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7年7月,這是歐洲歷史上最後一次的「十字軍東征」
航海家達伽馬矢言要打破伊斯蘭與基督教世界的權力平衡
改變歐、亞、非三大洲的命運
英國歷史學家、傳記作者奈傑爾.克里夫史詩巨作
2012年《紐約時報》書評年度圖書,Amazon 4.2分、Goodreads 4.1分讀者好評
紐時盛讚本書作者「克里夫擁有小說家刻劃人物的天賦」、「深刻尖銳地重現十六世紀葡萄牙的榮耀與卑劣」
【本書內容】
一個歐洲邊陲小國的鴻鵠之志
一個百年來歐洲人難以忘懷的東方夢想
交織成以上帝為名的「最後十字軍東征」
一四九七年七月,由葡萄牙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率隊的一個小型艦隊從里斯本出發,探索傳說中從歐洲到亞洲的海上航線。在此前的日子裡,基督徒與穆斯林已經打了四百年的十字軍戰爭,在陸路上節節敗退,連帝都君士坦丁堡也淪陷的基督教歐洲,亟欲另尋破口,收復聖地耶路撒冷。
他們決定從海上找尋出路。這些探險者在他們的風帆上畫上血紅的十字架,自許是「最後的十字軍戰士」,胸中懷著尋找「祭司王約翰」與東方香料的熱情,繞過了廣大的非洲大陸,進入了東方。此舉,將改變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的權力平衡,也將改變歐、亞、非三大洲的命運。
達伽馬是歐洲第一位繞過非洲、阿拉伯半島,抵達印度的航海家,此次航行象徵基督教與東方世界的首次相遇,也是西方人認識東方的轉折點。本書是達伽馬和冒險家、騎士、海盜、奴隸、罪犯、船員的史詩冒險故事,完整重現了達伽馬的航海日誌,一段激烈的文化碰撞歷程。
歷史作家奈傑爾.克里夫利用新發現的材料,一本達伽馬水手的日記,和難得一見的達伽馬與印度土邦首領之間的通信,重新詮釋了達伽馬的探險活動在大航海時代中的決定性影響力;此外,作者也想賦予達伽馬全新的歷史定位,他跟同時代發現美洲的哥倫布一樣,都是改變世界命運的重要人物,過去卻往往遭人輕忽。
【國際書評】
生動而野心勃勃……克里夫擁有小說家刻劃人物的天賦……深刻尖銳地重現十六世紀葡萄牙的榮耀與卑劣。──艾瑞克.奧姆斯比(Eric Ormsby),《紐約時報書評》
一部史詩……克里夫述說了一個引人入勝的冒險故事,結合了詳盡的細節。──BookPage
喜歡說書高手生動敘事的讀者,會把本書列為他們的年度好書。──《克里夫蘭誠懇家日報》
克里夫的這本《最後的十字軍東征》,是本季最易讀、最吸引人、最發人深省的書籍之一。……克里夫的寫作有著相當多的活力、幽默風趣和敘事技巧。──《堪薩斯城星報》
一個大發現時代的歷史新思考……克里夫在探索領域上開啟了新遠景。──《出版者周刊》
本書從宗教和文化、帝國和貿易的角度,有益處地補充了針對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持續熱烈討論。──《科克斯書評》
克里夫講述了一個時常讓人激動的故事……他讓人印象深刻地述說達伽馬光采的成就,但同時也挑釁地評估了達伽馬探險的目標與意義。──《書單》雜誌
以過人的創作天賦和嚴肅的學術態度講述的故事。──詹姆斯.埃卡特(James Eckardt),《國家》雜誌
作者簡介:
奈傑爾.克里夫Nigel Cliff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傳記作者,牛津大學哈里斯.曼徹斯特學院(Harris Manchester College)研究員。他曾擔任倫敦《泰晤士報》的戲劇和電影評論家,也是《經濟學人》等出版物的供稿人。他的第一本著作《莎士比亞騷亂:十九世紀美國的復仇、戲劇和死亡》是英國「國家藝術創作獎」最終入圍作品,並入選年《華盛頓郵報》非虛構類作品。本書是其第二部作品,榮獲二○一二年《紐約時報書評》年度優秀圖書肯定。
譯者簡介:
楊惠君
