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2月20日,距離國會選舉還有兩周,德國工商業巨頭——歐寶、克虜伯、安聯、西門子、巴斯夫、拜耳、愛克發、德律風根、法本等至今依然如雷貫耳的公司的領導人——秘密齊聚納粹黨的晚宴。迎接這24位巨鱷的是戈林、戈培爾和希特勒。
此後很快,國會將不復存在,再過幾年,甚至國家議會也將不復存在,只剩頹垣敗壁,青煙嫋嫋。
在這場秘密晚宴裡,這24個人和納粹領導人談了些什麼?目的何在?奧地利政治家許士尼格為何要出賣自己的國家?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和英國首相張伯倫的會晤預示著什麼?
龔古爾文學獎得主埃裡克·維亞爾以精湛的筆觸描述了“二戰”前夕的歐洲,用一個個眼花繚亂的事件描繪了納粹德國的崛起。維亞爾憑藉導演的眼睛、歷史學家的審視和小說家的筆法,展現了災難、荒謬和恐懼如何緩慢而無情地展開。
《議程》取材於一個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將幕後故事轉到台前,為理解20世紀30年代的歐洲提供了全新的視角,捕捉到了納粹背後強大推動力量的特徵:一廂情願的思想、小丑的自以為是和冷酷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