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轉眼,中華民國的傘兵部隊已經堂堂邁入成立 80 年了,而現在的傘兵也早已不再只是傘兵,而是有了更新的風貌!有幸回首這一段從篳路藍縷、虛有其名的傘兵初期的組建過程,成長到今天的「空降特戰」與「地空整體」,希望能夠讓這一段歷史不被後人遺忘,也就在這段因緣際會下,我再次展開了以「傘兵」主題為寫作題材的日子。
為了催生出這一本「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 80 週年」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如此緊湊的行程幾乎史無前例,所投入的心力也是超乎外界想像。因為既然我國的傘兵是由美國一手所培訓而成,那從走訪美國傘兵的發源地庫拉西(Currahee)山的「托科亞營區」(Camp Toccoa)開始,或許才會是這一本書的特色所在。隨著時間的演進,歷經國共緊張的對峙關係,到全力發展國土防衛作戰的戰略轉型,連突擊兵訓練在兩國之間都有一段很好的默契,個人也非常榮幸可以為兩國資深的突擊兵完成生前的願望,並實際到喬治亞州的達洛尼加(Dahlonega)了解美國突擊兵在山地訓練營的情況,也到「美國陸軍空降學校」(United States Army Airborne School, USAAS), 瞧一瞧美軍陸軍現在是如何在訓練傘兵的過程,再來跟國軍現行的訓練和設施做個比較。
回想學生時期還在谷關的「麗陽營區」受訓,但現在的營區都與我腦海中以前的模樣大相逕庭了。尤其是傘兵們熟悉的的「大武營區」,也在幾年前卸下時代的任務,在培育近 40 萬傘兵之後,轉型為地方發展繼續做出另一種貢獻。而現在位於屏東基地內「空訓中心」所在的「大聖西營區」,儼然已是新的「傘兵之家」,編制也移至教準部麾下了。
隨著時間演進與軍事事務革新,傘兵部隊歷經「空降」、「特戰」、「空降特戰」,到現在的「航空特戰」,官兵也不斷地與時俱進,以現代化的裝備與思維勤訓精練,成為國軍無可取代的鋼鐵勁旅之一,更不諱言地說是陸軍的掌上明珠!
在這一支具有優良傳統的部隊堂堂邁入 80 年的日子裡,由於有限的篇幅,很感謝航特部麾下的各單位提供協助,讓大家為這一支部隊留下歷史上的重要文獻而共同努力過。如果還有遺漏的特殊人物與故事,也希望後繼有人可以補上,好讓「忠義驃悍、勇猛頑強」的軍風,能夠繼續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