政治大學英語系碩士,從事翻譯多年,目前為專職翻譯,譯作豐富。近年重要譯作有《用一天說歷史》、《十二幅地圖看世界史》、《媒體即訊息》、《林肯律師》、《一分為二的童年》、《完美的房子》、《建築的表情》、《設計師求生實用指南》、《絕對視覺:11位頂尖平面設計師的創意私日誌》、《聲音的奇妙旅程》等書。
章節試閱
序曲
暮色漸漸昏暗,此時有三艘船出現在印度離岸的海上,看上去古裡古怪,但岸上的漁夫仍舊能隱約看出船隻的形狀。其中最大的兩艘像鯨魚似的,大腹便便,船身的兩側向上鼓起,支撐著船頭和船尾堅固的木造高塔。木製的船身風化成一條條的灰色,兩側都有細長的鐵砲伸出,活像一條巨型大鯰魚的觸鬚。天色漸暗,巨幅的四方形船帆朝著天空翻騰,一張大過一張,頂端全都繫了上帆,形狀就像一頂無邊帽,因此整組帆具就像一個來自陰間的巨人家族。這幾艘陌生的船隻一方面現代得令人激賞,另一方面又原始得要命,但無論如何,以前誰也沒見過這種東西。
海灘上響起了警報,男人分成一組一組,把四艘長窄船拖到水裡。等他們划到離帆船比較近的海面,才看到每一張帆布上都畫了一個深紅色的大十字架。
「你們從哪個國家來的?」划到最近那艘船的船身側面,印度人的頭頭大聲問道。
「我們從葡萄牙來的。」其中一名水手高聲回答。
雙方說的都是阿拉伯語,是國際貿易的通用語言。不過來客占了東道主的便宜。印度人從沒聽過什麼葡萄牙,一個位在歐洲西端的邊陲小國。葡萄牙人當然知道印度,為了來印度一趟,他們不惜踏上人類有史以來最漫長、也最危險的航程。
當時是一四九八年。十個月前,一支小船隊從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啟航,準備執行一項日後會改變世界的任務。船上的一百七十人奉上面指示,要打開一條從歐洲通往亞洲的海上航線、解開香料貿易的古老祕密,並且找到一位失蹤已久的基督教國王,傳說他統治著東方一個神奇的國度。在這一系列令人難以置信的任務背後,隱藏著一個驚天動地的目的:和東方的基督徒結合起來,對伊斯蘭強權做出致命一擊,並且為收復至聖之城耶路撒冷鋪路。其實就連這個也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不過一旦成功,就可以一步步遂行他們的目的,號召基督再度降臨人間,以及迎接必將隨之而來的最後審判。
時間會證明,這一趟應許之地的追尋之旅,最後是否只是一座空中樓閣。此時此刻,船員一心只希望能活下去。這群自願離開已知世界,向未知的遠方航行的人,其中的組成分子千奇百怪。有硬朗的冒險家、英姿颯爽的騎士、非洲的奴隸、喜歡咬文嚼字的抄寫員,以及折抵刑期的罪犯。他們在船上摩肩接踵,足足熬了三百一十七天。出發後不久,他們在大西洋兜了個大圈子,連續幾個月,只看到無邊無際的大海。好不容易抵達非洲最南端,卻在暗夜遭人射擊、埋伏,甚至登上船來。那時糧食和飲水早已耗盡,船員又染上不知名的怪病。巨浪和暴風拍打著船隻,把船帆吹得殘破不堪,他們拚命掙扎前進,深信自己是在為上帝服務,只要完成任務,就能洗清他們的罪孽。然而就算是經驗最豐富的水手,也不免被病態的迷信和末日的預兆嚇得毛骨悚然。他們心裡明白,一旦牙床腫起,或是無意間撞上暗礁,就可能一命嗚呼,而且死亡並非他們想像中最悲慘的命運。當他們在不知名的星辰下沉沉睡去,或是一頭闖進未知的水域(製圖者在這些海面畫上露出獠牙的海怪,增添些許生氣),他們不擔心自己丟了性命,只怕失去靈魂。
在印度人眼中,這些初來乍到的傢伙個個頂著髒兮兮的長髮,曬成古銅色的臉不知多久沒洗了,看上去像是野蠻的老水手。後來發現這些陌生人願意出高價購買黃瓜和椰子,他們的猶疑瞬間煙消雲散,第二天,四艘長窄船划到原地,引領船隊入港。
這一刻,即使再內斂的水手,也看得目瞪口呆。
在基督徒的認知裡,東方是世界的發源地。以聖經為史書,作為信仰中心的耶路撒冷懸浮在天地之間,而伊甸園是創造奇蹟的泉源(基督徒堅信這個百花盛開的樂園位在亞洲某個地方)。據說東方的宮殿以黃金為頂,焰不沾身的火蠑螈、飛蛾撲火的鳳凰和孤身來去的獨角獸,在森林中漫步。河裡漂著寶石,從樹上掉落的,是能治百病的稀有香料。長了狗頭的人慢條斯理地走過去,其他人不是用單腳跳躍前進,就是安坐歇息,舉起一隻大腳丫子當遮陽板。峽谷裡到處散落著鑽石,出入口有蛇把守,只有禿鷹能叼走。危機四伏,一不小心就會送命,這些閃閃爍爍的寶藏,看似近在咫尺,其實遠在天邊,因而更令人垂涎。
