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 序
這是一本兼顧鄉村發展理論與臺灣地區鄉村實際發展的書。書中所談理論不是取自他人的發明,而是作者所自創;也不是集中於某些理論的發揚,而是將鄉村發展的廣泛面相、過程之現象與性質,給予概念化,進而從中凝聚理論概念。所述的理論與實際,涵蓋多種層面,包括鄉村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與策略,故也是複雜性與整合性的觀點。
本書論述的理論與實際的鄉村發展層面,涵蓋農業生計、農村社區、農家生活、農民組織、鄉村工業以及農民休閒與福利等等範圍,目的在使讀者能從較廣闊的角度與眼光去了解鄉村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性質。
鄉村社會經濟發展事務的理論與實際情況之所以值得研究和闡揚,重要的理由有三:第一,發展與進步是人類所追求的重要目標,也關係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學術界較有能力也較普遍地用心為社會經濟發展著書立說,各國政府也因應國民的要求,致力於國家社會發展的事務上,包括都巿與鄉村的不同地區,也包括經濟、社會等不同的層面。第二,鄉村地區在發展上一向都較為落後。在落後國家,其發展的落後往往是政治動亂的根源,因而政府不得不去加以注意、改善,並致力其發展。在較為開發的國家,也因為基於公平正義的原則而不得不用心投入鄉村發展,以免有失公平與正義,成為開發進步上的缺失和恥辱。第三,政府的施政或公共事務有一大半是涵蓋鄉村地區,此一廣大地區的行政與發展事務錯綜複雜,必須經由用心地研究其過程──包括對現象的了解、問題的分析、策略的研擬與施展、理論的建立與應用等。學術界有職責從事這種學問的研究,以協助鄉村社會的公共行政與發展事務之推行。
有關鄉村發展理論與實際的研究或文獻很多,這些理論或實際現象與問題的探討,都是各國特殊鄉村背景下的產物。由於各國鄉村社會所處的生態、政治、社會及經濟等環境條件不同,所要探討的重要發展事項、問題的性質與策略方法也各有其特殊情形。臺灣地區在過去二、三十年間,有其特殊的時空背景,也有其特殊的社會、經濟及政治環境與條件,因此我們鄉村發展的現象、歷程、問題與策略也有特殊之處,與較開發國家或較落後國家頗有差別。本書所述的理論與實際情況,都是立基於晚近臺灣地區的鄉村發展基礎上,累積了點點滴滴的現象、歷程、問題與策略等的事實與理論概念。此一記錄除可供為了解過去臺灣鄉村發展的軌跡之外,也可作為探討今後臺灣鄉村發展方向的里程碑。身為國際體系的一環,臺灣鄉村發展的經驗,也可供為他國有類似經驗者作比較,或供為他國發展走向的參考之用。
自從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於四年前設立博士班以來,即將鄉村發展的理論與規劃作為博士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在本系多門有關鄉村發展的課程中,本課程是直接以較綜合性的角度及較理論層次的方式來探討鄉村社會發展者。本書的出版也可作為此門課程的參考讀物之用,期能籍此了解鄉村發展的理論與實際,並增進鄉村發展的規劃能力。
蔡宏進 序於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
民國八十二與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