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一首)
後破械賦
【題 解】嘉靖四十五年(西元一五六六年),徐渭因殺害繼妻張氏而被革去生員籍下獄,他在獄中本來是披枷戴鎖的,隆慶三年(西元一五六九年),他因減刑而摘除腳鐐手銬與枷,當其破械生還之時,欣喜莫名,遂作〈前破械賦〉與〈後破械賦〉。
爰有一物,制亦自斑。鸛喙1.不啄,琴體乏絃。乃偕二友,木竇2.金紐3.,與之為三,脰4.及足手。一人邇之,不棺而朽。多其高義,隨我四年,我分殉之,何心棄捐5.。二三神明,鴐鵝6.其首,司其去留,為我撞剖。嗟乎哉,爾完我死,爾破我生,破完倏忽,生死徑庭,可不慎乎?敢告司刑7.。
【注 釋】1.喙 嘴,特指鳥獸的嘴。2.竇 孔;洞。3.紐 器物上可以提起或繫掛的部分。4.脰 脖子;頸。5.棄捐 拋棄;廢置。6.鴐鵝 野鵝。7.司刑 官名,《周禮》秋官之屬,掌五刑之法,後泛指主管法律刑罰的官。
【語 譯】有這樣一件東西,身上斑斑點點。有的地方像鸛嘴卻不啄人,形體像琴卻沒有琴弦。算上它的兩個朋友,木竇金紐,一共是三樣,困住了我的脖子、雙手和雙足。有人套上了它,沒有躺進棺材就已經腐朽了。感謝它的高義,陪伴了我四年的時光。我應該帶著它一塊陪葬,怎麼忍心將它拋棄。這裡有兩三個神明,為首的是野鵝,牠們決定了此物的去留,為了我祂們去撞擊、剖開此物。哎呀,它要是完整的我就要死,它要是破了我才能生存,是完整還是打破不過倏忽之間,而人的命運卻是或生或死大相徑庭,怎麼能不慎重呢?謹以告訴主管法律刑罰的官員。
【研 析】全文不長,前幾句極力描摹「爰有一物」的形狀、特徵,鸛喙、琴體的比擬,可謂風趣活潑,但當我們意識到描寫的物件是刑具時,只怕隨之會轉為沉重而憂傷。一連四年他都戴著這副刑具,那種苦楚不難想像,但徐渭卻出之以輕鬆、調笑的筆調,當與其揖別時竟稱因為「多其高義,隨我四年」而有「何心棄捐」之感。可那「高義」是什麼呢?無非是折磨、苦痛罷了。反話正言,調侃的背後飽含淚水,令人心驚!當刑具加身時,徐渭只怕無一日不想著能早日去除它,因為「爾完我死,爾破我生」。可當這一日真的來臨的時候,按理說他這時應當異常欣喜,但他卻進言主管法律刑罰的官員,讓他們要千萬慎重,因為「生死徑庭,可不慎乎」。或許,此時的徐渭依舊恐懼籠罩心頭,生怕哪一天這刑具會再次用到他的身上,這種慎重實是猶豫、惶恐使然,此情此景,令人神傷。
海上曲(五首選二)
【題 解】嘉靖三十一年(西元一五五二年︶,大規模的倭寇開始在浙東沿海諸城劫掠,次年,倭寇深入到浙西搶掠,並蔓延到長江南北,沿海數千里同時告警。在此過程中,曾有百餘名倭寇渡過曹娥江,到達紹興城東的皋埠,徐渭在此時乘舟進入賊人所據之處,觀覽地形,查知人事,並向知府劉錫獻破敵之策,但劉知府並沒有採納他的建議,只顧守城自保。徐渭為此寫下〈海上曲〉,忠實記載了當日的鬥爭情形,表彰時人英勇抗倭的壯舉、斥責某些官員抵禦倭寇的無能。
其三
暇日棄籌策,卒卒1.相束手。四疆險何限,但阻孤城守。曠野獨匪2.民?棄之如棄草。城市有一夫,誰不如木偶?長立睥睨3.間,盡日不得溲4.。朝餐雪沒脛5.,夜臥風吹肘。彼亦何人斯6.,炙肉方進酒!
