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教育幾乎無處不在,無人不知,大多數人從小到大都要接受各式各樣的教育,或者學校教育,或者課外培訓,或者職業訓練,等等不一。然而,究竟什麼是教育?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愛因斯坦說:「當在學校所學的一切全都忘記之後,剩下來的才是教育。」世界最古老的教育學專著《學記》中說:「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從教育的定義延伸開來,我們發現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也是層出不窮、五花八門的,由此誕生的教育理論和思想更是推陳出新,變化萬千。
於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並試圖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出現了,就是教育學。教育學是伴隨著教育產生而發展的,直到十七世紀才由哲學家培根正式提出這一概念。隨後,在社會變革和科技快速發展的影響下,教育學突飛猛進,研究領域不斷擴大,並進一步分化綜合,成為擁有幾十門分支學科的學科群。
教育學不是教育經驗彙編,也不是教育方針政策,只有將教育的實踐經驗提高到理論高度,從教育經驗中總結出教育規律,才能夠豐富和發展教育學。現代人普遍認為,教育的發展不僅僅關乎一個人的未來,往往代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進步與否。
猶太人是以教育立國的典型代表。在猶太民族中,孩子們從三歲就要開始上學,直到成人之後仍要繼續提高自身修養,直到生命結束。這與中國「活到老學到老」的古訓一致。
猶太民族中有一位名垂千古的大學問家希勒爾,他年輕時最大的願望就是研究「猶太律法」。
可是希勒爾家境貧窮,而且必須從早到晚工作,既沒有錢又沒有時間,怎麼實現自己的願望呢?希勒爾並沒有被困難嚇倒,他發現了一個可以實踐的機會,他每天拼命工作,將收入的一半留下來生活,另一半交給學校的守門人,請求他允許自己進去聽課,聽聽賢人們都在說什麼。
靠這個方法,希勒爾學到了很多知識,由於錢太少了,他不得不常常餓著肚子去聽課,不過在他心裡,痛苦的不是饑餓,而是擔心哪一天守門人攔住自己,不讓他走進學校。
正是無數「希勒爾」,塑造了猶太民族輝煌的歷史,使其成為人類歷史上在科學、文化、藝術等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民族。
本書採用故事與理論結合的形式,經由一百個生動有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為您講述了人類教育與教育學,教育與教學,以及教學方法中涉及到的常識、理論和經驗。既有傳統教育學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又有當前學科發展前景,尤其是心理學、教育技術、教育新思潮,以及當代教育家大膽的教育實踐,力求全面準確,為您展示當代教育學的基本狀況。
閱讀本書,可以讓您獲得關於教育與教學的基本策略和技巧,樹立大教育觀,更好地理解和處理生活中的教育問題。
希望所有關心孩子成長的家長、在校學生、教師,以及關心個人教育、渴望個人進步的人,都來閱讀參考,從中汲取有益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