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寫在「論人」的前面
出──「書」,不論對讀者或對作者來說,都將構成為一種無可補償的過失;尤其,對我來說,它僅僅是「靈魂在長途中所經歷的險遇」。我這一生中對生命充滿熱誠,在詩與藝術的沈醉中,我曾接過來戰鬥的種子,才寫下了:
死,向我跳躍
像團團火砲落在地面
海,向我擺動
像圓圓古鏡掛在窗前
你,向我躲藏
像閃閃藍星嵌在遠天
我對一切事物都發生驚奇;我面對自然,生命的自然,我面對生命,生命的精神,我面對思想,思想的生命。我的生命永遠在年青中。我是一個四川鄉下的鄉巴老,那個地方,曾經有一個人,寫下了……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射供‧陳子昂
我也是一個海的嚮往者。我面對這一個時代,徘徊在歷史中,面對自然,左手擁托科學,右手環偎藝術,我的頭頂上是神,凝視著眼前的一切,有一種蒼涼之感,有一種很難為我周圍的人所了解之感,我走入了我自己,讀我自己要讀的,想我自己耍想的,不成,我再訓練自己通過語言之門、學習去握住方法學上的要訣、充實自己知識的概念,從物理知識、生物知識、生理知識、心理知識、社會知識、政治知識、經濟知識……而人類學的知識,文化人類學的知識,文化學的知識……再回到哲學,而又入於藝術之門,仰望著中國的「六藝」,沉潛於「三玄」,有時,我也追問「神」;語言、巫術、宗教、感應,超入於未知世界的神秘,它們是什麼?十多年來我從學於方師東美,但是,我還是未曾把握住我的一點點知識,以回向生命的本身;又怎敢妄言:從「人的自我超越」指向於──「真空妙有」呢?
在莫可如何中,又曾寫下了:
昨夜,我又幻想在那兒
天河,正低低地嘆息
滿天亮晶晶小星,漸漸地,漸漸地
墜落於
那藍藍
大眼的
海……
我才一個一個
拾起
(什麼呢?)
那夢
似霧海,點點孤帆的
影子,也正低聲啜泣……
這不是一本「書」;更談不上是什麼「學術的」,它只是一些斷片的思索,也祇是一些斷片的情緒。朋友,我勸您,不必把您的目光固定在它們的身上。「讓重要性在您自己的目光中,而并非在看到的事物上。……整個生命像迫切地需要一種更新……給雙目另換一種新的視覺,給它們洗去書本的污跡,使它們更像這它們所凝視的青天……讓您的視象在每一瞬間都是新的。智者,即是對一切事物都發生驚奇的人。……您應當焚燬所有在您身中的書本。」(紀德‧地糧)
假如您要看,看了,您一定要回到您自已;自己去想您自己的。……
…………
關於文化人類學的那幾篇,祇是我的讀書札記,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路。總之,您千萬不要用什麼「學術尺度」來衡量。因為,這并非我的什麼學術著作,只是我「遊心」於這些問題時的一叢一叢的不完整的蹤跡而已。
──中華民國六十年十一月廿九日夜十一時
中和鄉景平路平安新村十六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