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軍話民歌,又稱海南軍歌。軍話民歌,顧名思義,就是用軍話方言演唱的民間歌謠。軍話,屬漢藏語系西南官腔方言,主要分佈於海南西部的昌江、東方、儋州和三亞4個市縣,人口有20多萬。
東漢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馬伏波平定交趾之亂後,過瓊征戰,經略海南,加強了中央政權在海南的統治,在向海南移民的同時,加快了漢文化在海南的傳播。為紀念馬伏波征南,軍人的後裔每到農曆五月初五(傳說馬伏波部隊過瓊之日),都集中在十所或八所舉辦「下南節」,而軍歌比賽,就是「下南節」場面最壯觀、參與者最眾多的一個主要活動內容。
屆時,每個「軍話人」村莊必選出男女歌手進行對歌比賽,直至對出「歌王」為止。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後,軍歌逐漸形成了海南民歌藝苑中的一大品種。據《清·昌化縣誌》記載:昌化縣「春則鞦韆,鄰峒男女,妝飾來游,攜手並肩,同唱軍歌,歡歌對答,應付如流……」
2007年,昌江黎族自治縣文化館深入昌江軍話方言地區,在挖掘、蒐集、整理的基礎上,將海南軍話民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進行申報。同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公佈,海南軍歌被列入海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此書輯入的便是流傳在昌江地區的精選軍話民間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