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道家與佛教皆被視為有智慧的哲學學門或宗教;其中老子以「道」為本,透露出對世間深刻的觀察,告訴人如何以柔克剛、保全長生,而龍樹以「空」為宗,以破邪顯正、斷疑生明,如此「道」與「空性」都是老學與中觀學為人津津樂道之處,也是令西方學人關注之所在。但老子與龍樹思想之洞見究在何處,兩者如何表現智慧,以及之間的智慧有何異同等,成了耐人尋味的問題,如此兩者的對比探討具有高度價值。
本書跳脫中國思想史上道、佛錯綜複雜的交涉糾葛,跳脫「格義佛教」窠臼,回溯到原始道家及初期(大小乘)佛教,以《老子》與《中論》為例,直探道、佛的根本見解,考察對比原初義理系統的異同,使在此基礎上助於思考佛、道交涉的課題,乃至思考佛學中國化、老莊化過程中可能的轉捩點。就此而言,本書可視為探討道、佛關係的基礎性研究,乃探究道、佛思想暨中國哲學必備之作!
作者簡介:
林建德,臺灣臺北人,臺灣大學哲學博士,曾於美國夏威夷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進行短期研究,現為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以佛教哲學、中國哲學為研究領域,嘗試以佛學暨中國哲學回應現今重要哲學問題,特別是心意識及倫理學問題,已發表中、英學術論文二十餘篇,並架有個人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mind-breath/
目錄
漢傳佛教論叢序言
〔自序〕聖哲對話中的智慧交鋒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主題說明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第三節 研究現況與研究價值
第四節 材料依據與研究取向
第五節 比較基礎與原則
第六節 研究限制及因應對策
第七節 論文章節安排及主要內容
第二章 「道常無名」與「但以假名」:《老子》與《中論》語言策略之分析比較
第一節 《老子》「道常無名」下的語言策略
第二節 從漢譯《中論》之「說」字論其語言策略
第三節 《老子》與《中論》語言策略之共通處探討
第三章 「玄之又玄」與「空亦復空」:《老子》與《中論》對反思維之分析比較
第一節 從《老子》裡的對反語詞析探其思維理路
第二節 從漢譯《中論》裡的對反語詞析探其思維理路
第三節 《老子》與《中論》對反思維之相異處對比
第四章 「有無相生」與「非有非無」:《老子》與《中論》有無觀之分析比較
第一節 《老子》的有無觀分析
第二節 《中論》之有無觀分析
第三節 《老子》與《中論》有無觀之比較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成果概述
第二節 學術貢獻之自我評估
第三節 本文的局限及未來研究之展望
參考書目
漢傳佛教論叢序言
〔自序〕聖哲對話中的智慧交鋒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主題說明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第三節 研究現況與研究價值
第四節 材料依據與研究取向
第五節 比較基礎與原則
第六節 研究限制及因應對策
第七節 論文章節安排及主要內容
第二章 「道常無名」與「但以假名」:《老子》與《中論》語言策略之分析比較
第一節 《老子》「道常無名」下的語言策略
第二節 從漢譯《中論》之「說」字論其語言策略
第三節 《老子》與《中論》語言策略之共通處探討
第三章 「玄之又玄」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