【注 釋】1.卒卒 匆促急迫的樣子。2.匪 同「非」。不;不是。3.睥睨 城牆上鋸齒形的短牆;女牆。4.溲 大小便,特指小便。5.脛 小腿。6.斯 語氣詞。《詩經‧小雅‧何人斯》有「彼何人斯」一語,含有諷刺意味。
【語 譯】官員們平日裡不籌謀計畫,事到臨頭個個都束手無策。四周的險要數不勝數,卻只知道一味依仗孤城堅守。村野中的百姓難道不是你們的子民?竟將他們像野草一樣拋棄。城中只要還有一個男子都被拉去守城,哪個不嚇得如同木偶?長時間站在女牆上,整日連小便的時間都沒有。早飯時雪沒過小腿肚,夜間睡覺的時候風吹過胳膊肘。而那又是些什麼人啊,正在吃著烤肉喝著酒!
【研 析】徐渭此詩對守城官員進行了辛辣的諷刺與批判。前四句斥責官員的失職與無能,本就見識淺薄,平日裡又疏於籌謀,遇事自然束手無策、病急亂投醫。其後八句則批判官員對普通百姓的漠視。面對來犯的敵人,他們採取了集中力量死守孤城的策略,這固然顯示了他們的無能,更出格的在於他們只為了一己安危,置城外之民於不顧,任人屠殺;而城中男子則全被趕上城牆守城,竭力構築保護自己的屏障。「獨匪」、「誰不」等詞中灌注了強烈的感情色彩,令人怒不可遏。詩中將筆觸伸到了日常細節上,尤其是提到了「溲」,即撒尿,看似粗俗,但我們由此不難想像官員們為了自保對百姓的壓迫到達了何種的強制程度。官員們為保自身的安危將百姓趕上城牆,卻毫不顧忌他們的死活,任憑他們處於驚慌失措、飢寒交迫之中,自己卻依然花天酒地。在強烈的對比之中,徐渭怒不可遏,發出了「彼亦何人斯,炙肉方進酒」的控訴。結尾二句與高適「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五
肉食者1.誠鄙,鄙夫亦何多?百人守一轍,賤子嗟奈何。積骸枯野草,徵發傾陵阿2.。涓涓3.不可塞,誰為回其波?朽株4.不量力,竊負寧顧他。胡為彼工師,數顧商丘柯5.?
【注 釋】1.肉食者 古代把禮制規定的食肉的統治者稱為「肉食者」,此處泛指官員。2.陵阿 丘陵;山陵。3.涓涓 細水緩流的樣子。4.朽株 腐朽的樹樁。亦喻指老朽無用的人。此處是謙稱自己。5.胡為彼工師二句 表達了工匠羨慕沒有技能的人可以免受此苦役的想法。工師,工匠。商丘柯,即商丘之木。《莊子‧人間世》:「南伯子綦游省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隱將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樑,俯而見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為棺槨,咶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
【語 譯】當官的人的確很鄙陋,可這鄙陋的人是何等的多?上百人固守一個路數卻不知變通,卑賤如我只能感歎無可奈何。乾枯的野草地裡遍布屍骸,徵召的人力物資漫山遍野。涓涓流水尚難以堵住,誰又能來力挽狂瀾?窮賤之人自不量力,還在那竭力擔當不顧其他。這就是那位工匠羨慕那些免此苦役的人,是因為那些人沒有技能。
