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者施虐──
讓人痛苦卻無從擺脫的親密人際關係,所傷害的人,全球數以千萬計。
◎總以為只要給予他更多的愛,他就會改變。結果:依舊用言語糟蹋我,甚至動手。
◎當你澈底死心決定分手。自戀者總是道歉:「我願意做任何事來挽回你。」
◎大家都說他是好人,親友們更這麼認為,但私下的他卻時刻控制著你的一舉一動。
◎總是用下一個謊來圓上一個謊,謊言一旦被你揭穿,他會說:「都是你……。」
他們甚至能敏銳的嗅到你內心最脆弱的部分,讓你以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
小孩甚至以為,只有表現符合父母的期待,
才值得被愛,誤把承受施虐當成了孝順,或是依戀。
這些施虐者在哪?你的父母、伴侶、上司、朋友。偏偏這些關係你無從擺脫,
許多家庭甚至落入自戀者施虐的代代循環,子女本是受害者,長大後變加害者。
怎麼從這種有毒的關係中脫離?
作者梅蘭妮遭前夫虐待長達5年,痛不欲生的處境讓她差點走上絕路,
所幸,她自創了「自戀型虐待康復療法」,讓自己痊癒,
甚至幫助兩萬個曾經受傷的心靈因此重生(她的病人預約名單,已排到半年後)。
◎為什麼我們會被這樣的人吸引?如何變識這個人是否是自戀狂?
最簡單又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觀察他和別人吵架時的用語,
他們會用雞毛蒜皮的事來混淆對方,偏離話題。
替自己的行為找藉口,或是,直接把責任推給你。「都是因為你,我才會……」
然後用以牙還牙的方式,找機會報復你。例如,拿你的孩子或是財產威脅你。
這種人為什麼會找上你?多半要從你的童年回顧起。
◎療癒的步驟:釋放受害者意識,奪回幸福主導權
自戀者施虐最厲害之處,
就是當你想要逃跑時,他知道如何輕易的讓你回心轉意,怎麼辦?
作者用一個方法(簡單但很不容易做到)幫助你澈底化解(詳見本書第六章)。
如果這方法讓你感覺孤單,你可以透過寫日記、冥想,感受自身的情緒,
更重要的是,當你的人生重心開始轉移,自戀者就會自動遠離你。
◎終結自己和下一代的受虐人生
許多自戀狂父母都是自戀狂的小孩,
想要終結世代輪迴,唯有父母先從自身的傷痛中痊癒,孩子才能脫離。
自戀者施虐正蔓延全球,你有很高的機率巧遇他們,
這本書能幫你提早發現:你墜入的是愛河,還是地獄?
作者簡介:
梅蘭妮.唐妮雅.艾凡絲(Melanie Tonia Evans)
享譽國際的自戀型虐待康復專家,也是量子自由修復和自戀型虐待康復療程的創始人。她先進的治療方法,已幫助來自八十多個國家的數千名個案脫離自戀型虐待,且獲得完全康復的驚人成果。
她將舊有的療法,轉為使人生得以成長茁壯的康復模式。受害者在接受療程後,變得比過去更有自信。成長茁壯模式在世界各地獲得關注與支持,許多心理學家、輔導員、家暴社工和人際關係專家,都大力推薦梅蘭妮的療法。
譯者簡介:
黃庭敏
臺灣大學外文系、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曾從事藝術、歷史、論文、醫學、影視字幕等中英翻譯工作。認為翻譯是種享受、也是持續一生的學習。譯作包括《那些你不解的行為,心理學家都有答案》、《醫生,我這樣正常嗎?》、《困住你的問題,孩子能解答》(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蘇益賢
能量心理療法訓練師及治療師/王曙芳
《遠離能量吸血鬼》(Dodging Energy Vampires)作者/克莉絲汀.諾瑟普(Christiane Northrup)
《儀式的力量》(21 Rituals to Change Your Life)作者/泰瑞莎.張(Theresa Cheung)
名人推薦: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蘇益賢
能量心理療法訓練師及治療師/王曙芳
《遠離能量吸血鬼》(Dodging Energy Vampires)作者/克莉絲汀.諾瑟普(Christiane Northrup)
《儀式的力量》(21 Rituals to Change Your Life)作者/泰瑞莎.張(Theresa Cheung)
章節試閱
什麼是自戀型虐待?
