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8 項符合

不是青春惹的禍:了解10~25歲孩子的大腦潛能,成功從教養開始

的圖書
不是青春惹的禍:了解10~25歲孩子的大腦潛能,成功從教養開始 不是青春惹的禍:了解10~25歲孩子的大腦潛能,成功從教養開始

作者:羅倫思.史坦伯 / 譯者:蕭寶森 
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06-29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不是青春惹的禍:了解10~25歲孩子的大腦潛能,成功從教養開始

內容簡介

家長、教育工作者、所有關心青少年者必讀的教養指南!

  為何少年仔成群結伴時,特別容易做蠢事?
  這是因為身體已長大、大腦卻還在施工,特別容易莽撞。
  塑造大腦的好時機,除了0~3歲,最後一次機會就是10~25歲。
  父母與教育者應以全新眼光看待青春期,大幅改變養育、教導的方式,
  協助青少年培養高度自制力,走上成功人生。


  青少年專家羅倫思.史坦伯根據最新腦科學、臨床輔導實例、以及法庭作證的案例,顛覆長期以來關於青少年教養的盲點。

  青春拉長,機會變多,解開青春期的迷思,幫助您成功教養孩子。

  *發展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順利「轉大人」。以最新腦科學、臨床輔導實例以及上法庭作證的案例,顛覆向來的盲點。浸淫在正面經驗環境中愈久,大腦就愈能發展自我管理能力。即使最衝動、最具侵略性的少年犯,如果獲得適切的輔導,也可以順利轉大人。

  *權威型教養方式的力量。權威型父母溫暖、堅定且鼓勵,生長於這種家庭的青少年,比來自專制型和放任型家庭的孩子,更自立。

  *延宕滿足是未來的決勝點。毅力比聰明才智更重要。培養青少年自制力、並遵守延宕滿足4原則:不中途輟學、結婚前不生小孩、不犯法、避免遊手好閒,成年後幾乎可以過得不錯,也不可能會變窮,擺脫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惡性循環。

  *盡量避免孩子太早進入青春期。少吃糖和脂肪,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每天至少做一個小時的有氧運動。減少孩童暴露在人工光線與使用3C產品的時間,避免使用標示3號和7號或含有BPA的塑膠製品。

  *調整政策和法令,重新思考公共衛生政策。與其嘗試改變青少年的本性,不如改變生活環境,例如分階段發給駕照、把合法購買香菸與酒的年齡提高到21歲、更嚴厲的取締賣酒給未成年人的商家、以及替青少年買酒的成年人。

誠摯推薦

  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鄭瑞隆(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主任兼所長)
  盧蘇偉(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楊世瑞(北一女校長)
  黃淑文(親子教養作家)
  顏擇雅(親子天下專欄作家、雅言出版社發行人)

熱情推薦

  「在我所讀過的有關青少年的書當中,這是最好的一本。」——馬丁.賽里格曼(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和作家,現代正向心理學運動之父)

  「這是一本多年難得一見的好書,史坦伯具體提出了多項培育、教養、輔導、照顧、教育孩子的守則,非常適合家長、教師、社會工作者、輔導人員學習,甚至少年刑事司法系統的法官與調查保護官們,作為教養、輔導、關照、處遇青少年時的參考。」——鄭瑞隆博士(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倫思.史坦伯博士(Laurence Steinberg, Ph.D.)


  羅倫思.史坦伯博士(Laurence Steinberg, Ph.D.)是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心理學教授,曾獲傑出教授獎,也是有關青少年的主要教科書的作者,曾經撰寫三百五十多篇學術論文以及十餘本書籍,並擔任多家刊物的撰稿人,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和《今日心理雜誌》等。他也經常在「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中擔任受訪來賓。
 

目錄

推薦序  重新省思青少年教養策略,協助順利轉大人
鄭瑞隆博士(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序言  陪孩子青春不闖禍地安度10~25歲

第一章  把握時機
另一個「零到三歲」期
值得關切的現象
新策略

第二章  大腦的可塑性
回憶高峰
青少年的大腦具有可塑性
可塑性的作用
建造更好的大腦
成人期的可塑性
可塑性是局部的
你最重要的網路並不在臉書上
「近側發展區」內的經驗會改變大腦
為大腦奠定日後改變的基礎
青少年大腦發育的三個R
一段不穩定的時期
進入青少年期之後大腦的可塑性變大
青春期與可塑性
以「可塑性」換取「效率」

第三章  最長的十年
青少年期已經變長
孩童為什麼變得更早熟?
青春期是如何發生的?
青春期提前有什麼關係?
成年期的延遲
是放縱自己、合理選擇還是發展停滯?
成年期的延遲有利有弊

第四章  青少年的思考模式
青少年冒險比兒童、成人都多
青少年大腦發育的各個階段
大腦的衛兵:邊緣系統
追求享樂
青少年期的意義所在
大腦的執行長:前額葉皮質
「爛老師」
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都這樣嗎?

