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獨特的視角,最深刻的剖析
日本自戰後走向現代的榮光與暗影
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發布「終戰詔書」,正式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戰爭結束後,相繼而來的復員工作、戰債清償、盟軍接管,甚至是天皇存廢問題,都成為日本政府的棘手難題,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中解決這些問題,考驗著繼任者及國民的智慧與決心。
控制還是合作?錯綜複雜的日美關係
以美國為首,盟軍在戰後接管了日本政府。儘管美國政府曾向盟軍邀請其他國家派遣佔領軍,但大體上而言,日本在戰後幾乎可以說是落入美軍手中。美國在日本施行間接統治,並將日本作為對抗共產主義的基地之一。而從日本政府而言,巧妙的運用盟軍以及總司令部內的矛盾,逐步取回對內政的掌控權。然而在過程之中,權力的鬥爭與利益糾葛,也一直潛伏在官僚體系之中。
從重建到成長--經濟高度發展
日本在戰後面臨失去海外殖民地、生產受到戰爭破壞,以及戰後賠償等諸多經濟問題。對日本而言,穩定經濟與與穩定國家被視作相同的概念。日本政府在戰後積極投入經濟發展,1950年韓戰爆發,使軍需市場擴大,並進一步的帶動日本的出口大量增加,替戰後日本經濟打下基礎。而日本政府透過各種獎勵出口政策、完善的資金貸款措與正確的對外貿易政策,帶領日本走出戰後的低靡經濟情況,步上高度發展的道路。
作者參酌豐富的史料文獻,具體分析1945年後及至今日,日本如何因應這些挑戰,並一步步邁向現代化國家的歷程,帶領讀者理解戰後日本史的許多重要議題,包括美軍占領與日本民主改革的關係、天皇制為何能保存、韓戰如何幫助日本經濟起飛、自民黨的一黨獨大體制如何產生,以及日本的二十一世紀戰略為何?尤其獨特的是,本書更參酌了日本的國情與民族性,兼具歷史研究的理性與國族情懷的感性,為現代日本的形成,尋求一個答案。
作者簡介:
許介鱗
日本東京大學法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院長、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現任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著有《臺灣史記》、《日本政治論》、《近代日本論》、《英國史綱》、《政黨政治的秩序與倫理》等書。
作者序
二版說明
本書作者許介鱗教授,為日本史與灣政治史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者,對於日本近現代的政治經濟發展,有深刻而獨到的見解。二戰結束以後,日本百廢待興,國内有政治、經濟、社會層面的種種問題,對外的國際局勢也暗潮遍布,本書詳盡梳理了二戰後日本國內外潛伏的危機,以及面對這些艱難的議題,日本政府如何帶領國民,一步步邁向新生的過程。
本次改版,除了重新校正內文,務求精確,並調整版式與新增圖片,期望讀者有更舒適的閱讀享受,也能在求知的過程中對日本歷史有更立體的認識,進而理解現代日本之所以如此的脈絡。
編輯部謹識
序
'十多年俞我在東京出版了一本日文書《中國人の視座から》(東京:そしえて社,1979年),這是從中國人的觀點論斷日本近代史,舉凡幕府末年的「尊王攘夷論」,福澤諭吉的「文明開化論」,北一輝的「昭和維新論」等等日本通俗的一般論,都加以批駁痛擊。
1987年臺北的《日本文摘》編輯部,認為此書批判我國戴季陶的「日本論」,日本林房雄的「大東亞戰爭肯定論」,美國賴謝和的「日本近代化論」,成當代日本研究的新基礎,而為此書推出中文版《近代日本論》(臺北:故鄉出版社,1987年)。
二年後在北京的一家著名出版社也得我本人的同意,在大陸出版《誰最了解日本?》(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9年)。
於是我的日本近代史論,有東京、臺北、北京三種版本。三本的內容完全一樣,但是書名各異,大概是因應所處地點而有不同的標題吧!在日本出版,必須特別標示這是從中國人的立場論斷,並非追隨或模仿日本人的泛泛之論。在中國大陸出版,則要比較臺灣與大睦的日本研究工夫,看誰最了解日本吧!至於在臺灣,我一貫的主張做學問要有自己的理論體系,不以拾洋人(不論是西洋人或東洋客)的牙慧為榮。
1979年美國人傳高羲(Ezra F. Vogel)出版了《日本第一》(Japan As No.1)的暢銷書,中文譯本甚多,據說臺灣有五種,大陸有三種。人們皆拾洋人的牙慧朗朗上口「日本第一」,卻不知其所以然。就是老美自己被日本人迎頭趕上,恐怕還不自知為何變成這種地步。因為他們以美國人的價值觀,即「經濟掛帥」去讚美日本、肯定日本,而忽視日本到達此「第一」過程中的晦暗部分。老美在表面上好像氣魄很大,其實目光如豆,心胸狹小,只在維護美國的利益,說穿了只站在美國廠商的立場看問题。結果,《日本第一》這本書根本不能帶給美國什麼教訓。我的這本《日本現代史》,旨在融會貫通日本的「近代」與「現代」,為「日本第一」之謎尋求答案。
日本人現在很少談「近代化」,目前他們喜歡掛在嘴裏的是「國際化」。本來「國際化」是世界霸權的美國強制於日本的,現在是被動的日本轉變為主動,反而以「國際化」或「全球化」為手段,追求其「經濟大國」、「政治大國」、甚至「軍事大國」的目的。日本何去何從?日本可否成為亞洲各國的典範?也是筆者一貫潛存的問題意識,希望各位給我指教。
許介鱗
1991年6月30日序於
臺大日本綜合研究中心
二版說明
本書作者許介鱗教授,為日本史與灣政治史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者,對於日本近現代的政治經濟發展,有深刻而獨到的見解。二戰結束以後,日本百廢待興,國内有政治、經濟、社會層面的種種問題,對外的國際局勢也暗潮遍布,本書詳盡梳理了二戰後日本國內外潛伏的危機,以及面對這些艱難的議題,日本政府如何帶領國民,一步步邁向新生的過程。
本次改版,除了重新校正內文,務求精確,並調整版式與新增圖片,期望讀者有更舒適的閱讀享受,也能在求知的過程中對日本歷史有更立體的認識,進而理解現代日本之所以如此的脈絡。
編輯部謹識
...