【研 析】上面一首詩是對官員無情、自私的控訴,這首詩則諷刺了官員的無能。應對之策理應有多種,這些官員卻只會固守一端,屍骸遍野,也不曾有絲毫的反思與醒悟。前四句批判官員之無能,繼而四句表達對死去兵民的沉痛悼念,兩事合併於一處,一是因為二者間有因果關係,正因官員的無能才招致了如此多的死傷,同時,兩相對照,強化了批判的力量。在位者都是無能之輩,像徐渭這樣的有識之士自然難以發揮所長,其中的辛酸與感慨令人動容。「亦何多」三字裡寄託的不僅是辛辣的諷刺,也是極度的無奈,「朽株」、「竊負」中則寄予了強烈的激憤與不平,此中的辛酸與感慨非識者不能道。儘管身分卑微,有志難伸,徐渭卻不曾減弱自己的用世之心。
日暮進帆富春山
【題 解】徐渭一直仰慕武夷勝境,嘉靖三十五年(西元一五五六年)春,他的妻兄潘濤正在福建順昌任縣丞,於是徐渭從紹興啟程去往福建,此詩即旅途中所作。富春山在今浙江桐廬,是一處山與水完美結合的風景佳處。相傳漢代嚴子陵曾耕釣於此,因而有名,又稱「嚴陵山」。
日暮帆重征,江闊眇無度。峰翠逐岸來,樹幹參天去。千里始此行,一日即羈旅。石瀨1.駛2.清磷3.,雪壑聳殘素。回睇吳山岑4.,蒼蒼眇煙霧。
【注 釋】1.石瀨 水被石激形成的急流。2.駛 這裡是流淌、流動的意思。3.磷 清澈明淨的樣子。4.岑 小而高的山。
【語 譯】太陽西下重新揚帆出征,江面上寬闊浩渺看不到邊。兩岸青翠的山峰撲面而來,叢叢的樹木高聳直插向雲天。千里的行程由此開始,只行駛了一日就已羈留他鄉。從石頭上流過的水清亮明淨,山谷中聳立的積雪銀裝素裹。回過頭來看吳山的高處,鬱鬱蒼蒼籠罩著一片煙霧。
【研 析】這是一首紀遊詩。起始兩句,蒼茫的暮色、遼闊的江面、無數的江帆,渲染出一番蒼涼的氣氛,這些正是遊子羈旅抒懷時的常用意象。隨即卻又轉到青翠的山峰與高聳的樹木,滿是生機,透露出明快的色彩,這似乎預示著詩人的羈旅愁思與通常的愁苦有所不同。寫景通常都是為抒情所作的鋪墊,有了前面四句的景色烘托,詩歌筆觸很自然地轉到了情感抒發上。羈旅騁懷,表達的多是漂泊無依、孤苦寂寞的愁緒,但在「千里」與「一日」的對比中,雖有悲涼與感慨,亦不乏輕鬆與豪邁,恰與前面景色描寫所構造的意境相映襯。隨後,詩人的筆鋒再次轉到了景色描寫上。「駛」、「聳」二字賦予靜物以動感,一派飛揚、輕快的畫面;「清」、「殘」二字的使用又使明亮的成色有所減弱,保持著悲涼的基調。揚抑結合、相輔相成,加深了情感的層次。結尾兩句景與情合、情與景融,真摯動人。全詩由景入情,再由情入景,最後以情景交融收束,構思巧妙,意境開闊,情感深厚。
將至蘭溪夜宿沙浦
【題 解】此詩也是徐渭前往福建途中所作,依次寫自己在夜晚的所到、所感、所見、所聞、所覺、所夢。蘭溪,在今浙江省中西部,地處錢塘江中游。
中夜依水澤1.,羈愁不可控。遠火澹冥壁,月與江波動。寂野聞籟2.微,單衾覺寒重。託踪蒲稗3.根,身共鷗4.鳧5.夢。
【注 釋】1.水澤 指遍布河湖沼澤的地區。2.籟 孔穴裡發出的聲音,泛指聲響。3.蒲稗 蒲草與稗草,都生長在水邊。4.鷗 鳥類的一科,羽毛多為白色,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長而尖。生活在湖海上,捕食魚、螺等。5.鳧 水鳥,俗稱野鴨。
【語 譯】夜半時停留在沼澤處休息,滿腹的羈旅愁思難以控制。遠處的燈火映照出昏暗的山崖,月光伴隨著江中的波濤一塊晃動。身處寂靜的野外,聽著細微風聲,被子單薄,更加感受到寒意的濃重。將自己的蹤跡留在這長滿蒲稗的沼澤處,伴隨著那沙鷗野鴨一同進入夢鄉。