第五章  讓青少年免於自我傷害
遏阻危險行為
同儕效應
社會腦
群體的愚昧
讓青少年免於情不自禁的狀況

第六章  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現在或以後
終極的棉花糖試驗
最長的等待期
安婕莉卡的故事
露西所欠缺的特質
成功的決心
非認知能力
我們為什麼忽略了動機
自我管理是決心的核心
自制力的養成

第七章  家長可以這麼做
做溫暖的父母
做個堅定的父母
多多支持、鼓勵孩子
不同的教養方式
權威型教養方式的力量
幫助青少年發展成熟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八章  改革高中教育
利用在校時間培養學生的自制力
重新思考中學教育
品格教育可以解決問題嗎?
在神經科學中尋求替代方案
訓練大腦的執行功能
正念專注
有氧運動
教導自我管理的技巧與策略
持續性的「鷹架支持」式的刺激

第九章  贏家與輸家
一開始就處於劣勢的青少年
自我管理能力與犯罪
四個原則
強制互動的惡性循環
貧窮與青春期
脆弱時期的防護措施
資本的形成
延遲進入成年期的好處與展望

第十章  受審的大腦
任何家長都知道的事
虛偽自白

結語

參考文獻
 

推薦序

重新省思青少年教養策略,協助順利轉大人


  青少年是人生最重要的身心劇變期,不僅青少年本身常感困惑,父母親或師長也常常會陷入不解的焦慮,為何原來乖巧可愛的孩子會突然變得任性、叛逆、粗暴、傷人?說謊、逃家、不做功課、花錢無節制、偷竊、嗑藥、過早性行為、打架鬧事、頂撞父母或師長,是讓親人及師長最感頭疼及無奈的偏差犯行。

  《不是青春惹的禍》是一本多年難得一見的好書,羅倫思.史坦伯博士提出了顛覆傳統思維,對青少年時期長度的看法,他認為以當前社會的結構現狀及個人發展歷程,青少年時期有長達16年的時間,大腦的可塑性仍相當大,即使短期的情緒及行為略有脫軌表現,仍不應放棄教養的努力。

  犯罪防治專業研究領域,近年來早已將觸角延伸至整合腦神經科學、精神醫學、臨床及諮商心理、矯正及司法社會工作、家庭與學校教育,這些領域融入傳統的犯罪學研究,更能為犯罪預防、犯罪人矯正、青少年輔導、家庭教養及學校輔導教育注入新的活血。史坦伯博士從腦神經科學、臨床心理的研究發現與學理,及其個人累積之法庭專家證人的經驗,寫成本書提醒青少年的父母親及師長們,要重新省視青少年教養的策略。

  我常說:「當父母親是天下最難的工作」,要如何扮演好各種稱職的父母親角色,相當挑戰。本書提醒父母親及教養者一些容易忽略的迷思,例如要表現對孩子的關心及為孩子好,常會過度干預或過於專制;要表現民主風範又能與孩子像朋友般的互動,卻又不慎流於疏忽、放任,或使得孩子沒大沒小、不懂規矩。提醒家長溫暖、堅定且鼓勵孩子,培養他們的自制力及自治力,管理衝動與憤怒挫折的情緒,或慾望不滿足的緊張壓力。

  除了解析權威與專制之差異、培養孩子具有延宕滿足的能力、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史坦伯博士更指出我們的社會政策、公共衛生政策、少年司法政策應在理解青少年大腦發展的特徵狀況下,做出最適切、最能順利幫助青少年順利「轉大人」的具體方案與措施,培養青少年成為負責任、能自治、能獨處、能合群的健全公民。

