵 140
深度學習的關鍵是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149
種子課:深度學習的樣子 157
第五輯 分科背景下的綜合學習
跨學科主題學習應該怎麼做 165
項目學習既是課程形態又是教學策略 174
專案學習是對學科教學的解蔽 177
分科背景下的綜合性學習 186
校本課程:亟待厘清的幾個問題 192
第六輯 好課燎原的教研秘密
見證教研的力量 201
好課燎原的教研秘密 208
公開課:日常教學的理想化及合法化 218
紀念主體教育實驗30周年 225
在“書院”中讀書、思考、討論 233
第七輯 教師是課程改革真正的主人
教師是課程改革真正的主人 239
課程改革如何得到教師的支持 245
明確專家的職責 250
教師的意義感和幸福感從哪裡來 255
教育家發現之旅 263
教育家成長:沒有終點的旅程 265
第八輯 平等的師生關係
我們今天如何談師德 273
平等的師生關係與開放的教學 276
兒童·孩子·學生 279
為學術的人生
——緬懷恩師王策三先生 283
我與黃濟先生二三事 295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 302
好的教育都是相似的 307
後記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