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獲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榜冠軍!
★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好評推薦!
★ 美國亞馬遜 4.5 顆星好評!
世紀末,希望與焦慮交織浮現。進入二十世紀尾聲,現代人對本世紀最主要的成就之一——高科技醫療,卻產生了深沉的幻滅感。雖然西方醫學擅長解決急性疾病的難題,但是面對肆意蔓延的慢性病如癌症和愛滋病,仍然沒有突破的進展。在此同時,開發心靈豐富資源的另類療法適時點燃了人們心中的希望,席捲全球,形成一股新醫療風潮。包括醫學、科學、宗教、社會、民俗等領域的學者專家都投入許多心力研究這個課題;大傳媒體美國時代雜誌曾經以封面故事,做深入專題報導,TIME/LIFE也特別製作「心靈的奧祕」節目探討各種心靈療法。據統計,美國人每年花在這類醫療上的費用即高達三百億美元。《祈禱:揭開信心療癒的神奇奧祕》是這一波探索熱潮中廣受矚目的力作,甫出版即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意義與醫學》和《恢復靈魂》的暢銷書作者拉瑞.多賽,開創性地將科學與靈性大膽地融合在經典著作中,分享了有關祈禱,康復和醫學的最新證據。以專業醫師的觀點,融合西方醫學和東方神祕主義的智慧,以科學實證的方法和有趣的個案證明心靈無遠弗屆的影響力與祈禱驚人的療效,證明祈禱與藥物或外科手術一樣有效是至關重要的康復工具,多賽醫師研究了哪些祈禱方法顯示出最大的治愈潛力;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顯示出患者和醫生對治療的信念是可以提高療效;這也翻轉了傳統醫學定於一尊的主流思想,隱藏在疾病背後的生命主題也躍然紙上。多賽醫師認為,對於心靈療法完整的解釋常常遲到,但是忽略它卻必然是無知而輕率。
作者簡介:
拉瑞.多賽(Larry Dossey)
曾任美國達拉斯胡瑪納醫學城(Humana Medical City)幕僚長,現任職於國家健康組織身心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是主張信心療法幾位代表性醫師之一。著有《空間、時間與醫學》、《疾病之外》和《重新探索心靈》等書。
章節試閱
楔子
好幾年前,我很詫異地發現一項科學研究竟然大力支持祈禱的神奇療效。我以前從未聽說有人特別做實驗來證實祈禱的效果,所以當時我以為這是研究祈禱的唯一實驗。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不能完全忘情這件事,我開始查閱科學文獻,想看看是不是有別的科學實驗證實祈禱的功效。我發現了許多對祈禱很有利的證據:有不下百種符合「可靠的科學」要件的實驗,其中許多是在擁有精密儀器的實驗室中進行的,而在這麼多的實驗裡,半數以上都顯示祈禱能為不同的生命帶來重大的改變。
這些實驗結果讓我瞠目結舌。為了更瞭解這整件事,我開始做一些研究。如果祈禱的效力真實存在,可以用科學實驗證實,我相信它遲早會被經過嚴格訓練的科學家接受,成為科學界一個共知的常識。我因而瞭解許多科學史學者所描述的:一個大家目前還無法理解的知識,不管在科學上是多麼真實,也很可能像一個不存在的事實般為人忽視,這樣的疏忽連科學家——包括醫師都無法避免。科學家也有他們的盲點,而祈禱的力量似乎就是一個被忽略的例子。
這個問題使我坐立不安:我要如何看待這些資訊呢?一笑置之?還是讓它影響我的行醫方式?這些疑問最後凝聚成一個我無法逃避的問題:你到底要不要為你的病人祈禱﹖
多年來,我從未重視過祈禱。我一直把祈禱當成一種隨興的行為,是一種個人的自由選擇,無法與藥物和手術相提並論。事實上,我還刻意逃避精神或宗教對治療可能產生的影響,因為我認定自己是個具有科學素養的醫生。