【研 析】這也是一首紀遊之作。首句交待詩人當時的處境:夜半時分、寄身沼澤深處,漂泊無依;更兼長夜漫漫、無心睡眠,羈旅愁思被極大地觸發以致「不可控」。環視四周,燈火、山崖、月光、波濤,不知是由於詩人心境的影響,使它們無一不染上了孤寂的色彩;又或者景象本就落寞,詩人觸景生情,更是平增了內心的愁苦。回過頭來反觀自己,孤身一人在這開闊的野外,連細微的風聲都能聽見;被子單薄,寒意的濃重也讓人體驗得更加深刻。這些雖是正常的觀感,但若非詩人寂寞愁苦,又怎麼會對這些有如此強烈的感受。而且,對於詩人來說,除此之外,他也別無可見、可聞、可想了,好生淒涼。但詩人並非是一個悲觀之人,當此寂寞愁苦之際,他的豁達表現出來:事已至此,難以改變,不如調整心情,隨著那沙鷗野鴨一同進入夢鄉,雖是無奈,也不無情趣。就結構和用語來看,這首詩與杜甫的名作〈旅夜書懷〉非常相似,但詩人將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由此而生的情緒刻畫得十分真摯、切合,與單純模擬之作有很大區別。
早發仙霞嶺
【題 解】仙霞嶺,古稱泉嶺山、古泉山,地處浙、閩、贛三省邊境,由窯嶺、茶嶺、大竿嶺、小竿嶺、梨嶺(五顯嶺)及仙霞嶺組成,統稱仙霞嶺。以其山勢險峻,為歷史上軍事要塞。仙霞嶺除了大自然賦予的險峻外,山清水秀,也是美景之一。嘉靖三十五年(西元一五五六年)春,徐渭從紹興啟程去往福建,賦有多詩讚美沿途風光,此為其一。
披衣陟1.崇岡,日中下未已2.。雄偉奠3.兩都,噴薄4.走千里。百折翠隨人,一望寒生眥5.。高卑互無窮,參差錯難理。蔓草6.結層冰,喬木秀懸藟7.。晝餐就村肆,小結依崖址。去壑8.知幾重,刳9.竿引澗10.水。回視高峽巔,鳥飛不得比。
【注 釋】1.陟 登高。2.未已 不止。3.奠 穩固地安置。4.噴薄 洶湧激蕩。5.眥 眼眶。6.蔓草 生有長莖能纏繞攀緣的雜草。泛指蔓生的野草。7.藟 藤。8.壑 坑谷;深溝。9.刳 從中間破開再挖空。10.澗 山間流水的溝。
【語 譯】披上衣服登上崇山峻嶺,直到正午也沒有止步。山崗雄偉壯麗使兩都得以安置,氣勢磅礴綿延千里。人的行蹤往復百折,到處都有蒼翠的景色映入眼簾,一眼望去頓生寒意。高低錯落無窮無盡,彼此參差難以理清。蔓生的野草上結有層冰,高大的樹木上懸掛著藤蔓。白天的時候就近村肆吃飯,隨後依靠著懸崖邊休息。不知道那坑谷到底有多深,剖開竹竿去汲引山間的流水。回過頭去看仙霞嶺的山巔,鳥飛得再高也沒法到達那裡。
【研 析】徐渭對杜甫非常推崇,其詩作中也頗有不少得杜調的作品,譬如此詩質樸老健,安閒不迫,與杜甫「如禮法之士,冠佩端紳,動作不苟,無竭言急詞,無弛筋懈骨,篇篇莊重」的五言古詩風格十分相似。起始二句交待時間、背景,接著極力描摹仙霞嶺之雄偉壯麗,「奠兩都」與「走千里」可見其恢弘,「翠隨人」與「寒生眥」可見其清新,「蔓草結層冰,喬木秀懸藟」則可見其秀麗。「生」、「結」、「秀」諸字充滿動感,使靜態的景象呈現出動態之感,正是詩人熱情洋溢的心緒的生動寫照。為了避免一味寫景的單調與枯燥,隨後筆觸又轉到敘事上來,就此也實現了時間、地點的轉換。其後四句,運用形象、生動的比擬進一步表現仙霞嶺的雄偉秀麗,前後呼應、彼此映襯、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