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目次 001
陳新雄教授遺照 001
七十七生日感懷 陳新雄 021
陳新雄教授事略 編輯委員會 023
李序 李 鍌 027
丁序 丁邦新 031
林序 林慶勳 035
題辭.詩詞.懷念文
李鍌教授題辭 李 鍌 037
唐作藩教授題辭 唐作藩 039
伯元師八十冥誕感懷 沈秋雄 041
吾師伯元先生八秩冥誕祭 聶振弢 042
伯元先生八十誕辰紀念 文幸福 045
古詩一首介伯元夫子八秩冥壽 林正三 047
題伯元夫子和蘇詞彩箋墨寶一卷 黃坤堯 049
卜算子 沈寶春 051
伯元師仙逝三週年忌辰謹借其贈清華靜安社之〈江城子〉次韻追思 陳慶煌 053
從東坡琴曲〈醉翁操〉憶及伯元師追思景伊師借韻之風範 陳慶煌 055
緬懷伯元師有感 陳貴麟 059
緬懷先師陳新雄教授 蔡宗陽 061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感懷伯元師 杜忠誥 063
學術長城,師恩常在我心 潘麗珠 065
新知舊學詩文伯,雄史通經道德元
—伯元師陳新雄教授八秩冥誕詩文書函輯存紀念 賴貴三 069
永念師恩日月長
—我欠陳老師的,已還不了 姚榮松 079
《十韻彙編研究》研撰記事 葉鍵得 087
記陳新雄先生二三事 喬全生 093
伯元師在清華 謝 玄 099
憶陳新雄先生 趙璞嵩 101
論學.述微.申說
謹謝伯元先生質詢 鄭張尚芳 103
陳新雄教授與古音學研究 臼田真佐子 111
陳伯元先生古聲調說闡述 錢 拓 117
伯元師〈陳澧切韻考系聯廣韻切語上下字補充條例補例〉申說 潘柏年 129
《等韻述要》闡微兩則 何昆益 149
伯元先生古典詩詞創作述微 文幸福 165
紀念論文
對《漢語大詞典》修訂稿之我見 郭錫良 175
文學.文字學.文體學.方法論劄記各一則 魯國堯 183
思考方法教學概說 王開府 195
辭典編輯偶論 曾榮汾 199
段玉裁「寄戴東原先生書」論古音分部析論 林慶勳 219
古音與通假字 葉鍵得 237
王國維古音五聲說之商榷 吳瑾瑋 257
音辭篇「洛下」解 何大安 271
《切韻》東韻一等和三等為什麼沒有分作兩韻? 平山久雄 275
談談南北朝至隋唐的反語
—為紀念陳新雄先生八十冥誕而作 孫玉文 285
關於梵漢對音 劉廣和 297
日藏《九哢十紐圖》與《四聲五音九弄反紐圖》
「九弄圖」內容之比較 丁 鋒 307
《廣韻》引書分析的三個視角 丘彥遂 325
《中原音韻》有7個單元音音位和3個前響複元音音位說
—兼論構擬《中原音韻》元音音位數量與分佈的方法論原則 馮 蒸 335
論《古今韻會舉要》對楊慎古音學的影響 叢培凱 351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作者、成書時間及其音系性質 馬重奇 373
蒲松齡《聊齋俚曲集》和《日用俗字》的語音校勘 張樹錚 389
從滿漢文獻對比看北京話「十三轍」「乜斜」與「梭坡」合併的年代 王為民 397
《國劇韻典》聲調考論 金周生 415
胡垣《古今中外音韻通例》對等韻學理的應用 吳文慧 437
也談《正音通俗表》音系的性質 葉寶奎 449
《漢英潮州方言字典》的音系及其相關問題 張屏生 463
《老子》字義舉證 陳錫勇 483
韻讀與解讀
—讀《楚辭章句.漁父》韻文注札記 黃耀堃 491
《大唐西域記》多音節詞探析 陳弘昌 503
羅願及其爾雅翼 莊雅州 519
黃侃的訓詁理論
—兩種類型訓詁 沈壹農 535
黃季剛黃耀先叔姪對學術研究文獻資料撰述與整理的貢獻 陳金木 545
從「播田」到「佈塍」:
試探「播」與「布」字義與詞義的交叉分流 姚榮松 555
日本出版《中國語雜誌》(1938-1943):漢語語法研究專輯 李無未 573
枚乘〈七發〉之療癒書寫 高秋鳳 595
永明體與唐代近體詩格律的若干問題研究 施向東 609
蘇軾詩文對儒家「道」的體認 江惜美 629
論臺灣賦篇通變創新之修辭特色 崔成宗 643
編後記 編輯委員會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