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非常感謝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李德河教授,提供寶貴資料及意見,使得本書可以順利完成。結構補強是屬於相當專業的學問與技術,因此任何結構補強措施均應求助於有經驗的專業技師或施工廠商,並應謹慎處理。本書儘量以淺顯的文字及圖例說明這些知識,以作為民眾與專業技師或施工廠商間的溝通橋樑。
從1999年台灣的921集集大地震,2008年中國的512四川大地震到2011年日本的311東北外海大地震,地震規模及震害似乎越來越大。如果日本東京不是距離311大地震的震央373公里,而是37公里,日本東京還能倖免於難嗎?日本新幹線子彈列車還來得及煞車嗎?對於位處地震帶的台灣,大地震已不再是個假設性的問題,而是何時會再次發生的大災難。如果建築物不耐震,或者位於可能發生大地震的震央附近,即使接到地震速報,真的來得及逃嗎?〝逃難〞是你應付大地震的最佳選擇嗎?
大約在六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開始碰撞歐亞大陸板塊,逐漸形成台灣島。這種板塊推擠作用不但形成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也在台灣島上產生許多斷層。由中央山脈的玉山高度3952公尺可以推論,地震規模8以上的大地震一定曾經在台灣島上發生過,而且很可能再次發生,只不過下一次也許是明年、百年或千年以後。
地震是台灣住民無可逃避的宿命,對於老舊或耐震能力不足的建築物,不能只寄望於地震速報可以救你一命,而不採取任何結構補強措施。鋼板補強工法是屬於相當複雜而且專業的學問,必須兼顧試驗研究、理論分析與施工實務。來自國立成功大學(NCKU)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的團隊,曾經對鋼板補強工法進行一系列的試驗研究及台南關廟國小實際校舍的現地推垮試驗,並將鋼板補強工法推廣至五十餘棟校舍、派出所、醫院等耐震補強工程。鋼板補強工法是技術也是藝術,不但補強後必須夠耐震,補強經費更要節省,並且儘量不要影響原有外觀及日常營運。
與鋼板補強有關的主要參考文獻如下:
(1)1999年11月,黃錦旗,「鋼筋混凝土結構補強實例」,集集大地震災害調查研討會論文集,A87─108,國科會工程處工程科技推展中心。
(2)2004年12月,葉祥海、劉玉文、黃錦旗,「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桿件補強準則之研擬」,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3)2008年1月,劉玉文、黃錦旗、邱耀正、施健泰、邱一哲、蕭輔沛、黃世建,「RC校舍構架式鋼板補強試驗」,校舍耐震補強現地試驗成果研討會論文集,pp39─58,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08─001)。
(4)2011年4月,黃錦旗,「建築震害與鋼板補強策略」,全球暖化環境下大地防災科技之應用研究論文集,pp51─80,國立成功大學公共工程研究中心。
(5)2011年11月,施健泰、劉玉文、朱世禹、黃錦旗、陳柏翰、唐立勳,「校舍構架式鋼板補強現地試驗、分析與應用」,台灣混凝土學會2011年混凝土工程研討會論文集,PaperNoA─001,台灣混凝土學會。
(6)2012年4月,黃錦旗,「鋼板補強設計與施工實務」,全球暖化環境下大地防災科技之應用研究論文集,pp87─107,國立成功大學公共工程研究中心。
最後,謹以本書紀念吾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系許茂雄教授。
黃錦旗謹誌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