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
中國當代藝術風景,層峰疊嶂,繁花亂錦,往往令人目不暇接,無論從以往的社會寫實路線乃至於後繼的實驗水墨、政治波普、抽象藝術潮流;不管是過往的美學路線之爭、再現與表現爭議,以及如今在全球化風潮所出現的藝術與商業路線爭議,在在都顯示出:想要對中國當代藝術經驗進行認識,不論是風潮體會、形式認知或是在思想內涵上進行掌握,都會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與任務。然而我們也會發現:儘管工程艱鉅,仍然產生了許多關鍵性和指標性的成果,其中之一就是以易英教授為代表的藝術評論成就。
易英教授長期投入當代中國美術與文化討論,撰寫各類研究評論,不惟著作等身,更在中文學界中享有崇高的學術聲望。歷年指導的學生,如今也都湧浪出水,在藝評、藝術創作、策展以及藝術史各種專業上的表現備受矚目。我們可以說,以易英教授的學思為原點所煥發出的文化光暈,已經在中國美術天空中形成明亮而不可忽視的星系,並且持續對文化發揮定位與指向的功能。
易英教授一九五三年出生於湖南省芷江縣,一九八二年大學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美術系,一九八五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現任中央美術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美術研究學院誌社社長、《世界美術》主編、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著作包括《學院的黃昏》、《從英雄頌歌到平凡世界-中國現代美術思潮》、《偏鋒──中國當代藝術家評論》等多本專書和編譯作品。
易教授的當代藝術批評格局宏大,他對近代中國快速的發展、消費主義的盛行、大眾文化的流行、社會的分化、全球化的擴散與危機特別關注。他以中西結合的學術背景進行多學科的跨領域研究,探索批評方法的社會轉向,都顯示出當代藝術批評者應有的寬宏視野與民族感情,其中尤以對當代藝術關係及討論影響最為深遠。舉例言之,二○一○年易英教授應邀來臺灣,參與教育部中綱計畫學術交流特聘系列講座,於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碩士班、臺灣師大美術系博士班、臺南藝術大學博士班舉辦巡迴講座,講述中國大陸當代藝術,及抽象繪畫的思考等議題,引起臺灣學術圈極大迴響。特別是來臺講學期間,大陸藝文界刻正熱烈轉載討論他的《抽象藝術的理論死亡》研討會論文,這篇針對中國抽象藝術理論基礎的堅實性與現實性所提出的批判性討論,短短幾天內就演變成學術論戰的焦點,並且成為中國當年最重要的藝術事件之一,其社會影響力可見一斑。
隨著兩岸互動頻繁,藝術觀念的交流和激盪更趨重要,五南楊董事長榮川更慨允將易英教授近十年文章集結出版為《中國當代藝術批評》一書,以讓臺灣學術及藝術界對大陸當代藝術發展和脈絡有更多的了解,也提供大學藝術領域課程的參考教材。
易英教授對當代藝術批評的理論與實踐議題,向為中文學界所重,《中國當代藝術批評》一書由「藝術批評的理論與課題」與「當代藝術批評與文化論述」兩部分構成,對當代中文語境中的藝術批評與美術發展提出細密的觀察與針貶。從理論部分來看,他所論述的內容涵蓋了藝術批評與藝術運動、公共藝術與公共性、圖像與批評三大重要議題,首先對藝術批評所賴以成立的各項傳統理論與現代發展趨勢提出理解與反思,再就當代藝術最重要的公共性課題與圖像閱讀議題抽絲剝繭,直探核心。在實踐方面,易英教授扣緊中國當代藝術的實驗性格及其與大眾文化的關係,進而闡明中國當代藝術所遭遇的現代化與全球化課題,思考當代中國藝術整體發展中所面臨的各種概念糾結與對應之道。在一片講求原創與實驗的美術氣氛中,易英教授對現代化與全球化課題所提出的釐清與辯證工作,確然將中國整體的美術發展提升到理論反思的層次。
筆者於二○○七年起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研讀實踐類油畫創作博士,易教授擔任我的論文導師,對個人的創作引導和兩岸當代創作的觀察給予頗多啟發。時值此書出版之際,爰就個人學思所及,敬為推薦。
莊明中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教授∕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