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名家推薦
妳喜歡自己嗎?
這本書的作者梅格‧米克(Meg Meeker)無意教人如何做「更好的媽媽」,她層層扣問的是:
妳喜歡自己嗎?其實,妳是一個快樂的人嗎?
妳崇尚愛的教育、鼓勵孩子做自己,但其實妳暗中嫉妒那些「好像」比妳能幹的媽媽、和比妳孩子優秀的孩子,常活在競爭落敗的恐懼裡,對不對?
妳多久沒有安靜獨處?妳知道自己這一生到底要的是什麼嗎?
--夏瑞紅(知名作家,著有《醬子就可愛:「不生氣媽媽」練功筆記》)
以更豐富的愛來滋養孩子
在愛與關係裡,追求完美往往成為一種催逼,迫使我們與期待的方向背道而馳,母親和孩子的互動亦然。事實上,只要願意信任生命、回歸真實自然、掌握少數關鍵態度、接納不完美的必然,做個夠好的母親,就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一片沃土,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長的喜悅。梅格‧米克醫師的書讓母親們重拾信心、讓愛找回原來的素樸面貌;緩緩閱讀、細細體會,我們將更懂得愛自己,並因此能以更豐富的愛來滋養孩子。
--楊俐容(兒童心理教育專家)
我不完美,但妳仍然愛我!
新年裡,收到遠流寄來的書稿,一本新書《媽媽必修的不完美學分》,光書名就打動了我,是,這個學分我拿到了嗎?
我自認是個幸福快樂的媽媽,常常深深感恩因著孩子而有的不斷成長,開心面對生命而有的不同態度……但我絕不能否認,自己因孩子而有了過多的擔心,過重的責任,過頭的焦慮,過大的壓力。在時間不夠,體力不支的狀態下,我常覺得疲累……
我可以不完美,它寫出了我的心聲,我可以追尋的方向,可以努力的目標,可以逐步養成的好習慣,這本書是我最好的新年禮物!
看完這本書,我想跟大家分享這句我想要給我的媽媽和我的女兒們的一句話,謝謝妳,我不完美,但妳仍然愛我!
--傅娟(知名藝人)
媽媽不必要求完美,但是一定要快樂
這是一本遲到太久的教養書!
因為我看到周遭有太多辛苦壓力又大的媽媽,為了孩子擱下了自己的興趣也犧牲自己的夢想,當然,我們關心孩子照顧孩子是應該的,但是當我們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人生追求之後,難免無形中就會給予孩子過度的期望,甚至扭曲了孩子的本性與天賦。
而且當媽媽的若是整天焦慮、沮喪,我們也很難想像跟在旁邊的孩子會對未來充滿憧憬,對生活充滿熱情。因此,媽媽不必要求完美,但是一定要快樂。
--李偉文(親子教養作家,著有《教養,無所不在》)
媒體推薦:
以健康的方式付出愛,獲得愛
母親與愛
我有幸生活在大家庭的親情裏。我的婆婆尤其是個特別的女人,已經八十三歲還一頭黑髮,並有著頑強的精神。三年前她開著旅行車掉到雪地裏,整個人狼狽不堪地爬出來,等候救援。當她描述這段經歷時,還忍不住哈哈大笑。她堅強、外向、對我很好。她有種非凡的寬大精神,無論朋友的行為如何,她都能包容,而當我做出不可思議的愚行時,她還是一樣愛我。她的愛寬大而得當。我相信,她這麼懂得愛是因為她努力學習過,在認識她的三十年裏,我看過她無數次學習怎麼去愛。
幾年前,我從她那裏收到一個慷慨而不尋常的聖誕禮物。她給我和我丈夫各買了一塊地,緊鄰在她自己新買的那塊地旁。那土地位於一條安靜的鄉村小路,坐落在山丘上的一個櫻桃果園邊上。那土地非常小。它是我的墓地,是我累了的身軀永恒的安息之地。
收到禮物時,我完全不知該如何反應。它很貴、很漂亮,但拿墓地當聖誕禮物?我呆住了。但只是那麼一下子,當我的不安褪去,開始大笑起來,走上去抱住她。我太瞭解她了,她是那種用心送禮物的人。她熱愛家人和朋友,而表現愛的主要方式就是送禮物。她還保有德國人的傳統,也還記得大蕭條的年代。她懂得如何節約錫箔紙,清潔後重新使用紙餐盤。在堆肥成為時尚前,她就已經開始那麼做。因此,她的禮物具有實用精神,但不減損它所代表的愛。
母親的天性是愛。我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付出愛,然後盡可能接受愛。但有些時侯,我們也會有所糾結。在把小嬰兒帶回家後,我們展望和孩子共同的生活。但是生產後,我們的身體及荷爾蒙發生變化,我們的身材變形,需要時間回復。生活的節奏和內容,也就此和以往完全不同。
愛的奧秘在於它賦予我們生命,但也給我們帶來痛苦。那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停下來好好地研究它。付出愛是一門需要學習的功課,對我們許多人而言,接受愛更是困難。當然,我們很努力地愛,也盡所能去愛我們的孩子。但我們還是忍不住經常質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我們需要知道自己做的是對的。我們想要以一種健康而有意義的方式去愛孩子,這聽起來似乎很簡單、自然而美好,但卻不容易。在這章裏,我會告訴你如何讓愛變得更容易,如何去冒聰明的險,如何讓自己對所愛的人不要那麼個人化,如何讀懂他人的心(並且讓他們讀懂你),最後,如何在最困難的時候都能夠懂得表達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