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術綠野中的五色花
所謂「皇天不負苦心人」,歷經了艱苦的求學之日以及戰爭的折磨與戰後的貧困蕭條,仍在異國堅守藝術崗位的陳永森,在賢內助的支持與鼓勵之下,在生活上無後顧之憂的全心創作,自由自在地發揮他的才情。另一方面,當時的時代背景也正值台灣光復,評論家陳輔國及郭甫認為:「中華民族也在近百年來對中外交涉史上,第一次以勝利者的身分收歸了失土,台灣人民和這塊神聖的土地重回到了祖國溫暖懷抱。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和陳永森的美滿的家庭生活結在一起,像一般巨大無比的力量,砸碎了桎梏其才智和能力的種種枷鎖,使其才思奔湧,屢出佳品。」陳永森的畫藝大進,功力萬倍,展現出一鳴驚人之勢。
在一九五○年代,旅日近二十年的研究歲月裡,邁向不惑之年的陳永森終於站上了人生的巔峰,縱然由於戰後情勢的關係,陳永森無法將作品運回台灣參加各項展覽,但他沒有因此而感到挫折,反而化危機為轉機,更加積極參加「日展」,不但創下了個人的紀錄,更獲得了在日本身為一個外國畫家的最高榮譽,儼然登上個人藝術事業最高峰,也進入了創作的黃金期。
一九五三年,陳永森參加一年一度的第八回日本美術展覽會(在戰前稱「帝國美術院展」)中,一舉入選五項,包括:日本畫、油畫、雕刻、工藝及書法,遂被稱為「萬能藝術家」, 與他相識的朋友,更讚美他為「日本藝術綠野中的五色花。」技巧迥然不同的美術創作,震撼了日本畫壇,五次接受國際電視新聞採訪。陳永森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謙虛應答:「天下哪有萬能藝術家?不過書法、繪畫和雕刻,實在是同一個路子。日本畫家固守著一個範圍,以為精于一門的,並不能旁及其他,這種看法是太狹窄的。日本畫脫胎於中國畫,精巧是其特長,但缺乏靈感。現在攝影技術進步,彩色的照片,已成為一種藝術。所以繪畫,應著重靈感,另闢天地。技巧的運用,也應該多方面發揮,我這次不過是一種嘗試而已。」日本媒體也談到,由於陳永森的夫人是牙醫師,沒有經濟上的壓力,所以可以放心,盡情發揮各種藝術上的潛能。
風格多變的天才型藝術家
潛心深入研究各類藝術領域的陳永森,曾被當時的藝術家勸言應該專注在單一領域,而不宜廣泛涉略,認為這樣難以有突出的成績。但這一次「日展」一舉入選五項,正粉碎了當時藝術家固守的觀念。或許在半世紀之前,像陳永森這樣跨領域的藝術家,不但「另類」而且「前衛」,很難普遍被當時的藝術界所接受,但是若是放到二十一世紀,綜觀當今世界各國的當代藝術家,反而非常流行所謂的「Cross Over」也就是「跨界」的藝術觀念,許多的藝術家不僅能畫畫,也能雕塑、製作大型裝置藝術、甚至拍攝影片…等身懷各種絕技。
陳永森不僅涉足不同的藝術領域,在藝術的風格上更是求新求變,吸收古今中外的精華,不斷勇於嘗試在自己的創作上,陳永森的忘年之交,同時也是前國立台灣藝大美術科主任及五月畫會會長郭東榮,在口述訪談文章「大師談大師」中提到:「我認為陳永森的作品富於創新,且是一輩子專注在藝術創作的專業畫家,因此他的畫風多變,正如:康定斯基、畢卡索、梵谷…等天才型畫家一般,才會創作出那麼多優秀的作品。但台灣社會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有專屬自己的固定風格,可辨識出這是那位名家的畫作,這樣才容易賣出作品,也才是優秀的作品。我認為畫風應是自然生成的,畢竟這些有著特定風格的作品原本是平凡的創作,其實每個人只要肯努力畫,便能達到同樣的風格。」
天生反骨的陳永森,正如歷史上知名的畫家,縱然在當時身處的時代被認為是異類,但他不畏懼旁人的眼光,勇敢走自己的路,在競爭激烈的異國土地上,展翅翱翔在屬於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