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葡萄酒的新領域∕拉斐爾.西爾莫
2010年,南非繼澳洲(2004)與美國(2009)之後,在英國葡萄酒市場銷售量方面,一舉擊敗了法國。一般認為,南非是葡萄酒世界當中,最具活力與競爭力的國家,同時引領了新的潮流。如果說,南非產出的葡萄酒擄獲了葡萄酒專業人士的注意,亦即表示,往昔法國葡萄酒無可撼動的地位,已經受到了威脅──就算前述所指的是銷售量,而非價值。雖然如此,葡萄酒的前景依舊晦暗。英國評論家簡希絲.羅賓森(Jancis Robinson)曾經於報紙上公開頌揚澳洲酒的品質(Financial Times, 2010/2/20),特別是Jacob’s Creek品牌年產數百萬公升的夏多內(Chardonnay)酒。
葡萄酒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維度:一個由品牌、葡萄栽種品種、工廠因應大型零售商需求而生產數量,所構成的維度。2009年,一瓶澳洲進口的葡萄酒在美國市場上的平均售價,含運費為3.27美元。難道,此後只能與這類產品競爭嗎?
全球化的行動,為葡萄酒領域催生出一個比一個更強勁的競爭對手。技術的掌握與進步,讓世界各地幾乎都能釀造出美酒;趨近崩解的關稅堡壘,以及消除距離之別的低廉運費,使得現今的消費者擁有前所未見的眾多選擇。今日的我們,正參與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轉變:有能力釀製美酒的國家與日俱增;而其所具備之自然、經濟、社會、環境、法律等條件極為不一。這些新世界國家或新興的產酒國家,如中國,擁有十足的競爭優勢。與傳統產酒國家相比,這些國家打入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不成比例地高。想想:一名印度農工的月薪為30歐元
伴隨法定產區制度而生的社會計畫亦受到威脅。法定產區制度為法國所創,並因「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而推廣至全球部分國家。此一制度保障大量的葡萄園持續墾建,從而使農村密集存在,並充滿開發活力。目前的情勢能夠如此繼續嗎?答案為否,除非葡萄農能夠堅定地致力發展新的路徑,像是:高品質的美酒、尊重自然環境,尤其是發展能使消費者充滿浪漫憧憬的葡萄酒觀光事業,並搭配新式創意,如:部落格、社會網絡、品酒會──年輕人對此興趣濃厚,唯歐洲葡萄酒世界早已不時興。相形之下,新世界在上述各方面的發展已經逐漸超越。所以,該是行動的時候了。
這本書想要探索的,正是這些新興的葡萄酒疆域,不僅如此,還想顯示出葡萄酒世界在這幾年,因某種無疑尚未完成的行動所出現的轉變。另外,本書亦欲以物質的眼光,特別是建築卓越的更新發展,以及非物質的眼光,探究令葡萄農保持活躍的新動力之秘密所在。事實上,與葡萄酒相關的價值,以及消費者探尋的酒品,早已有所改變:安心酒即為一例。這些創新之舉應該要吸收、納入,以期葡萄酒領域中的要角之間,能起新的增效作用。
身心之酒∕艾蓮娜.瓦拉斯可-卡西葉
葡萄是一種擁有高適應力的植物,所以伴隨著旅人,征服了世界,攀上最極端的海拔和緯度。葡萄的種植,由於葡萄酒的釀製、文化,和包裝,不僅構成了空間、造就了景觀,並形塑了社會。至於葡萄酒本身,則具有某種高度的象徵價值。由於它是日常生活與特殊場合社交的重要關鍵,所以隨同著人與神出現;此外,還是最尋常的食物、階級識別的物件,以及神聖與儀式的主體。而某種虛構的社會複雜性亦透過葡萄酒展現。除了與重要區域結合而得的高知名度,以及領地與經濟收益之外,葡萄酒亦具備了某種堅實的地理吸引力。
當今所面臨的危機,撼動了葡萄種植經濟,使葡萄酒世界的板塊重新分配,呈現全新布局。評論家與科學家試著從中找出原因,以尋得解決方法,重新規劃世界秩序。只是,那些在葡萄酒天地竄流的新聞,使得世代相傳的遺產與歷史不再穩固:如,中國葡萄酒消費者酷嗜中國酒;透過有機農業所釀製出的「綠色」葡萄酒前景可觀;非典型葡萄酒蔚為風潮;一些無法歸類、遭到遺忘或長青的葡萄酒,不斷受到仿效;主打女性消費者的葡萄酒將征服全世界..與此同時,頂級葡萄酒依然廣受歡迎。
現代葡萄酒消費者有機會另闢蹊徑,展現與前人相異的品味,並賦予葡萄酒全新的特質。雖然葡萄酒以及使其擁有獨特特質的形象與價值,近年來有了變化,但只有形式與內容屈從於社會的變革與風潮。
其實葡萄酒並未失去其最初的功能。就李維史陀的觀點而言,葡萄酒不能只是好喝而已,還得有利於思考。難道,受媒體控制的現代消費者,不想設法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反而不管身置何處,皆任由情感引領,令自己有如女詩人尤瑟娜筆下永恆的哈德里安皇帝?「葡萄酒,教導我們關於花崗岩的火山之謎,以及隱藏礦石的絢麗富饒;一杯薩摩斯(Samos)酒,無論是在正午豔陽中,或在冬夜疲憊狀態裡飲下,腹腔內立即感到一股熱流,而它的實在與灼熱,沿著動脈擴散。那是一種近乎神聖的感受,對人類而言,過於強烈而難以承受。而同樣的感受,一出於羅馬編號的酒庫之中,便不再純正;佳釀行家的吊書袋,也令我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