  青少年出生於家庭、學習於學校、成熟於社會,家庭、學校及社會(社區)都應該共同承受培育優質青少年、防治青少年偏差犯行的責任。所以,史坦伯博士具體提出了多項培育、教養、輔導、照顧、教育孩子的守則,都是非常適合家長、教師、社會工作者、輔導人員學習,甚至少年刑事司法系統的法官與調查保護官們作為教養、輔導、關照、處遇青少年時的參考。

  個人從事青少年問題與輔導、矯正及司法社會工作教學、研究及社會服務多年,有幸能拜讀這本科際整合的好書,深受感動、深感認同,特別在此為文為之推薦,期盼所有讀者及台灣社會能共同獲益。

鄭瑞隆博士(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作者序

  青少年期給人的典型刻板印象,就是迷惑混亂。但困惑的並非身處這段時期的人,其實,成年人遠比青少年更困惑。

  序言  陪孩子青春不闖禍地安度10~25歲

  當一個國家的青少年在學業成績評量上的表現落後全球許多國家,但在暴力、未婚懷孕、性病、墮胎、酗酒、使用大麻、肥胖和苦悶指數等方面卻名列前茅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國家培育青少年的方式出了問題。

  這個國家就是美國。

  難怪我們有如此多的青少年學業成績不佳、有情緒困擾或行為偏差的問題。我們目前培育青少年的方式充滿了誤解、猶疑與矛盾。我們經常把青少年看得比他們實際的年齡成熟,但也經常把他們看成比實際的年齡幼稚。我們將犯了重罪的12歲少年當成大人來審判,理由是他們已經成熟到足以「明白事理」,但我們卻禁止20歲的人買酒,理由是他們還不成熟,不可以喝酒。由此可見,我們這個社會顯然搞不清楚該如何對待這個年紀的人。同樣的,我們允許16歲的青少年騎車開車(數據顯示,這是最危險的活動之一),卻不准他們看輔導級的電影(這其實沒有什麼害處)。顯見我們的社會在這方面可說茫無頭緒。
青少年期給人的典型刻板印象就是一個迷惑混亂的時期。但困惑的並不是身處這段時期的人。事實上,成人遠比青少年本身更加困惑。

  幾年前的一個晚上,我接到一個朋友打來的電話,說他趕著要去幫他那個16歲的女兒史黛西處理一件事,請我去他家幫忙照顧他那10歲大的兒子。史黛西在商店裡順手牽羊一件泳衣而被捕,所以正和她的兩個朋友(她們也偷了店裡的一些小東西)被拘留在當地的警察局裡,請她的爸爸去接她。由於當時她媽媽到外地出差,爸爸不能把兒子單獨留在家裡,便請我過去幫忙-。

  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後,我的朋友帶著女兒回家了。她走過玄關,經過我的面前,未看我一眼,就逕自上樓回到她的房間,而她的父親則站在那兒一直瞪著她。從頭到尾沒人說一句話。

  朋友和我在客廳裡坐了下來,試著了解到底怎麼了。史黛西是個好孩子,每一科成績都拿A,而且從來沒有惹過麻煩。他們家有的是錢。史黛西知道她如果需要買什麼衣服,只要開口就行了。明明很容易就可以買到的東西,她為什麼要用偷的呢?在從警察局開車回家的路上,他問女兒這個問題,她卻答不上來,只是聳聳肩,轉過頭去看著窗外。我猜她自己也搞不清楚,而且也不太在意。

  我那位朋友也是個心理學家。後來他要求史黛西去做心理治療,以幫助她了解自己為什麼會做出這種事來。當時我覺得這個做法很合理,但此刻我不太確定還會不鼓勵他這麼做。當青少年出現明顯的情緒障礙或偏差行為─例如有憂鬱症或長期的自我內在衝突行動化─時,我很贊成讓他接受心理治療。但我想無論再怎麼探討史黛西的潛意識,也找不出她偷泳衣的原因。她之所以行竊並非因為生她爸媽的氣,或她不自重自愛,也並非心裡有個洞需要靠有形的、可以立即帶來滿足的事物來填滿。當然,史黛西必須為她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她的父母可以要求她賠償商店的損失,並以某種方式來處罰她,例如禁足、不給零用錢或暫時剝奪某項權利。

