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這數十年來,師尊為渡化冥頑不靈的我輩,屢屢臨壇慈悲顯化,從來不嫌棄弟子們的魯鈍與痴迷。
老師,從來不曾放棄過我們!祂那慈悲的法雨,有如醍醐灌頂,永遠鍥而不捨、無微不至的告誡著我們。
當我們迷失、徘徊、無助時,恩師慈語,總是如即時雨般的出現耳際。若清泉沁心,如雷灌頂!不時洗滌我們污穢、執著的心靈。
多年來,「老師的話」陪著我們走過數不完顛簸、平順、歡笑、淚痕的日子。直到現在仍有一股莫名的感動。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老師的話第9輯的圖書 |
老師的話-慈父般的叮嚀…(第09輯) 作者:明德出版社 出版社:明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1-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74頁 / 14.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回首這數十年來,師尊為渡化冥頑不靈的我輩,屢屢臨壇慈悲顯化,從來不嫌棄弟子們的魯鈍與痴迷。
老師,從來不曾放棄過我們!祂那慈悲的法雨,有如醍醐灌頂,永遠鍥而不捨、無微不至的告誡著我們。
當我們迷失、徘徊、無助時,恩師慈語,總是如即時雨般的出現耳際。若清泉沁心,如雷灌頂!不時洗滌我們污穢、執著的心靈。
多年來,「老師的話」陪著我們走過數不完顛簸、平順、歡笑、淚痕的日子。直到現在仍有一股莫名的感動。
序
◎你們常常講的戒定慧三學,到底有哪一個真正把它實際落實在你們的生活當中?你們想想看,每天怎麼會有那麼多的煩惱,那麼多的痛苦,那麼多的憂愁,為什麼呢?你們想過嗎?這也是因為你們的身口意不能清靜,不能一致的原因啊!賓為你們自己明明講的是要這麼做,但是偏偏就是做不來啊!是不是?你們還清靜得了嗎?所以說,你們身口意一定要一致,這樣,身心才能夠自在、清清靜靜的。徒兒們如果真的能夠做到這樣的話,那麼,不管是遇到逆境、順境,你的心都能夠不動,不受外面順逆的影響,這時才算達到所謂「有色無心」的境界啊!
◎要弘揚這個「仁道」,要怎樣去行這個「仁」?這個仁,可以包括人道跟天道,也就是孟子所講的惻隱之心、不忍人之心,能夠自覺、能夠覺醒的心。你如果能夠真正從內心覺醒過來,才有可能使你的道德趨於完美,想要移風易俗,才有可能啊!這也是因為你的自覺、覺醒,而感通這個四端之心的。
◎如果今天你的後學不尊重你,那必定是你自己的德行要檢討檢討了!不要光看別人而不檢討自己,否則,這個問題會永遠存在;你要求別人的,別人都改了,就你自己不改,就你的脾氣、毛病還在,教人家怎麼跟你相處得好,是嗎?有太多徒兒的脾氣、毛病不曉得改進,光會要求後學怎麼做,自己都不曉得該怎麼做了,你說,這樣怎麼會融洽呢?怎麼可能上下同心呢?你若當改而不改,對修道辦道而言,都是一個障礙。
◎咱們拿聖凡來講,徒兒們到底是先把凡事處理好,還是聖事處理好?怎麼辦呢?為師告訴你們一件事情─「無凡不養聖」,所以凡事還是很重要,對不對?可是為師還要再告訴你們─「無聖凡不順」!這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無凡不養聖」,因為我們這個肉體要吃飯,更何況我們身上又有這麼多的責任,我們有家庭要照顧,還有很多我們要去盡的人道,所以必須讓凡事圓滿,凡事圓滿了,才可以來佛堂充實心靈,讓智慧啟發,有新的人生觀;可是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被佛堂綁住了,參加的法會越多越慘,已經到了隨傳隨到的地步,如果不隨傳隨到就不盡心不盡力;然後開設了佛堂之後更慘,我是壇主的角色色,如果開個壇主班一定要到場,又開始覺得被佛堂綁住了,變得不自由了,覺得有很多苦衷。「你看,我來佛堂之後,家裡的人都覺得我做不好,責任沒盡到,一直跑佛堂,是吃菜的尼姑呀!」很多話讓自己心裡有很多的苦衷。可是,為師又要說「無聖凡不順」!如果現在給你一個機會,把你們的凡事處理好,為師敢講,你們還是不會很順利,你們自己應該有經驗。所以,為什麼今天要來佛堂,這是重點。
◎人生本來就該有目標、有理想的,是有一個精神寄託的,而不是茫茫然的。有些重要的事情要等待你們去實踐,所以,徒兒們千萬不要怕壓力,不要怕混亂。人啊!有壓力才得以生存,要是地球上沒有壓力,你們就飛起來了,對不對?這就表示壓力是好的。徒啊!不用怕聖凡之間有太多事情、太多壓力!徒兒們要平心靜氣,要有修道那份工夫,把事情逐一地做好、逐一地整頓好,這個就是聖凡兼修,而不是說我是凡人,我來佛堂幫忙,叫聖凡兼修;凡事與聖事都同樣能夠做得很好,能夠處理得很圓滿,就是聖凡兼修。能夠聖凡兼修,便更能體會人生的疾苦,更能發揮出這個慈悲心腸,更能瞭解佛菩薩為什麼要濟世救人,因為你們把道生活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