至少傳聞是這麼說的,但誰也不敢打包票。幾百年來,伊斯蘭幾乎封閉了歐洲通往東方的路線;幾百年來,各式各樣天花亂墜的謠言和傳說取代了合理的事實,傳得沸沸揚揚。許多人為了探究真相而賠上性命,現在,真相忽然唾手可得了。卡利卡特宏偉的港口逐漸在水手眼前浮現,這是一個充斥著東方財寶的國際商業中心,全世界最繁忙的貿易網絡中樞。
沒有人急著率先登岸。他們的期待(或者是恐懼)太深。最後,一名男子奉命接下這件危險的任務,這也是當初讓他上船的目的。
史上第一位遠道而來,並且在印度登岸的歐洲人,是一名被定讞的罪犯。
划小船的印度人直接把他帶到兩位穆斯林商人家裡,他們來自北非,在印度人的認知裡,是世界的最西端。這兩個商人原本住在突尼斯的古老港市,操著流利的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讓登門的訪客著實吃了一驚。
「要死了!你怎麼跑到這裡來了?」其中一人用西班牙語驚呼。
罪犯走上前去。
「我們來這裡,」他傲然回答,「是為了尋找基督徒和香料。」
瓦斯科.達伽馬在旗艦上等消息,顯得很不耐煩。這位葡萄牙指揮官屬於中等身高,體格很結實,紅潤的臉孔稜角分明,活像是用一片片紅銅焊接而成。他是宮廷的貴族子弟出身,不過高眉骨、鷹勾鼻、渾厚多肉的嘴唇、加上一把濃密的鬍鬚,反而更像是海盜的頭目。銜命出海尋找國家的希望和夢想的這一年,他不過區區二十八歲。雖然這個人選確實出人意表,他的手下已經懂得要敬佩他的膽識和勇氣,對他的火爆脾氣也有幾分畏懼。
他那雙銳利的大眼睛打量著他的海上國度,每個角落都看得一清二楚。憑著鋼鐵般的意志,與同樣令人嘆服的勃勃雄心,他度過重重危難,橫跨了未曾有人征服過的千里汪洋,但他心知肚明,這場豪賭才剛剛開始。
***
撰寫這本書背後的動機,是一個糾纏了筆者好幾年的問題。我和大多數的人一樣,怎麼也搞不懂宗教戰爭怎麼會突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等我發現了更多史料,才明白我們都被帶回一個已經被集體遺忘的古老衝突裡。我們相信理智取代了宗教,成為世界的主宰。戰爭的起因是意識型態和經濟及自我,而非信仰。
我們遺忘了一段歷史。進步的進行曲是勝利者說給自己聽的故事;失敗者的記憶比較不容易被忘記。對現代伊斯蘭教徒而言,他們的奮鬥不是為了和西方達成協議,而是要戰勝西方,照他們的說法,一切恩恩怨怨始於五百年前。那時候,最後一任穆斯林埃米爾被逐出西歐,哥倫布登陸美洲大陸,達伽馬也抵達了東方。這三件事發生在風起雲湧的短短十年之間,三者的根源互相糾結,剪不斷、理還亂,深藏在人類共同的歷史中。
在這關鍵十年的七個世紀以前,穆斯林征服者率軍深入歐洲。在歐洲遠西的伊比利半島建立了先進的伊斯蘭國度,歐洲之所以能開化及擺脫黑暗時代,這個伊斯蘭國家可謂居功厥偉。然而當基督徒與穆斯林雙雙開始忘記他們以不同方式膜拜的其實是同一個神,伊比利便燃起了聖戰之火。在連天烽火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伊斯蘭的領土打造自己的國家,後來葡萄牙展開長達一百年的航海任務,到地球另一端追尋從前的主子,從而開啟歐洲的地理大發現時代,此時戰火依然延燒不止。
這樣的時機並非偶然。數百年來,歷史的腳步逐漸從東方向西方移動,到了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前夕,行進的步伐變得愈來愈快。十五世紀中葉,歐洲最偉大的城市落入伊斯蘭之手,穆斯林軍隊再度摩拳擦掌,準備挺進歐洲大陸中心。在一個誰也沒想到會有新大陸等著被發現的時代,唯有抵達東方,基督教世界才有獲得救贖的希望;歐洲人在歷經挫折之後,幻想亞洲已經成為一個神奇的國度,可以和他們聯手抗敵,而建立普世教會的夢想也終將實現。