信仰轉折
我生長在一個不復存在的世界——美國德州中部一個小佃農、種植棉花的文化世界。禱告的人和清教徒遵循的一切禮儀,在這片荒涼蕭瑟的大草原上稀鬆平常,除了少數一些人之外,每個人都過著單純的清教徒生活。坐落在棉花田裡的簡陋教堂雖然只有一個房間,人們的生活卻都繞著它轉。為了應付炎熱潮濕的夏季,大家還在教堂周圍的空地上搭起「篷子」,做為夏天聚會的場所。每個星期天和星期三,我們會聚在一起唱聖歌、祈禱、做見證,聽牧師講道。講道的牧師通常是附近瓦可區(Waco)拜羅大學(Baylor University)的年輕神學生,他們講道時常常提到神祕恐怖的地獄之火、下地獄的詛咒和永世的折磨(在那個時代,有關天堂的描述實在少之又少。)
小時候,我從未懷疑過別人告訴我的一切,那時候的我認為所有的話都是真的。十四歲那年,我不僅擔任教堂的司琴,還積極參與所有少年團契的活動 。十六歲時,我以伴奏的身分跟著巡迥傳道的詩歌四重唱到處旅行,也是另一位極為狂熱的傳福音人士的鋼琴伴奏。這個人對於宗教的狂熱在德州幾乎到了無人不曉的地步。我本來立志要當個神職人員,但是在準備進人全世界最大的浸信會大學——拜羅大學的前一分鐘改變了主意。我的雙胞胎哥哥天生就是一個神祕主義,今天他已經是個退休的牙醫。不知道為什麼,他就是不受宗教的影響,始終保持理智的態,這實在是一種福氣。當我準備離家進人大學就讀時,他對我說德州奧斯汀大學才是明智的抉擇,而他說服了我。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有許多徵兆顯示進入奧斯汀大學才是正確的決定。當我到大學註冊時,我們那個脆弱的小教堂也正搖搖欲墜地往南邊傾斜,它好像在對我說,南方的奧斯汀才是我應該去的地方。後來,教堂旁的篷子塌了,四重唱散了,就連那位狂熱的傳福音人士也在一次飛機失事中喪生。
正常的大學生活證明了我對宗教的看法有所偏頗。信奉正統基督教的清教徒一向不太能接受科學實證的唯物主義,我也不例外。進人大學後,由於周圍的宗教環境已不復存在,再加上我對羅素、赫胥黎和其他知識巨擘的認識,我對宗教的熱情就像德州中部九月的棉花田一樣迅速萎縮。最後,我成了一個不可知論者。
大學畢業後,我進入醫學院,接著在陸軍服役,派駐越南擔任野戰醫生。我一直到實習結束正式行醫時,生活中一直忽略的精神層面才又開始浮現,而促使我重新尋回精神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在讀醫學院時接觸到的東方哲學,尤其又以佛學和道家哲學影響最深。我一方面大量閱讀這些東方神祕主義,一方面也翻閱很多西方的評論。我興奮又驚訝地發現:東方哲學的中心教義不僅適用於東方,其探奧的哲理完全不受空間限制,而在西方主要的形而上學思想傳統中也可以發現同樣的奧妙。我發現,西方的神祕主義就像東方的哲學一樣,在不同的階段有其活力光釆,只是知道的人沒有知道東方哲學的人那麼多。除了哲學之外,我體認到行醫還需要一些別的東西,於是我開始嘗試冥想。這在當時的德州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時不像現在,幾乎沒有任何教導冥想的老師,也沒有印度教老師,此外,在那時候「冥想」並不是件好事。可喜的是,當時正好有幾本冥想的書在市面上出現,我遵循書上的指導獲益不少。隨著重重而至的困難與掙扎,我漸漸悟出一個中庸的哲理,讓我獲得從小到大未曾體會過的心靈滿足。
即使如此,有關祈禱的實驗數據仍未引起我的注意。我根本沒有好好地思考過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冥想是可以接受的,而祈禱中那個「跟上帝交談」的想法卻是我應該擺脫的東西。這個想法應該只屬於我小時候那些正統的清教徒,但是有關祈禱的實驗結果卻不斷地衝擊著我非理性的那一面。
