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社會不平等,以及民粹主義之間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全球經濟史上,為什麼帶有反精英、獨裁主義和本土主義傾向的激進政治運動有時會成功,而有時會失敗?
為什麼在某些時刻政治中間派能夠穩住局面,而在另一些時刻極端分子佔據上風?
關於民粹主義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紀二三十年代。時至今日,民粹主義如幽靈般仍長期存在於西方國家。到底什麼是民粹主義?簡單地說,民粹主義是一種詆毀經濟和政治精英,反而崇尚“人民”的政治意識形態。民粹主義者認為,人民需要從那些無能的、不負責任的精英手中奪回權力。通常,民粹主義者對精英的不信任會演變為對專家的不信任,因為民粹主義者認為精英和專家與“人民”有距離。民粹主義運動的另一個標誌性元素是對所謂“救世主”的信仰,他不僅可以直接與“人民”交談,也承載著普通人的希望和夢想。在這本西方經濟史中,知名經濟歷史學家巴里·埃森格林聚焦於研究全球民粹主義的歷史。
他將當今世界時局與19-20世紀早期的民粹主義浪潮進行對比,認為民粹主義思潮往往在經濟衰退時更為興盛,那時更易讓民眾認為,精英是邪惡的。然而,儘管銀行家、金融家和被“收買”的政客對西方經濟社會的混亂負有責任,但民粹主義者的解決方案往往過於簡單,並且在經濟上適得其反,民粹主義者經常墮落為煽動者,並具有仇外心理。解決民粹主義者提出的擔憂並無單一的、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但埃森格林認為,支持和改善國家福利與社會保險體系,使其能夠更好地為經濟中受衝擊更大的群體提供緩衝與保障,是一個可行的出發點。這本書於當下而言,頗具前瞻視野與宏大格局,它清晰地解釋了歷史上民粹主義的吸引力和危險性,對於任何不僅想要瞭解民粹主義的現象與本質,並想要更深入地理解全球性經濟危機與民粹主義之間究竟有何聯繫的讀者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