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國史館卓遵宏、侯坤宏兩位教授從二○○七年六月十六日開始做我的口述歷史訪談,每次約三小時, 由李美寬女士做錄音與摘要記錄等助理工作(彩圖73)。由於我的工作行程比較忙碌,一直到二○一二年十一月三日,總共訪問十六次,非常感謝上述訪談小組的 教授與助理的耐心,以及提供訪談場地與午餐的北投法鼓山中華佛教文化館等增上助緣。之後,李女士於二○一三年七月完成逐字稿。接著,由我負責修訂與整編文稿。
自覺平凡,難以成傳,因從感恩,豁然開朗
一開始,我對這十六份逐字稿,有些束手無策。 因為訪談歷程有五年半之長,口述的內容不容易連貫,再加上我的生平與成就也乏善可陳,躊躇難有進展;而且正逢「財團法人法鼓人文社會學院」已與「財團法人 法鼓佛教學院」合併存續更名為「法鼓學校財團法人」、人文社會學院立案申請書,以及與法鼓佛教學院合併計畫書的各項準備事宜,也讓修訂進度再三延遲。
所幸,對於與我後半生的經歷有相關的內容與資料方面,特別需要感謝《人生》雜誌於二○○三年起提供我寫作「人生新視界」專欄的因緣,讓我有機會每月定期表達 我該月前後的人生經驗,因此可以藉此看出我的生命與世事互動的軌跡,以及許多人協助我實踐夢想的歷程,也成為此訪談錄的基本材料,讓我可以再從我整個人生 的觀點,刪補整編成新面貌的書籍出版。
於二○一四年二月一日,正好滿六十歲,也累積約二十二年的臺北藝術大學的年資,可以辦理退休。在我至今「六 十歲」一甲子的生涯中,父母、師長、同仁、同學等所有的諸上善人與貴人們的恩德,是我可以將此書完成的最大動力,因為,每當我陷入修訂困境、不知所措時, 都是由於感恩、報恩之心,而豁然開朗,這也是此書的主題名為「六十感恩紀」的原因。
增訂版補充說明
二○一四年七月二十八日,教育部舉行「法鼓人文社會學院」與「法鼓佛教學院」合併審議會,經過法鼓學校法人代表簡報及審議委員提問答詢,由審議會議決:通過兩校合併,校名為「法鼓文理學院」。因此,我曾以「法鼓文理學院啟航」為題目,發表拙文在《人生》雜誌三七三期(2014年9月),但是來不及加到《六十感恩紀-惠敏法師訪談錄》的初版,今藉著再版與修訂因緣,增修此段在「玖、法鼓佛教學院與法鼓文理學院(2007年-,53歲-)」的章節之末,以說明此重要的里程碑。此外,初版時有一些筆誤,經過讀者們(特別是西蓮淨苑心見居士細心地校讀)指正,於此衷心感謝。
惠敏
寫於法鼓文理學院
201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