目錄
二版說明
序
第一章 日本投降—天皇決定接受《波茨坦宣言》
一、日本的權力中心在那裡?
二、盟軍對天皇制存廢的議論
三、日本著手「終戰工作」
四、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
第二章 天皇保存—美國促使天皇人間下凡
一、「收拾」戰爭與「護持」國體
二、如何規避天皇的戰爭責任
三、天皇祕密拜見麥帥的用意
四、盟總促行日本民主化
五、天皇下凡人間
第三章 美軍占領—日本官僚智勝美國大兵
一、美軍單獨占領日本
二、美國間接統治日本
三、總司令部內的對立與抗爭
四、民主化政策先占優勢
五、反共勢力迎頭趕上
第四章 驅逐公職—使政敵下臺的政爭工具
一、驅逐中央軍國主義者
二、驅逐地方軍國主義者
三、財經界的驅逐
四、自由黨總裁鳩山一郎案
五、社會黨松本治一郎案
六、大藏大臣石橋湛山案
七、農林大臣平野力三案
八、所謂「Y項」驅逐公職
九、驅逐公職的效果
第五章 財閥解體—經濟力集中的死灰復燃
一、財閥解散政策的形成與發展
二、四大財閥解散的經過
三、《愛德華茲報告書》與日方的對策
四、持股會社整理委員會的成立與運作
五、集排法的成立與演變
六、財閥的復活
第六章 農地改革—經濟結構的根本變革
一、農地改革前史
二、第一次農地改革
三、改革主導權的轉移與第二次農地改革
四、農民運動的角色
五、對農地改革的評估
第七章 憲法制定—日美政治交易的原點
一、近衛文麿最先著手修憲
二、政府和內府爭奪修憲
三、日本政府的《松本草案》
四、總司令部的「麥帥草案」
五、日本政府和總司令部的妥協
六、國內外的批評和應付
七、完成修憲程序
第八章 東京審判—規避傳喚天皇為上策
一、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設立
二、美國律師團為日方辯護
三、日本規避天皇的戰罪
四、美國袒護日本戰犯
五、細菌戰部隊免除起訴
六、各國批評美國的偏袒態度
七、東京審判的結局
八、判決的執行情形
第九章 戰債賠償—絕處逢生的日本產業
一、日本戰債賠償的規定
二、鮑萊的日本戰債賠償構想
三、各國對鮑萊案的爭論
四、斯特萊克的調查報告及爭議
五、遠東委員會變更賠償案
六、強斯敦委員會案
七、美國停止賠償拆除
八、日本與各國的賠償協定
九、「賠償」變成「援助」的策略
第十章 韓戰起飛—《對日和約》與經濟復興
一、韓戰爆發前美國的東亞政策
二、韓戰的爆發與經過
三、韓戰與日本國際地位的變化
四、韓戰與日本的經濟起飛
第十一章 五五年體制—自民黨一黨獨大的肇始
一、美國對日占領政策的轉換與日本保守陣營內的霸權爭奪戰
二、保守、革新陣營的分合與互動
三、自由民主黨的成立與社會黨的合併
四、「五五年體制」的成立與保守勢力的鞏固
第十二章 安保鬥爭—保守與革新的總對決
一、《舊金山和約》與《美日安保條約》—日本成為美國的反共基地
二、日本國內有關安保體制的爭論
三、岸信介政權的成立與美日安保修約的展開
四、岸信介政權的內外危機
五、岸信介政權的鞏固與安保修約的展開
六、革新勢力的再集結—安保鬥爭的展開
第十三章 高度成長—政府的經濟發展策略
一、由重建到第一次高度成長
二、所得倍增計畫
三、自由化和第二次高度成長
第十四章 田中政治—洛克希德弊案始末
一、洛克希德案的背景
二、洛克希德案的爆發及發展經過
三、洛克希德案的結果
四、對於洛克希德案的檢討
第十五章 瑞克魯特—上下其手的金權醜聞
一、瑞克魯特弊案與中曾根政治
二、瑞克魯特弊案的爆發
三、瑞克魯特弊案對於日本政治的衝擊
第十六章 未來展望—日本的二十一世紀戰略
一、戰後政治總決算
二、建立「日圓圈」
三、「全球化」戰略
四、高科技情報戰略
五、回歸東亞的期盼
圖片來源
二版說明
序
第一章 日本投降—天皇決定接受《波茨坦宣言》
一、日本的權力中心在那裡?
二、盟軍對天皇制存廢的議論
三、日本著手「終戰工作」
四、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
第二章 天皇保存—美國促使天皇人間下凡
一、「收拾」戰爭與「護持」國體
二、如何規避天皇的戰爭責任
三、天皇祕密拜見麥帥的用意
四、盟總促行日本民主化
五、天皇下凡人間
第三章 美軍占領—日本官僚智勝美國大兵
一、美軍單獨占領日本
二、美國間接統治日本
三、總司令部內的對立與抗爭
四、民主化政策先占優勢
五、反共勢力迎頭趕上
第四章 驅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