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主體來自清代朝廷,亦即其所承襲宋、元、明、清的宮廷典藏,可謂歷代國家府庫所藏「國寶」概念的總和;並加上民國以來捐贈、購藏的新增文物,煌煌然有六十八萬餘件之多,是八千年文化中器物、書畫、古籍、奏摺、輿圖的瑰寶,也涵蓋清代朝廷督導的美術、工藝與典章檔案之菁華。在臺北開館後,透過常態的通史型或專題性的展覽,並配合出版、演講、研討會等活動,本院提供了民眾視覺的饗宴、研究鑽研的一手史料,並繼續推廣為現代生活創意的泉源。 百年以來,考古發掘揭露了古代文明的多樣面貌,世界各地公私收藏與文獻史料也多陸續公開,此刻品讀故宮的典藏,益發珍惜其中價值。例如好禮尚古的傳承裡,收藏了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修長多節的玉琮、龍山文化雕琢最精美的玉圭,見證著遠古的精神內涵與技術成就;雖說是盛清帝王所未能理解的時代,銘識間卻顯然與跨越時空的藝術美感共鳴。又如明清時期以國家資源長時間動員人力編纂成的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龍藏經、四庫全書等多套叢書,抄錄校讎,保存經典,堪稱人類重要偉業。至如書畫史上開創典範的王羲之、孫過庭、顏貞卿、范寬、郭熙、李唐等名家的鉅作,筆墨揮毫,粲然胸中丘壑,綿延出漢字文化圈中共同的藝術傳統。而歷代帝王督責匠師,降樣造作的各樣工藝,如宋代官窯、明永樂漆器、成化鬥彩、清宮琺瑯彩、松花硯等,都激盪出當時代最精湛的匠藝成就。至於精巧雕刻,如翠玉白菜、橄欖核舟之類,則博得博物館觀眾的讚嘆與永恆回憶。國立故宮博物院的發展,與民國的運命緊密相繫;值此國家百年之慶,本院特就文物之具歷史性、重要性、稀少性、藝術性、人氣性者,精選百件共呈,說明博物館文物的流傳有緒及多樣特色,並以為國運永昌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