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史
一、王政復古
二、戊辰戰爭
三、版籍奉還
四、廢藩置縣
五、廢藩置縣後的中央政府
六、派遣岩倉使節團赴歐美
七、留守政府之內紛
八、征韓論爭
九、征韓論分裂之意味
十、開發專制與寡頭立憲制
十一、設立民選議會之建白
第一部 立國過程
第二章 「外征」、「富國」、「民主化」(一八七四-一八七七)
一、台灣出兵與大阪會議
二、江華島事件與立憲派之敗退
三、「開發官僚派」之夢
四、西南戰爭
第三章 立憲政體構想之分裂(一八七八-一八八一)
一、開發=專制?民營=立憲?
二、國會期成同盟會之成立
三、三種立憲政體構想
四、明治十四年之政變
第四章 明治憲法的制定(一八八二-一八八九)
一、頒佈憲法
二、大日本帝國憲法的構造
三、明治憲法的其他特徵
第五章 「官民調和」體制之成立(一八八七-一八九四)
一、大同團結運動
二、保安條例與憲法大赦
三、第一回總選舉
四、第一議會與民黨內之二潮流
五、第一議會之妥協與第二議會之解散
六、民黨聯合之崩潰
第二部 明治立憲制之展開
第六章 立憲政友會之成立(一八九五-一九○○)
一、自由黨之保守化與利益政治之登場
二、地租加徵問題與隈板內閣
三、立憲政友會之成立與「民黨」之終焉
第七章 日俄戰戰後民主化之停滯(一九○六-一九一二)
一、日俄戰後之民主化
二、民主化之停滯
三、 第二次桂太郎內閣
四、陸軍二個師團增設問題
第三部 大正民主
第八章 關於「民本主義」之攻防(一九一二-一九二一)
一、第一次憲政擁護運動
二、第一次山本內閣與西門子事件
三、「大正民主」
四、第一次憲政擁護運動與「民主化」
五、第一次憲政擁護運動與普選
六、第二次大隈內閣之評價
七、政黨政治之確立
八、大戰景氣與政友會之回復
九、一九二○年二月之普選解散
十、第十四回總選舉與普選論
十一、政友會之內紛與憲政會之復權
第九章 政友會之保守化與憲政會之民主化(一九二二-一九三○)
一、中間內閣時代
二、作為體制的「大正民主」(或「昭和民主」)
三、憲政會=民政黨「民本主義」之側面
四、「右派社民」之支持民政黨
第四部 通往軍部獨裁之路
第十章 政黨政治之頂點與滿州事變(一九二九-一九三一)
一、「和平主義」乎「軍國主義」乎
二、幣原外交與滿州事變
第十一章 政黨政治之崩潰(一九三一-一九三二)
一、十月事件與犬養內閣
二、犬養景氣與五一五事件
第十二章 「立憲獨裁」與「協力內閣」(一九三二-一九三四)
一、「立憲獨裁」論之登場
二、「協力內閣」構想
第十三章 「內閣審議會」對「國體明徵」(一九三四-一九三六)
一、岡田內閣與內閣審議會
二、「國體明徵」--皇道派與政友會之接近
第十四章 「狹義國防」、「廣義國防」、「人民戰線」(一九三六-一九三七)
一、第十九回選舉與二二六事件
二、成為轉機的二二六事件
三、廣田內閣下之軍部與議會
四、中日戰爭與國內對立之終焉
第十五章 對蘇作戰長期計畫與中日戰爭之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