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在這個人心日漸疏離的社會,我們都在尋找忠實的夥伴,由於害怕受傷,往往先武裝自己,甚至預設了攻擊的機制,結果越不相信彼此就越不能夠被相信,於是逐漸地封鎖了真心。其實,只要我們願意卸下心防,永遠都會有一個溫暖真誠的擁抱在等著我們。
我一直很想寫一本替狗兒發聲的書,想像假使他們能說話會是什麼樣子,當他們被拋棄時,情感遭受創傷的悲痛應該也和人類一樣吧,或許更甚,因為他們的情感更為專一。我們常說,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他們把生命中的重要位置留給我們,而我們所給予他們的又是什麼?物質上的享受和奢華無關緊要,真心的對待及溫暖的關懷,才是幸福之所在。
書名《巴弟》取自英文字Buddy,意思是夥伴或兄弟,是眾生平等平權概念的延伸。大家都知道要善待流浪貓狗或是愛護動物,但有時那種關心很難再近一步,主要是缺乏一個連結,因此我試圖以小說做橋梁,在故事中用不同的視角看待同一件事,側重心理層面的敘寫。從巴弟到阿吉,從家狗變流浪狗,一連串的遭遇和對應,誠懇平實地呈現主要角色的想法感受與心情轉折。透過擬人化的書寫方式,希望大家能因了解而改觀,並真正地理解動物內心的活動和需求。
這本小說以四個短篇從不同角度切入關於人與狗的故事,藉此表達出家狗被拋棄的痛苦和身為流浪狗的辛酸。由三頭鬼的傳說和傑哥的失蹤,巴弟展開了一路的追索,然而,走了一遭,最後發現找回來的是自己。在一次次失去家的過程裡,巴弟終於了解自己的存在並不需倚賴任何事物。這個故事也可以說是巴弟尋找自我的歷程,他一生追尋可忠誠的對象,或是那稱之為家的一份歸屬感,卻總在別人的故事裡轉不出來。
我們所能成就的事往往不在於我們身處的位置,而是取決於心的容量和方向。行為奠定了價值,而價值讓我們不再迷失自我,成為能讓自己依靠也讓他人依靠的力量。家,對巴弟而言,也許更像是一種心靈飽滿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