  然而,強迫她去了解自己的行為是沒有用的。她之所以順手牽羊,原因其實很簡單:當她和朋友們在店裡閒逛,試用一下化妝品、翻翻展示桌上的成堆衣物時,突然興起一個好玩的念頭,想看看自己是否可以偷個什麼東西而不被人發現。稍後我將說明我和同僚所進行的青少年腦部的研究,藉以解釋為何史黛西會有那樣的舉動,以及為什麼要她反省沒有意義。

  我們有必要開始以新的眼光來看待青少年期。所幸過去這20年來,有關青少年的科學研究已經有了長足的進展。這些來自行為科學、社會科學和神經科學方面的知識提供了一個合理的基礎,可以幫助父母、教師、雇主、醫療保健人員和其他從事青少年工作的人士提升工作效能,讓他們以更有智慧的方式養育子女,以更有效的方法教導學生,以更管用的方式管理或服務青少年,並了解為什麼像史黛西這樣的好孩子卻常舉措不明智。

  本書綜合說明了科學家(包括我在內)在從事青少年的研究時,所看到的兩種交互影響的改變趨勢。首先是青少年期這個生命階段所發生的變化,其次是人們對青少年發展的認知上的改變。我們有必要大幅改變我們養育、教導和看待青少年的方式。我們過去所採取的種種措施都成效不彰,以及必須改變相關的政策和做法。我希望藉此提供最新的科學資料,引發各界的對話,讓大家一起來探討如何增進青少年的福祉。

  先略述我個人的背景。我是一個專門研究青少年心理的發展心理學家。在過去40年的職業生涯中,我曾經針對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數十萬名青少年做過研究。這些研究的經費來自各式各樣的組織,包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等公營機構以及「麥克阿瑟基金會」(the MacArthur Foundation)等民間慈善團體。

  每年都有許多與青少年相關的著作出版,其中主要都是作者根據自己身為父母、教師或臨床醫師的經驗撰寫而成,但我則是從一個研究人員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議題。簡而言之,本書的內容偏重客觀的科學證據,而非個人的故事或經驗。

  我們的研究對象涵蓋各個種族以及各行業的青少年。有的出身市郊富裕的家庭,有的住在鄉間,有的則生活在舊城區內極端貧困、危險的社區。其中有些已經出現了情緒和行為問題,有些則心理非常健全。有些是就讀於一流私立學校的天之驕子,有些則是身繫囹圄的犯人。我們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也不一而足。有些研究樣本數很小,採用腦部顯影技術或面對面的訪談;有的研究對象多達成千上萬人,並利用問卷來蒐集資料。除了我個人的研究所得之外,本書內容也涵蓋了其他領域的科學家們的研究。

  在以下的章節中,我將廣泛引用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並檢視我們從社會學、歷史、教育、醫藥、法律、犯罪學、公共衛生、尤其是神經科學等領域所學到的有關青少年的知識。

  有些人對研究青少年腦部發展多所批評,認為是以生物學的理論來壓迫一個弱勢的族群。有些批評人士認為,青少年之所以表現得如此幼稚,二十世紀初期歸咎於荷爾蒙急速分泌所致,如今又說是因為大腦皮質尚未發育完全所造成,但無論哪一種說法,都是假借科學的名義來歧視青少年。

  我認為我們確實不應該對青少年存有不實的刻板印象,但如果把青少年腦部科學視為騙局,則是忽視了過去15年來科學界在研究腦部發展方面的重大進展。從青春期開始到二十歲出頭這段期間,人的腦部構造和功能會產生很大的系統性變化,這已經是眾所公認的事實。就我所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位有信譽的神經科學家曾經對這一點提出質疑。並非青少年的腦部有缺陷,只是大腦仍在施工中。把這樣的事實呈現出來,並不等於是對青少年懷有偏見,就像我們指出「嬰兒無法走得像幼兒一樣好」,並不代表我們對嬰兒懷有偏見。

  青少年的特徵並不是一種缺陷、疾病或障礙,而只是生命中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的表現不若成年時的成熟。

  有關本書所使用的一些名詞,我在此也要略做說明。近年來,有許多人撰文討論我們應該如何稱呼20歲出頭的年輕人,以及我們是否應該把這個年齡層視為一個獨特的發展階段,還是將它視為成年期的前段或青少年期的延伸。有人建議把20到25歲的人稱為「新成人」(emerging adults)、「中間人」(twixters,譯註:指無法從青少年期順利「轉大人」的族群)或「中青年」(adultescents)。在這本書當中,我則是用「青少年期」(adolescence)這個名詞來代表10歲到25歲這個年齡層。這種說法可能會讓那些以為青少年就是十幾歲孩子的人感到驚訝,並且讓那些反對用「青少年」來指稱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的人士很不以為然。

