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認識國寫內涵
民國107年開始的國文科寫作測驗將有重大變革。主要的方向
有:
1. 將學測、指考都要考的非選擇題獨立成為單獨的一科。
2. 將以往非選擇題的文章解讀、文章分析與引導作文等統合而稱為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簡稱國寫)。
3. 國文科選擇題佔50分,「國語文寫作能力」佔50分。
4. 指考不再考寫作測驗。學測需要考兩篇作文,或是一題簡答和一
篇長文,各佔25分。
5.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施測的時間為80分鐘。
6.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需要先閱讀兩類文章,一類偏向知性,
一類偏重情意;各為單獨一篇長文,或是二至三篇短文的組合。
7. 閱讀的文章可能是白話文、文言文或圖表;題材則有科普、文
學、歷史、音樂、藝術、生物等不同的學科。
8. 國寫兩篇作文測驗的目的,一為「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評量
重點為:「正確解讀文字、圖表,並加以分析、歸納、提出自己
的觀點。」一為「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評量重點為:「(1)能
具體寫出個人實際生活經驗。(2)能真誠表達內心情感。(3)能發揮
想像力。」
國寫的變革並非貿然實施,而是符應世界的潮流與因應社會脈動
的變化,循序漸進、逐漸改良的結果。
綜觀世界上英、美、法、日等國的語文測試無不以培養學生的溝
通、表達能力為主,強調以閱讀為基礎的寫作。因為溝通的基礎在於
了解對方所言所寫,也就是「正確解讀文字、圖表」;表達則要以通
順優美的文筆來「提出自己的觀點;寫出個人實際生活經驗、內心情
感。」例如,日本、法國都是要求學生閱讀某篇文章以後加以評論,
英國的雅思(IELTS)作文則要考兩篇作文:一篇是議論文,一篇是
圖文轉寫(如何把雷達圖、圓餅圖或長條圖等改寫成說明文)。美國
2016年開始實施的新SAT作文也單獨成為一科,要求考生在50分鐘內
閱讀一篇文章,然後完成一篇分析性作文:找出作者原文的中心論
點,以及作者使用哪些論據以及寫作手法來闡述自己的論點。
再者,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迫使國寫必須做出改變。無論是
大學、研究所或職場企業都要求在短時間之內閱讀大量不同的資料,
從中分析、統整、歸納,摘取相關的內容與精華(大意摘取),並加
以評論其內容見解是否有獨到之處,推論、論證邏輯是否嚴密?論點
與論據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係?因此,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將會是國
寫測驗的重中之重。
國寫的變革也將促使國文教學在教材與教法上做出因應。國寫的
命題素材「涵蓋人文、社會、自然等不同學科領域」,已經公布的參
考試題素材來自科普、文學、歷史、音樂、藝術、生物等不同的學
科,不僅是文字而已,也包括了圖表閱讀,所以必須培養學生具備跨
領域和跨文類的閱讀能力,平時就要大量閱讀報章雜誌以及科普文章
等課外讀物。從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陸陸續續公布的參考試卷,可以發
現命題素材有:
1. 文學作品。閱讀周作人〈玩具〉,閱讀作家洪素麗的〈瓷碗〉然
後簡答兩題。
2. 歷史。歷史學家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要評論名將戚繼光平
定倭寇,戰無不勝的理由。
3. 科普文章。閱讀導演史蒂芬‧史匹柏〈A. I. 人工智慧〉以及張
系國科幻小說〈超人列傳〉,要考生發表「我對人工智慧的看
法」;與生物有關的,有閱讀達爾文發現「物種起源」的過程,
以「創造與發現」為題作文;閱讀發現去氧核醣核酸(DNA)華
生博士的自傳《雙螺旋》,針對華生的行事和心理發表個人的感
想與評論。
4. 新聞報導。與藝術、法律有關的新聞,改寫自法新社的報導,講
畢卡索生前贈與水電工271幅作品,引發畢卡索兒孫提告水電工偷
竊的官司爭議,要考生從「友情何價」與「精心計畫的騙局」兩
個主題中擇一作文。
5. 隨筆散文。閱讀Francis Bacon的〈培根隨筆〉、桑塔耶納的〈旅行
的哲理〉。
6. 歌詞。閱讀賽門與葛芬柯〈沉默之聲〉,以「沉默」為題刻劃經
驗感受。
7. 圖表作文。要求學生閱讀資策會消費者網購調查圖表,然後分
析、推論不同年齡層與國內外的網購行為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