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版後記」
二○○五年戰後六十年,本書在日本以《台湾‧少年航空兵》書名出版,至今連同二○○四年漢文版《叛逆的天空》,兩版都早已絕版;多年來應無數讀者反應,本書原始催生者之一的我,邀請許進發博士勘校、加註後(深深感謝他),以「修訂版」上市,回應讀者厚愛。
針對台灣多元的歷史記憶變遷、修訂方式,在這裡稍作說明:
一、歷史文化爭戰:台灣戰後七十年,相異的歷史記憶正進入白熱化的「歷史詮釋」、「文化主體」的街頭戰;不只如此,東北亞各國的日本、韓國、中國、琉球等紀念二戰結束的不同國家的歷史調性,反射在民主演進中的台灣是:「上而大」的國家機器以人民稅金,紀念在中國抗日七十年,避談二二八、白色恐怖,更不會提及國家戰爭機器造成台籍日本兵、國軍/解放軍的犧牲者。對照「下而小」的學生卑微抗爭,如七月二十四日清晨高中學生為了課綱,夜襲教育部,台灣夏日的清朗天空,入夜卻令人不安。上位者以上個世紀單一思維和自己都難以相信的史觀,藉由權力單向壓制人民發出多元的歷史記憶的聲音;這種現象本身正代表台灣土地上某些本質上形同二二八、白色恐怖的高壓統治思維、文化霸權滲入各階層,不准各種「異說」,因為我們從來沒有進行憲法層級(國家、情治、司法、行政、歷史書寫)的真正「轉型正義」。年輕人知道課綱微調,有沒有道理,能為自己的歷史認識,挺身辯護,表達情感和道德意識,不同凡響!七月三十日反黑箱課綱的年輕生命消失,令我們深深哀傷!
二、歷史意識的感知:書裡未滿二十歲的黃華昌經歷了二戰日本本土特攻隊員訓練、被轟炸的日本,戰後漂泊原爆後的長崎廢墟,對殖民母國日本失望,回到台灣對「祖國」的迷惘、絕望,參與二二八反抗、逃亡、反思,為了「愛國愛鄉」參加地下組織、等待佳木斯計畫,一切破滅,二十一歲成了火燒島的政治犯。黃前輩談出身客家人的多重認同逆境,奮力向上,戰後深陷國家認同的衝擊,他「穿過波爛萬狀、驚濤駭浪」的世事。我們想像一位七十歲的前輩,以未使用過的日文初級電腦文字機,寫出四十萬字的優美日文回憶錄的心情;眾多白色恐怖難友感同身受,認為黃前輩說出他們的心聲,七位經歷戰前/戰後兩種書寫語言世代的火燒島「同學」,齊力義務摘譯回憶錄原稿,流暢又具文學意味,這種接力方式出版是第一本,也是絕響。台灣「大正」出身世代的前輩素養,令人心嚮往之,其中盧兆麟、陳英泰前輩卻已先後辭世。
三、修訂方式:絕版的漢文、日文版,都是透過民間力量以推廣歷史認識的熱情,出錢出力成書,感謝各方盛情。有感於戰後七十年,反思台灣主體的戰爭記憶出版品稀少,匆忙以校勘後修訂版,分享各方,實感不足,但願本書的歷史感知書寫,能彌補不足之處。
感謝蔡焜霖前輩、許進發、林芳微、江國梁的協助、黃華昌家族的授權;並向前衛林文欽先生致敬。祈願黃華昌前輩安息!
曹欽榮寫於二戰結束七十年815紀念日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