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今後的機械設計及機械元件1.1 今後機械元件的分類概念及取用方法1.2 今後的機械設計1.2.1 機械運動學的設計1.2.2 機械系統設計概要1.2.3 市售機器零件的選定法1.3動力傳動系的設計及機械元件的選定1.4 零件設計的著眼點1.4.1 機械的構成與零件的機能1.4.2 機能分析1.4.3 零件設計與適合的機能範圍1.4.4 零件設計方面之最佳設計的思考方法及作法1.4.5 工學的設計1.5 結語[參考文獻]第二章 軸設計2.1 軸設計之必行事項(設計順序)2.2 軸上荷重的分析2.3 強度及剛性計算之基本公式2.4 軸之詳細計算2.5 傳動軸的細部設計2.6 軸承安裝部與齒輪安裝部之設計2.7 齒輪之嵌合、表面加工及固定法2.8 軸的材料2.9 考慮危險速度之軸設計2.9.1 容許轉數之計算2.9.2 值與支撐方式之關係[參考文獻]第三章 軸承與導軌之設計3.1 軸承與導軌的種類及選定方法3.1.1 軸承與導軌之機能分類3.1.2 最佳種類之選法3.2 滑動軸承的設計3.2.1 滑動軸承的摩擦與潤滑問題3.2.2 設計上必要的值3.3 滾動軸承的選定與軸承周邊的設計3.3.1 滾動軸承之種類與特徵3.3.2 滾動軸承之選定順序3.3.3 軸承安裝設計3.4 導軌的設計3.4.1 滑動導軌的設計3.4.2 滾動導軌的選定[參考文獻]第四章 齒輪機構之系統化設計4.1 齒輪機構設計的思考方法及進行方法4.2 齒輪機構的最佳設計4.2.1 齒輪機構的設計順序4.2.2 齒輪模數的決定方法4.2.3 簡單的最佳化方法4.3 減速機構之系統化設計4.3.1 決定設計方針4.3.2 代替方案4.3.3 代替方案的檢討4.3.4 補充事項[參考文獻]第五章 捲掛傳動機構的設計5.1 捲掛傳動機構的種類與選定5.1.1 捲掛傳動機構的分類5.1.2 摩擦傳動方式與嚙合傳動方式的比較5.1.3 決定最小帶輪直徑或最小鏈輪直徑5.1.4 決定軸間距離5.1.5 捲掛傳動機構的傳動動力與尺寸大小的選定5.2 皮帶傳動(摩擦傳動)的理論5.2.1 傳動所須的摩擦力5.2.2 有效張力的計算5.2.3 平皮帶的強度5.3 鏈傳動機構5.3.1 鏈的種類與特徵5.3.2 鏈傳動機構的設計5.4 附齒皮帶傳動機構5.4.1 附齒皮帶的種類與特徵5.4.2 附齒皮帶機構的設計[參考文獻]第六章 驅動系統的彈簧設計6.1 驅動系統中彈簧的利用6.2 儲存在彈簧中的能量6.3 彈簧設計之必要公式6.4 決定彈簧尺寸的簡單計算技術6.4.1 各部尺寸範圍的決定6.4.2 彈簧常數的計算6.4.3 公式的簡化6.4.4 之值6.4.5 容許剪應力的檢討6.4.6 彈簧壽命的檢討6.5 彈簧設計計算上應注意事項6.5.1 往復荷重的種類與剪應力的疲勞限度6.5.2 與的其他求法[參考文獻]第七章 凸輪驅動系統之設計7.1 凸輪的利用7.2 凸輪夾具機構設計之概要7.2.1 偏心圓板凸輪7.2.2 阿基米得螺旋凸輪7.3 驅動凸輪的設計7.3.1 驅動凸輪的種類7.3.2 凸輪曲線7.3.3 凸輪曲線的無單位化表現7.3.4 凸輪曲線的特性值7.3.5 變形正弦曲線、變形梯形曲線及變形等速度曲線的特性7.4 凸輪的設計方法7.4.1 動作線圖與時序線圖的畫法7.4.2 分配角的求法7.4.3 凸輪半徑的求法7.4.4 從動件桿長的求法7.4.5 最小曲率半徑的7.4.7 