小小的葡萄牙給自己指派了一個極度大膽的任務:成為海上霸主,從兩邊夾擊伊斯蘭。經過幾個世代的集體努力,終於促成了達伽馬的第一次印度之行,這時西班牙才匆忙加入戰局。既然要急起直追,他們決定在哥倫布這個特立獨行的義大利人身上賭一把。一四九八年,達伽馬往東航向印度洋時,哥倫布展開第三次西行,而且終於抵達了美洲大陸。
兩位探險家追求的戰利品是相同的,他們都在追尋通往亞洲的海上路線,然而達伽馬的成就一直在哥倫布誤打誤撞的戰績下黯然失色。現在既然要重回當時的時空──一個條條大路通東方的世界,我們總算可以為前者扳回一城。長達幾百年的時間,基督教極力顛覆伊斯蘭世界霸主的地位,直到達伽馬的印度之行才有了突破。東、西方關係就此逆轉,也在穆斯林霸權和基督教霸權的時代之間劃了一條清楚的界線,也就是我們西方所謂的中世紀和現代。這幾次航行當然不是唯一的關鍵因素,卻也不像我們記憶中那麼渺小,畢竟記憶是經過選擇的結果。
地理大發現時代曾經被譽為一種唐吉軻德式的探索,極力想突破人類知識的極限。如今,愈來愈多人把它解釋成一種逆轉全世界貿易平衡的驅動力。其實兩者兼而有之;它改變了歐洲對本身的全球性地位的認知,也帶動至今尚未終止的一次世界權力轉移。然而,這不僅僅是一趟新的航行;而是一次經過深思熟慮的舉動,目的是要算清一筆舊帳。達伽馬和他的手下,生在一個被信仰極度分化的世界,凡是男子漢,一律以討伐異端為最高使命。每當他們船帆上的血紅色十字飄揚到五湖四海,一場新的聖戰就此展開。他們從小耳濡目染,認定自己是四百年十字軍戰士的接班人,當年這些英勇的朝聖者便是以基督之名揮劍殺敵。如今他們身負重任,要對伊斯蘭展開全面性的反擊,並且開創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把歐洲的信仰和價值觀輸出到地球另一端的時代。這是那幾十個人搭乘幾艘木船,遠離已知的世界,航向現代最重要的原因。
要了解是什麼樣的熱情驅使歐洲人駛向遠洋?是什麼塑造了我們的世界?那只得細說從頭。故事的起點,就在阿拉伯的風蝕沙丘和乾焦的山脈,這裡誕生了一個新的宗教,並且以雷霆萬鈞之姿,橫掃歐洲的中心。
序曲
暮色漸漸昏暗,此時有三艘船出現在印度離岸的海上,看上去古裡古怪,但岸上的漁夫仍舊能隱約看出船隻的形狀。其中最大的兩艘像鯨魚似的,大腹便便,船身的兩側向上鼓起,支撐著船頭和船尾堅固的木造高塔。木製的船身風化成一條條的灰色,兩側都有細長的鐵砲伸出,活像一條巨型大鯰魚的觸鬚。天色漸暗,巨幅的四方形船帆朝著天空翻騰,一張大過一張,頂端全都繫了上帆,形狀就像一頂無邊帽,因此整組帆具就像一個來自陰間的巨人家族。這幾艘陌生的船隻一方面現代得令人激賞,另一方面又原始得要命,但無論如何,以前誰也沒見過這種東...
目錄
作者說明
序曲
第一部 源起
第一章 東方與西方
第二章 聖地
第三章 家族的戰爭
第四章 大洋
第五章 末日降臨
第六章 勁爭敵手
第二部 探險
第七章 指揮官
第八章 掌握竅門
第九章 斯瓦希里海岸
第十章 乘著季風而行
第十一章 綁架
第十二章 危險與歡愉
第十三章 在里斯本的威尼斯人
第三部 十字軍東征
第十四章 印度海軍司令
第十五章 震撼與威懾
第十六章 海上的對峙
第十七章 海洋帝國
第十八章 國王的副手
第十九章 狂野不羈的大海
尾聲
謝詞
圖片出處
參考資料
作者說明
序曲
第一部 源起
第一章 東方與西方
第二章 聖地
第三章 家族的戰爭
第四章 大洋
第五章 末日降臨
第六章 勁爭敵手
第二部 探險
第七章 指揮官
第八章 掌握竅門
第九章 斯瓦希里海岸
第十章 乘著季風而行
第十一章 綁架
第十二章 危險與歡愉
第十三章 在里斯本的威尼斯人
第三部 十字軍東征
第十四章 印度海軍司令
第十五章 震撼與威懾
第十六章 海上的對峙
第十七章 海洋帝國
第十八章 國王的副手
第十九章 狂野不羈的大海
尾聲
謝詞
圖片出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