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近六十年,台灣詩壇的頗多詩人,展現出各種詩的活動,「笠」詩社正是戰後台灣最重要的詩團體。本書詳析「笠」創辦期詩人陳千武風格,戰後第一代「笠」詩人趙天儀、李魁賢、杜國清的特色,以及評價戰後中生代「笠」詩人李敏勇、陳明台、鄭炯明、江自得、曾貴海等人的作品,呈現「笠」詩社世代交替的經驗傳承。
書中也論述戰後台灣現代詩之發展及其影響,與考察1980年至2003年之間韓國、臺灣、日本東亞詩文學交流,詳細敘述了戰後台灣現代詩的狀況與活動
◎本書目錄:
壹、陳千武詩研究
1.論《笠》詩刊創辦期陳千武的詩
2.包容的美學--論九0年代初期陳千武的詩
3.痛苦的美學--陳千武和金光林的戰爭傷痕詩之比較研究
貳、笠詩人研究
4.「內心」的獨白,「外界」的故事:論巫永福詩中的節制和觀照
5.卓越的想像力,嶄新的語言--論白萩的詩
6.論戰後第一代笠詩社詩人的特色及其評價--以趙天儀、李魁賢、杜國清為例
7.論笠詩社戰後中生代的詩--以李敏勇、陳明台、鄭炯明、江自得、曾貴海為例
參、現代詩發展與交流研究
8.戰後台灣現代詩之發展及其意義
9.論東亞詩文學交流之考察(1980年至2003年)--以韓國、臺灣、日本?中心
作者簡介:
金尚浩:一九六一年生,韓國漢城人。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為中國現代文學、戰後台灣文學、比較文學、文學評論。論著有:《徐志摩詩研究》、《中國早期三大新詩人研究》、〈台灣現代詩潮流和其在東亞地區中的地位〉、〈金素月與徐志摩愛情詩之比較研究〉、〈李光洙與魯迅的民族改造小說之比較研究-以《無情》和《吶喊》為例〉、〈楊逵與張赫宙普羅小說之比較研究--以「送報伕」與「餓鬼道」為例〉等多篇。翻譯有:《開了木瓜花(陳千武詩集)》、《自然世界兒童百科全書‧共60冊》、《世界文學名作‧13冊》等多種。曾任京畿大學、靜宜大學、逢甲大學等校兼任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現任修平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專任副教授、台灣現代詩人協會常務理事、韓國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台灣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