  我之所以把20到25歲這個階段視為青少年期的延伸,並不是要貶低這個年紀的人,也不是暗指他們在情緒上還不成熟,而是因為我認為社會已經在某些方面產生了變化,使得我們已經適合用「青少年期」這樣的字眼來稱呼10到25歲這個年齡層。大腦科學的研究已顯示:人的大腦一直要到二十出頭才會完全成熟,因此用「青少年」這個名詞來稱呼這個年齡層的人也符合神經科學上的發現。

  無論我們怎麼稱呼,一個人脫離兒童期但尚未能充分獨立的這段期間,已經變得愈來愈長,而且這樣的趨勢將會持續下去。「青少年期」不斷延長的現象使得我們對待我們的孩子、學生和一般青少年的方式出現了許多矛盾和謬誤。

  接下來,我要說明一下本書各章的大致內容。在第一章當中,我將談到為何我們應該重新思考我們培育青少年的方式。這是因為過去三十年來,我們在這方面成效不彰,而現今有關青少年大腦的研究已經有了新的發現。我們可以根據這些研究結果,採用更有智慧的教養方式。

  在第二章中,我將說明近年來科學家在研究青少年的大腦時所發現的一些事實,以及這些發現的重要性。在第三章中,我將檢視青少年期在定義上的變化,所謂「青少年期」已經從七年延長為大約十五年,長度增加了一倍以上。在第四章中,我將以有關青少年腦部發育的研究結果來說明他們為何會出現那些行為。在第五章中,我將繼續以相關的科學研究來說明為何會有這麼多青少年從事冒險活動,以及為何他們在成群結伴時特別容易莽撞。

  在第六章中,我將解釋為何良好的自制能力乃是青少年得以成功幸福的最重要因素。之後,我將探討青少年大腦發育的研究結果給了我們哪些啟示?我們該如何做一個更稱職的父母(第七章)、更好的老師(第八章),以增進青少年的福祉,並幫助他們走上成功的道路。接下來,我將檢視這些研究結果具有哪些社會意涵。

  在第九章中,我將說明青少年期的延長如何擴大了貧富之間的差距。在第十章中,我將討論我們可以如何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結果,來調整社會政策和法令。在最後一章中,我將針對為人父母者、教育工作者、決策人士和其他關心青少年福祉的人士提出一系列的建議。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388602
  • 叢書系列: 健康人生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3不法則 × 3層結構!華麗派塔:掌握美味配方,創新三層口感,43款超吸睛美味派塔
作者:森映子
出版社: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10-28
66折: $ 218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迷霧之子首部曲:最後帝國
作者:布蘭登.山德森
出版社:奇幻基地出版事業部
出版日期:2010-01-26
66折: $ 25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翻轉微積分的28堂課:從瞬間到永恆,探索極限、縱橫運算、破解定理,圖解思考萬物變化的數學語言
作者:班.歐林
出版社:臉譜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06
66折: $ 38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視覺系天才魏斯.安德森套書(二冊):視覺系天才魏斯.安德森+法蘭西特派週報
作者:伊恩.納桑
出版社:漫遊者
出版日期:2023-07-10
66折: $ 858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最高閒聊法:再尷尬也能聊出花來,一生受用的人際溝通術
作者:五百田達成
出版社:方智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01
$ 237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去家庭餐廳吧。 上 (首刷限定版)
作者:和山やま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10-07
$ 18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嫁入狼族~異種婚姻譚~Ⅱ (特裝版)
作者:犬居葉菜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0-23
$ 162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隨插即上!性愛後宮 無修正 ※DAV
作者:西沢水木(西沢みずき)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30
$ 253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我當備胎女友也沒關係(7)
作者:西條陽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06
$ 19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陰陽眼見子(10)
作者:泉朝樹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07
$ 111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Lycoris Recoil 莉可麗絲(4)
作者:備前やすの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07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職場不是自助餐,哪能只挑你要的?「葳老闆」周品均的30道職場辣雞湯
作者:周品均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4-10-31
$ 315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