凸輪材質的選定7.4.8面壓與應力的容許值[參考文獻]第八章 螺紋聯結部的設計8.1 未受重視的螺紋聯結部設計8.2 仔細查閱螺紋的規格8.2.1 應注意的規格8.2.2 螺紋公差的表示方式8.2.3 螺紋各部形狀的選擇方法8.3 螺紋的計算基礎8.3.1 螺紋的緊固力8.3.2 螺栓上的荷重分析8.4 螺紋聯結部的強度計算8.4.1 螺栓的有效斷面積與強度計算之基礎公式8.4.2 緊固螺栓的計算式8.4.3 容許應力的求法8.5 螺紋的力學8.5.1 方螺紋的分析8.5.2 三角螺紋的分析8.6 螺紋的鬆弛8.6.1 初期鬆弛8.6.2 沉陷鬆弛8.6.3 微動摩耗與密封材料永久變形所產生的鬆弛8.6.4 外力過大所產生的鬆弛8.6.5 熱所產生的鬆弛8.6.6 逆轉所產生的鬆弛8.6.7 防止鬆弛的設計8.6.8 螺紋聯結部的可靠性設計[參考文獻]第九章 連桿機構設計9.1 機械設計中連桿機構的角色9.2 連桿機構的基本概念9.3 四連桿機構9.4 四連桿機構的變形9.5 球面運動機構9.6 連桿機構的運動分析9.7 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求法9.8 牛頭刨床的設計9.8.1 牛頭刨床的構造9.8.2 急回機構9.8.3 計算切削力所需的扭矩9.9 日內瓦機構的運動[參考文獻]第十章 焊接機械零件的設計10.1 焊接與融合10.2 機械設計上的焊接10.3 焊接接頭的種類及板材的邊緣形狀10.4 焊接頭的強度計算及思考方法10.5 焊接部的靜強度10.5.1 熔著金屬10.5.2 對接焊接頭10.5.3 角焊接頭10.5.4 容許應力10.5.5 接頭效率10.5.6 疲勞強度10.6 焊接機械零件的種類10.7 以例題方式來解說焊接設計10.8 其他機械零件的設計例[參考文獻]第十一章 機率與統計概念在機械零件的強度及剛性計算上之應用11.1 統計方式處理的必要性及上述各重點的補充說明11.1.1 品質概念之變遷11.1.2 強度的統計處理11.1.3 系統方法11.2 可靠性設計的施行方法11.2.1 第一步11.2.2 強度計算的變數處理及安全係數的概念變遷11-611.3 機械的故障與性能的降低11.3.1 故障的形態11.3.2 故障的種類及原因11.4 可靠性的尺度11.5 可靠性設計的必要性11.6 機率與統計知識的應用以及基本知識的整理11.6.1 對方法的思考11.6.2 基本知識的整理11.6.3 強度計算的目的11.6.4 以上三點與故障的關係11.6.5 強度計算的前提條件11.6.6 有關資料的取法與處理方面的預備知識11.7 安全係數與可靠性的關係11.8 概念的整理11.9 實際的計算步驟[參考文獻]
第一章 今後的機械設計及機械元件1.1 今後機械元件的分類概念及取用方法1.2 今後的機械設計1.2.1 機械運動學的設計1.2.2 機械系統設計概要1.2.3 市售機器零件的選定法1.3動力傳動系的設計及機械元件的選定1.4 零件設計的著眼點1.4.1 機械的構成與零件的機能1.4.2 機能分析1.4.3 零件設計與適合的機能範圍1.4.4 零件設計方面之最佳設計的思考方法及作法1.4.5 工學的設計1.5 結語[參考文獻]第二章 軸設計2.1 軸設計之必行事項(設計順序)2.2 軸上荷重的分析2.3 強度及剛性計算之基本公式2.4 軸之詳細計算2.5 傳動軸的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