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2004年5月7日下午,我在北京西直門國務院二招的咖啡廳接待了一位前來做心理輔導的女士。
一落座,我問她:「聽說你是剛從美國留學回來的?」
「不,準確地說,我是剛從美國逃回來的」。
「什麼?」我疑惑地問。
她說:「我為什麼來找你輔導,就是因為這個問題。」餟了口咖啡,她接著說:「我是2000年去美國攻讀醫學類博士的,我的論文已經寫好,就等今年的九月份答辯透過了。說起這事來我特痛苦……」說到這兒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隨後她又接著說道:「我到美國後,一直在專心地讀書,我所在的社區有大陸去的一些同學,他們經常不定期地舉行一些聚會。我不太感興趣,也就從來沒去過。三年來我學習、生活都很順利。去年,我的導師看我的工作效率特高,給我加大了工作量,同時給我配了兩個正在讀本科的助手協助我工作。這兩名小夥子一名是加拿大人,一名是美國人。今年的4月份我突然接到了法庭的傳訊單,稱我的助手向法院控告我虐待他們。當時我就懵了,我一個大陸瘦弱的女子怎麼能虐待這兩個人高馬大的洋小夥子?仔細瞭解後得知,他們主要控告我在平時的工作中,對他們工作不滿意時,說了一些在他們聽來有傷自尊的話,尤其說我有污蔑他們的言行。」
我問道:「你確實有過嗎?」她說:「冷靜下來想,我確實忽略了平時與他們的溝通。忽略了周圍人際關係的培養。當看到他們笨手笨腳、丟三落四時,一著急,我的確直言不諱地說過一些過激的話。我真沒想到與他們的關係僵到這種程度。事情鬧大了,因為我平時不與咱大陸去的學生交往,這時也沒人幫助我。我查閱了一下美國的相關法律,一旦他們控告成功,我要支付他們一筆相當可觀的經濟賠償。像我這樣的情況就要負債償還。再說,出了這事後,我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孤獨感,一直受著後悔、壓抑、自責、憤怒、窩囊等等負面情緒的煎熬……真沒想到,博士學位就要到手了,卻栽在了人際溝通上!」
當今社會,溝通顯得越來越重要,關門自守、閉門謝客、固步自封是沒有出路的。社會如此,人與人也如此。成功者都懂得人際溝通的技巧,成功者都非常珍視人際溝通的能力。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假如人際溝通的能力如同糖或咖啡一樣的商品,我願付出比太陽底下任何東西都高的價格購買這種能力。」
反敗為勝的英雄艾柯卡,他在克萊斯勒當總裁時的名言是「我從來不雇用被主管評為不善於溝通的人」,足見人際溝通的重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隨時都可以體會到溝通的無處不在。譬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政黨與政黨之間的政治溝通,夫妻之間、家庭成員之間親情溝通……等等。
現代社會裡,不善於人際溝通,不僅會失去很多合作的機會,像這位女士還會遭遇人際糾紛的麻煩,帶來心理上的負擔,造成精神上的壓抑,甚至影響自己的前程。
從心理學上分析,不擅長溝通的人,一般性格偏內向的多。這類人在人際交往中,通常的表現是敏感、多疑、羞澀和不善言談。由於性格的原因,容易造成與人溝通的不順暢。溝通中的不順暢,反過來又給心理帶來壓力,造成情緒的不穩定。因此,要想提高人際溝通的能力,必須標本兼治。一方面,瞭解一些應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加強心理方面的調試和疏導,擁有一份好心情,因為人都喜歡與開朗自信的人在一起。另一方面,增強交往的意識,掌握一些與人溝通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為人處世的能力,自己是個好人,也要讓周圍的人感覺到自己是個好人。可見「與己溝通」、「與人溝通」對一個現代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美國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先生說:「溝通是一種能力,不是一種本能。」本能天生就會,能力卻需要後天學習才能具備。本書的創作主旨即是幫助人們透過後天的學習和訓練,提高自己的雙向溝通能力。前半部分「與己溝通」,介紹的是如何調整心態,怎樣梳理自己的不良情緒,克服憂慮,減輕壓力,在交往中擁有一份好心情,成為一個樂觀開朗的人;後半部分「與人溝通」,介紹的是與人交往方面的技巧、方法和原則。啟發人們把握人類的「稟性」,滿足人們做個重要人物的渴望,透過真誠地對他人感興趣來實現人際交往的雙贏。兩部分內容,內外呼應,相輔相成。最終提升人們在人際交往中的各方面能力,增強說服力和領導號召力,做一名充滿人格魅力的溝通高手。
需要提醒的是,能力的提高需要有意識和毅力去培養,必須按書中提供的方法去實踐。只有實踐了才會有收穫,也只有親自做了才有體會。具體的做法是:將書中的知識點、方法和技巧轉化成自己的行動;要每天堅持,不間斷;逐步養成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原有的不良性格特徵就會隨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