這些結果明白地指出,祈禱能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作用。祈禱的作用不只發生在那些為某種目的而祈禱的人身上,更發生在那些只為祈禱而祈禱,沒有特定目的的人身上。事實上,有些實驗結果指出,那些純粹「無所求」的祈禱比心中有特別要求的祈禱來得靈驗。在許多實驗中,單純的祈禱——一種無所不在的聖潔感,對於需要的個體關切、憐憫的感情——似乎就是最適合的治療環境。
以人為祈禱對象的實驗證明:祈禱對高血壓、外傷傷口、心臟病、頭痛和焦慮有正面的助益。這些研究項目還包括水分、酵素、細菌、黴菌、酵母菌、紅血球、癌細胞、人造細胞、種子、植物、藻類、毛毛蟲、老鼠和雛雞。在實驗過程中受到影響的有:酵素的活動力、血癌患者的白血球生長頻率、對細菌的免疫程度、不同種子的萌芽和生長速度、對人造細胞的排斥程度、傷口癒合速度、瘤的大小、從麻醉到清醒的時問長短,以及其他自發性的效果,例如皮電活動 (electrodermal)、紅血球的溶血速度和血紅素指數等。
令人驚訝的是,祈禱的效果並不會因為祈禱的人不在被祈福的有機物體身旁而減少,距離對治療的成效沒有影響。即使當我們故意把「被祈福的實驗物」放在裝了鐵欄杆的房間或鐵籠裡,杜絕可能的磁場效應,祈禱的療效仍然存在。
這些實驗結果促使我自問︰「這些證據都證明了祈禱的效果,自栩為受過科學醫學訓練的你,是否要根據這些實驗結果,把祈禱『運用』在醫術上呢?」
在我決定「不」把祈禱運用在病人身上的那段時間裡,我覺得自己好像故意不使用一種極有潛力的藥物或手術。後來,我覺得若要對得起科學堅持的傳統,不管實驗的結果會不會動搖以前堅信的真理,也不論這個結果是否令一個受過科學訓練的人忐忑不安,我都應該進行一連串的實驗,以成果來證明祈禱的療效,而不是隨意猜測。但是,在肯定祈禱療效的同時,我卻揮不去那種背叛科學精神的感覺。我反覆地權衡輕重好幾個月,最後決定為我的病人祈禱。
但是要用哪一種方式禱告呢?我覺得自己再也不能像小時候那樣禱告了——跟著一位身穿長袍、留鬍子,喜歡用英語的白人長者一起祈求——現在完全無法滿足我心靈上的需要。小時候,我總是會列出一張長長的名單,上面寫著所有我能夠想到需要幫助的人,幾乎天天全心全意、滿心歡喜地為他們祈禱。我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學會清楚地向上帝說明我希望的結果。長久以來,我小時候的環境告訴我,這就是唯一的祈禱方式。現在我沒有辦法再接受這種方式,所以就順應目前的心靈需要和信仰,發明了一種屬於自己的祈禱儀式。每天早上,我比平時早一點到辦公室,懷著虔誠的心情點上香,讓自己進人祈禱冥想的狀態。當香的氣味擴散到房間每個角落時,我會向神懇求以「妳的旨意必將遵行」的方式,充滿在當天早上我要見的門診病人和住院病人的生活中。我從不祈求特定的結果,例如要求祂治癒癌症、心臟病或糖尿病,我稍後會在書中詳細討論這樣做的理由。我祈求「讓對病人最好的事情發生」,卻不對「最好」這兩個字下定義。
我並沒有鼓勵我的病人祈禱。我不需要這麼做。現在在德州,幾乎每個人都很虔誠地祈禱,而為這些病人祈禱的人也多得不勝枚舉。大家都在為同一件事情努力,這讓我很欣喜,但是也沒有必要拿出來掛在嘴邊。這完全符合我的原則——精神層面的事情有絕對的隱私性,我也不會再碰到討厭的強迫式傳教方式。
在我發明的祈禱儀式中,我會搖動道士或治療師常用的鈴或葫蘆來「請神」。這些道具都是……
楔子
好幾年前,我很詫異地發現一項科學研究竟然大力支持祈禱的神奇療效。我以前從未聽說有人特別做實驗來證實祈禱的效果,所以當時我以為這是研究祈禱的唯一實驗。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不能完全忘情這件事,我開始查閱科學文獻,想看看是不是有別的科學實驗證實祈禱的功效。我發現了許多對祈禱很有利的證據:有不下百種符合「可靠的科學」要件的實驗,其中許多是在擁有精密儀器的實驗室中進行的,而在這麼多的實驗裡,半數以上都顯示祈禱能為不同的生命帶來重大的改變。
這些實驗結果讓我瞠目結舌。為了更瞭解這整件事,我開始做...
