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一
本書是筆者研究多年的階段性學術業績的總結和體系化的呈現。由於筆者是曾留學日本的博士,又長期在大學擔任日本語文教學與從事研究有關日本維新之後基督教徒,特別是具代表性的基督徒知識精英,為了避免直接在信仰上帝的同時,不牴觸當代的天皇─其已法定成為日本國體的象徵,亦是人間之神的化身與體現者,或是根本等於超級國家意識形態的核心,凌駕各宗教之上的道德與神聖的最高玉音,所以必須在禮敬天皇的國家制度行儀,有所妥協與新適應,因此而有此書的問世。
筆者提出一個新詮釋概念,就是當時日本基督徒知識菁英所各自表現的已被國家意識形態「馴化」的,所謂「馴化型」明治國家意識型態,來詮釋本書各章的內容。可是,我們知道,明治國家意識型態,之後亦被大正、昭和兩代所繼承並有所演化,直到二戰失敗為止,才出現「人間化」的天皇新意識。所以,本書主要就是討論從戰後的視野,重新審視戰前的日本近代基督徒知識精英的歷史角色與面貌。
不過,相對於國人所普遍了解的日本文學、漫畫、流行商品、歷史小說等知識領域,本書是較少被接觸的日本現代思想史的邊陲探索。但現代學者的新知探索,本來就是分工專業與形形色色,因此,本書的出版,意在出現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學術認知世界。
二
當代已是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十一年春天,距離時76年的終戰之年,已相當久遠。但返回1945年8月15日這天,當時還是日本殖民地臺灣本島與日本內地一樣,都在聆聽:昭和天皇透過「玉音放送」宣布終戰,隔年1月1日的官報發布《關於新日本建設之詔書》表示「朕與爾等國民間之紐帶,始終依相互之信賴與敬愛而結成,非單依神話與傳說而產生,亦非基於以天皇為現御神且以日本國民優越於其他民族而負有應支配世界之命運的架空概念」。
而當此宣言一出,亦即形同天皇昭告自己不具神格,故一般又稱「人間宣言」,無疑的也透露出日本在二次大戰結束前的確存在著「現人神」天皇領導日本帝國支配世界之概念。
於是,歷史家可以清楚回顧:自德川時代的統治告終,將大政奉還天皇,而後「明治維新」的時代來臨。自此,日本國家體制朝君主立憲之方向擘劃前進,先是宣布恢復祭政一致,以國家神道奠基天皇制,其後陸續頒布《大日本帝国憲法》、《教育勅語》,經此大致底定帝國之基本框架,「現人神」天皇領導臣民的天皇制國家意識形態亦隨之成形,同時又歷經與其他宗教信仰間之磨合,至後文部省於昭和12年出版《国体の本義》則直接露骨定義天皇就是「現人神」,自此皇國思想直接正式登場,緊扣牽引日本直至二戰結束。
所謂以日本天皇為「現御神」或「現人神」之概念,由來已久,並非明治獨創。據《記》《紀》神話所記載,國祖的天照大神將日本統治權授予其後代,並由此神族血統之皇室所世代相承,以此天照大神顯現於歷代天皇身上,萬世一系,天壤無窮,因此,天皇具有神格,是人神共存的「現人神」。
從人類史上來看,於宗教信仰上,以人為神的「神人」(theanthropic religion)設定不足為奇,或無大礙。然而,「神人」,一旦運用於現實政治上,則往往百病叢生。畢竟人終究不是神,領袖也無完人,理想易遭私心盜用,人類常於現實世界中自我催眠洗腦造神,終而反受其箝制傷害,直至幻滅,古今中外,反覆皆然。
「現人神」天皇之思維及矛盾既是如此,不禁疑問:於近代日本天皇制國家意識形態逐步滲透籠罩之際,日本之知識分子究竟如何自處與反思?特別是具基督教信仰的有識之士,他們置身於現實的「現人神」國家統治以及自身唯一真神的信仰之間,究竟該何去何從?
本書即以此出發,聚焦於幾位知名之日本基督徒知識分子展開研究。撰寫期間,學識有限,幾度長考鑽研,幸賴諸前輩相助得以向前,在此致上由衷感謝。唯付梓成書之際,仍有九仞一簣之慨,誠請識者方家惠予賜教,待他日另行增補修訂。
簡曉花 謹白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