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永不止息的調御丈夫—永有法師
每次看到永有法師,都不免有敬佩之情。
他有時說我好學,事實上,他的好學深思令人讚嘆,自嘆弗如。
由於《易筋經》治好了我很小就有的過敏性鼻炎,我常想推廣《易筋經》,為了弄清楚《易筋經》的生理、心理效能及其理據,我進修了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現在改名自然療癒研究所)。還沒進修前,我先去研究所旁聽陳淼和中醫師的中醫課。那時,我就在課堂上,常常看到一縷袈裟的永有法師,很認真的旁聽淼和醫師的課程,不管是《傷寒論》,還是經絡學等。
課後,他也常來告訴我許多進修的訊息,包括虹膜學、黃麗春教授的耳穴學、花精等。這些都是他擅長的項目,他也常用這些來幫助同學。我在許多同學的耳朵上,都有看見永有法師的愛心。幾年前,他也送過我一瓶救援花精,每當我情緒起伏較大時,我就稍為噴兩下,頗有效益。
不僅如此,留學英國的永有法師,在英國攻讀博士時,除了諮商課程的學習外,他發現催眠和神經語言程式學(NLP)對於許多問題都有不錯的效果。因此在正式學院之外,他也拿有NGH的催眠師證照。
這些都顯示出,永有法師對於能夠處理人們的身心靈的方法與學問,都保持高度的關注,與學習的熱忱。二○一五年,他很小聲地跟我說,他的第二個博士學位的論文已經完成,是有關中醫的博士論文。當場,我驚訝的佩服他的求知欲之旺盛與助人之熱情。
永有法師把他這幾年鑽研中醫的心得,集中在調整情志心理方面的知識,和他所擅長的佛學結合比較。佛學和中醫這兩者對於人的身心靈的處理都有幾千年的歷史。這幾年也有中醫師在中醫之外,另鑽研佛學,將之融合一起出版。這表示兩者是可互相配合心事知多少:佛教與中醫調心方法之比較研究比較,而增加對於個案的效果。法師把二者的焦點集中在心理情志方面的調整,是他這幾年關於輔導與諮商心得的結晶(法師擔任過南華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相關的洞見迭出,對於個案的問題處理方法,有更廣、更大、更多元的方法的提出。讀者閱讀之後,對於﹁調心﹂會有更開闊的空間、更多元的切入點,將有所裨益。
欣聞法師新作誕生,爰提筆將認識法師以來,其精進情況敘述,堪稱為「永不止息的調御丈夫」,是為序。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主任.廖俊裕
推薦序二
心病還須心藥醫
伴隨科技和經濟的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的社會關係和社會活動日趨複雜,生活方式出現多元化。競爭加劇的同時,使得人們不得不處於節奏快速、激烈和頻繁應激的狀態之中。身心承受著巨大壓力,凡事患得患失。或發為憂愁悲憤,或易陷情緒抑鬱,而心靈神智失調,又往往能致生理紊亂,繼而誘發疾病。近十年間,現代生物醫學也證實了心身醫學乃以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為核心,大量研究證明大腦與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之間,存在著多種神經傳導物質、激素以及免疫因子的相互作用與調節。心理應激是由於個體在生活適應過程中,對於環境要求與自身應付能力不平衡所引心事知多少:佛教與中醫調心方法之比較研究起的一種身心緊張狀態。當這一狀態程度過重或持續時間過長(即過度應激)時,往往會引起機體某些器官或功能的紊亂,甚至導致疾病的發生,即從輕度心身失調的亞健康狀態演變為心身病。因此心身醫學(mind-body medicine)是西方醫學界近年提倡的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補充和替代醫學)重要的領域,包括生理回饋、冥想、放鬆、團體支持、瑜伽、針灸、吐納、導引、催眠、氣功和太極拳等。
「形神合一」乃為傳統中醫學特有生命觀,其將人的生命活動分為兩大類:即以物質、能量代謝為主的生理性活動;另一類則是精神性活動。在機體統一整體特性中,心神負責統率與協調的作用,唯有在心神的統率協調下,各臟器組織方能維持功能及規律上的和諧。中醫養生特別強調「形神共養」,即不僅要注意形體的保養,而且還要注意精神的攝養,使得形體健壯,精神充沛。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而使身體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的發展。
釋永有博士多年來潛心研究東西方自然醫學,並以奉獻所學造福人群為終身志業,是為理論與實務經驗兼備之自然醫學實踐者。本文整合中醫理論、情志醫學、心理學及佛學領域中關於心身疾病的論述,針對中醫與佛教調心理論作出比較並提出具體的建議。文中釋永有博士並將多年來從事自然療法之臨床應用心得無私分享,實為讀者之福。
佛教教義的四聖諦、因緣生起、四大和合、業報輪迴等觀念,乃是生命靈性層次的提升。只有學習、實證佛法,逐步轉變我們的心對於生命真相的無知(即無明),心的無明病才癒已,永不復發。所以佛教稱佛陀為大醫王,對於眾生而言,佛陀開示的佛法「法藥」治身更治心!希望有更多的自然醫學同好與我一樣,從本文中得到啟發,實踐中醫養生與佛教調心。自寧其心,形神共養,則疾病難侵,和樂安詳,智慧增長。
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推廣中心主任.陳秋媛
自序與感謝
釋永有
本書是我個人整合生死學、心理學、佛學、中醫、自然療法等方面的研究心得,尤其是一起探討人心這個領域,因為心理最重要。心理一旦快樂、平安,生活方面就會覺得歡喜、自在;心理不快樂、不安定,有很多煩惱,生活當中就會苦不堪言。這也是我從這個角度,去探討心理過程和完成此書的動機。
雖然是個人的興趣,而我在這方面投注不少心力,尤其是佛教與中醫互相的比對、參照後,更凸顯了中醫和佛教的不同之處。此書,是我多年來不斷在思考的課題,希望能分享一些心得,並就教於大家。
比較特別的是:整個寫作過程,只要心中虔誠地念念佛號,靈感就會來了。藉由這本書的完成,我個人更堅定對佛菩薩的信心。因為心中有所求就有所應,猶如《普門品》所言:「千處祈求千處應。」如此深刻的靈感方面的感受。
所以,各位讀者!讓您們看到我這樣的歷程,當您遇到人生任何問題時,也可以向您心中的佛菩薩祈求給予指點,或許冥冥之中,就能得到所需要的答案,接下來就更加生起信心了。
感謝
感謝家師星雲大師在心理、心靈方面的許多論述和創見,彷彿在對我指導一樣, 讓我有很好的參考。經過多年研究,而真正下筆完成,卻只有短短兩個月。寫作期間,靈感不斷湧現,彷彿來自祂們的加持,就像指導老師一樣,不斷的叮嚀著我該如何著筆呈現。因此此書之完成,對我而言,猶如感應一般,不可思議!
特別感謝佛菩薩的加持及一切因緣的成就,感謝曾經協助過我的人:李萬瑤中醫師教授的鼓勵和提點、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廖俊裕主任和自然醫學研究推廣中心陳秋媛主任的惠賜推薦序,以及一切善因緣的成就。
祝福大家
身心康泰
福慧增長
一切光榮歸於佛陀,一切成就屬於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