作者序
作者的話
在本書中,我用了好幾個不同的字眼來稱呼那個宇宙中至高無上、全知全能的力量。大部分時候,我都盡可能選用中性的字,例如「神」(the Absolute)。
許多大師認為,所有稱呼神的名字都是誤導。就像許多深奧睿智的傳統告訴我們的,神是「無法言語、無法想像的」。人類沒有任何可靠的資料可以說明神是什麼樣子。回教蘇非派(Sufi)的金玉格言就嚴肅地指出:「見過神的人就不會再活著了。」
十四世紀,出現了一本對當時宗教生活頗具影響力的書《未知的雲》(The Cloud of Unknowing),作者可能是一位隱姓埋名的英國教士。他有感於對宇宙的稱呼和思考無濟於事,說道:「但是現在你會問我,我如何在腦海中想像上帝的形象?上帝是什麼?除了說『不知道』以外,我沒有別的答案。你這個問題帶領我進人未知的雲中。人類永遠也不能想像上帝的模樣。」
又如十三世紀德國神祕學家艾克哈特大師(Meister Eckhart)觀察的心得:「所有人類自以為感受到上帝的一部分,並給予上帝某個名稱,但那都不是上帝。上帝是不可名狀的。」還有,「上帝的特性就是沒有特性。」
在歷史上的此刻,我們正在體驗一種前所未有對母性價值的需要,也許因此我應該明白指出,把所有男性化的名字或代名詞都改成女性化的代稱,並不能解決人類的疑惑。「神」和「女神」、「他」和「她」對創造世界的那股力量來說是平等的。神是無以名狀的,包括性別。
有了這種認知,讀者(無論男女)在本書各章節中可以隨己所好,為神加上名稱,不管是女神、上帝、阿拉、印度教的黑天神(Krishna)、波羅教神、道家的神、宇宙、全能的主、阿拉法和俄梅戛或唯一的真神。
作者的話
在本書中,我用了好幾個不同的字眼來稱呼那個宇宙中至高無上、全知全能的力量。大部分時候,我都盡可能選用中性的字,例如「神」(the Absolute)。
許多大師認為,所有稱呼神的名字都是誤導。就像許多深奧睿智的傳統告訴我們的,神是「無法言語、無法想像的」。人類沒有任何可靠的資料可以說明神是什麼樣子。回教蘇非派(Sufi)的金玉格言就嚴肅地指出:「見過神的人就不會再活著了。」
十四世紀,出現了一本對當時宗教生活頗具影響力的書《未知的雲》(The Cloud of Unknowing),作者可能是一位隱姓埋名的英國教士。他有感於對...
目錄
目錄
作者的話
楔子
引言
瞭解祈禱和治療
第一章 聖人與罪人,健康與疾病
第二章 心靈的接觸︰為祈禱預作準備
影響祈禱療效的因素
第三章 禱告和無意識的心靈
第四章 祈禱往哪兒去?
第五章 如何祈禱與祈求什麼
第六章 愛與治療
第七章 時間錯置的祈禱:祈求尚未說出就得到允諾
第八章 醫師的信念及其重要性
第九章 當祈禱傷人的時候:「黑色祈禱」的要求
證據
第十章 實驗室中的神
第十一章 祈禱和治療:回顧研究
第十二章 什麼是治療?
後記
附錄一︰治療的控制實驗紀錄
附錄二︰癌症的自發性退化
目錄
作者的話
楔子
引言
瞭解祈禱和治療
第一章 聖人與罪人,健康與疾病
第二章 心靈的接觸︰為祈禱預作準備
影響祈禱療效的因素
第三章 禱告和無意識的心靈
第四章 祈禱往哪兒去?
第五章 如何祈禱與祈求什麼
第六章 愛與治療
第七章 時間錯置的祈禱:祈求尚未說出就得到允諾
第八章 醫師的信念及其重要性
第九章 當祈禱傷人的時候:「黑色祈禱」的要求
證據
第十章 實驗室中的神
第十一章 祈禱和治療:回顧研究
第十二章 什麼是治療?
後記
附錄一︰治療的控制實驗紀錄
附錄二︰癌症的自發性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