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西洋哲學史已經有很多部,我的目的不只在數量上增加一部而已,而在說明哲學是政治與社會生活。為實現此一目的,需要考慮到一般歷史的,較哲學史家通常所考慮的為多。我發現一般讀者可能對的不可分的一部分;不是卓越的個人孤立冥想,而是兼為不同制度所影響的不同社會的原因與結果不熟悉的時代,特別有這種需要。經哲學的興盛時期是第十一世紀教會所改革的結果,同時,又是較前一時期的腐化的反擊。不多少了解一點羅馬滅亡至中世紀教皇制度興起者幾百年的歷史,就無了解第十二世紀與第十三世紀知識界的環境。涉及這個時代,像涉及其他時代一樣,我的目的都只在敘述一般歷史中我認為必要的部分,對哲學家給予同情的了解,證明時代造就了他們,他們也幫助造就了時代。
這種觀點的結果之一是,一個哲學家的重要地位,常常不是以其哲學上的價值來判斷的。有些人──例如盧梭與拜倫,雖然以學術觀點而論,完全不算是哲學家,但卻如此深刻影響了一般哲學的氣質,假如對他們予以漠視,就無以了解那個時代哲學的發展。即使只有行動的人在這方面也佔重要的地位,很少有哲學家能像亞歷山大大帝、查里曼、拿破崙給予哲學那麼多的影響。黎克格斯,如確有其人,則是一個更顯著的例子。
欲涵蓋從古至今這樣長的一個時期,必須有一嚴格選擇的原則。我從閱讀一般的哲學史中獲得結論,即簡短的紀錄對於讀者沒有什麼價值,因此我刪除了所有(極少例外)我認為不值得詳加敘述的哲學家,而對於列入探討的哲學家,我也附帶提到了我認為事宜於使讀者知道他們的生活與社會環境;我有時甚至提到一些瑣事,本身並不重要,但我認為有助於解釋某一個人或屬於他的那個時代。
最後,我需要像熟悉我所探討的巨大課題的任何一部分的專家們有所解釋並致歉。對每一個哲學家都能夠了解,有如專門研究少數哲學家的人所了解的一樣多,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我確定知道,對我所提到的每一個別的哲學家,除對萊布尼茲外,許多人都了解得比我深切。但是,假如認為這就是有充足理由讓我保持有禮貌的緘默,則結果將沒有人去從事研究比一小段更長的歷史了。斯巴達對盧梭的影響、柏拉圖對第十三世紀以前基督教的影響、景教對阿拉伯以致阿奎納的影響、聖安布路斯從倫巴底諸城市的興起一直到現在對自由主義的政治哲學的影響,諸如此類,都是只有包羅較廣的歷史才能探討的課題。由於上述理由,讀者如發現我在這個課題上有某些知識是不夠正確的,請多賜原諒,如果我不需要由於記得「時間是生翅的雙輪車」這句諺語,而倉促寫成,可能會做得更好一點。
我能完成這本書,應向巴爾納斯博士(Dr. Albert Barnes)致謝,這本書最初的計畫是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巴爾納斯基金會擬訂的,其中一部分並曾在基金會講述。
如同我十三年來的大多數的著作一樣,在蒐集資料及其他許多方面,內子派翠西亞‧羅素(Patricia Pussell)給予我很大的幫助。
柏爾權德‧羅素(Bertrand Russ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