當我們思考所謂的文明社會,並看到周遭發生的傷害、欺騙和破壞時,我們就會發現,人類有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可怕的錯誤。儘管在道德和是非對錯上,我們有宗教和法律的方針,但是我們很容易察覺到,經文和法條的制裁往往不足,很難對我們的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我相信,目前這個世界所面臨的真正問題,是可怕的無意識行為,它們以心理疾病的形式出現,使情感受傷的人對他人做出破壞的行為。而且,這種無意識的「疾病」,是為了成就自我。
強占自身以外的人、事、物,就叫做自戀,目前已發展到足以被稱為是一種流行病。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已經了解何謂過度的專注自我。而在19世紀後期,「自戀」一詞被發明出來──源自於希臘神話中,那位愛上自己的倒影的英俊獵人納西瑟斯(Narcissus)。我認為現今,我們就生活在一顆自戀的星球上。
很多人認為自戀是我們過度貪婪且沉溺自拍(selfie-taking)文化的結果,但我相信這是因為人們無法在健康的自我關愛和自我接納的基礎上,形成堅固和完整的內在認同。這可能源自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經歷過情感的忽略或虐待的創傷,或者是他們只知道有條件的愛(意指根據你的表現,如果你的行為符合他的期望,你才值得被愛)。那些患有自戀症的人往往看起來過於自信,但在傲慢的外表下,他們其實在偽裝自己,忍受痛苦的煎熬。
現在許多神經科學家認為極端的創傷,例如引發自戀型人格疾患的創傷,可以經由表觀遺傳代代相傳,因而影響我們的基因組成方式。
儘管科學的新發現支持世代創傷的概念,但這種理論有古老的起源,甚至在《出埃及記》中也有提及:「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另外,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也有一句著名的臺詞:「父親的罪惡是要子女承擔的。」
這些遺傳而來的傷口,無意識的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帶來毀滅性的後果。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浪漫的關係、家庭和社區,甚至整個國家以及社會的最高層,造成毀滅性的後果。根據《剖析惡魔》(The Anatomy of Evil)作者、精神分析學家麥可.史東(Michael Stone)的說法,希特勒是世界級的變態自戀狂。他進一步暗示,希特勒對他父親的仇恨,助長他對猶太人的仇恨。他父親在他只有14歲時去世,此後,他對父親的憤恨,就讓身為代罪羔羊的猶太人承擔。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名人獲得的讚賞多過於發現癌症解藥的人。心理學家甚至稱此現象為「名人崇拜症」(Celebrity Worship Syndrome),這導致人們在渴望依存於名人的身分認同時,喪失對自己的認同。
在美國和英國,心理學家設計名人崇拜量表來評估這類問題,例如2002年,美國心理學家琳恩.麥卡琴(Lynn McCutcheon)、倫斯.藍吉(Rense Lange)和詹姆斯.霍蘭(James Houran),就設計出一份名人崇拜量表(Celebrity Attitude Scale)。很明顯的,在這個外表美貌和物質成就似乎高於一切的時代,自戀狂經常被人們頌揚、崇拜和鼓勵。我們所身處的「即時滿足」文化和「永不滿足」的心態,以及個人價值支配集體價值的情況,塑造出有利於自戀狂成長的沃土,使自戀狂能夠在未被識破的情況下猖狂作祟。
如何辨識對方是自戀狂?
幾乎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他們會與自戀狂扯上關係。要知道,人從來沒有好好接受過這方面的教育。大多數人總認為,自戀狂只不過是專注於自我的人,他們自我膨脹、愛自己,但是我們後來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通常要等到我們遭受嚴重的自戀型虐待,並需要尋求幫助和解決方案來拯救自己、生命和靈魂的時候,我們才會意識到,有些人天生就與我們截然不同。
許多人可能永遠想像不到,會遇到對自己的行為不會感到懊悔或內疚的人,以及會有人從獲得金錢、情感聯繫、性、注意力和財產來滿足自我的需求,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影響他人。我們無法去理解這些人是怎麼想的,因為我們思考事情的方式就不是那樣子的。
令人難過的是,當涉及到親密關係時,另一個讓自戀狂能夠對他人糾纏不放、虐待、破壞和剝削,直到別人的生活幾乎被摧毀的因素,在於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與伴侶分享我們的人生是維繫關係的重點。的確,像是基督徒「至死不渝」的婚姻誓言,對許多人來說都是根深柢固的信念。長久以來,女性被教育成相信自己「需要男人」,而男性則被教育成相信自己是「一家之主」。即使自戀沒有針對性別,過往根深柢固的價值觀,有時卻也令人有苦難言,例如在沒有劃出健康的個人界限的前提下,就提供無私的服務。這將導致一個人拱手讓出自己的權力,並允許他人虐待自己。
對許多人來說,他們打從一出生,就在家遭受虐待。如果你的原生家庭裡有自戀狂,你就會很熟悉這種虐待。例如,你可能會知道自己的需求會被強行消音。如果家中有自戀或情感受損的成員,那麼這個家就不會有人為我們示範,在與另一個人建立關係之前,該如何先感受自己內心的堅固和完整。正因如此,當我們許多人在日後遭遇可怕的危險時,儘管會有被虐待的威脅,仍會持守著會有人以某種方式「使我們完整」的迷思。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可能會感激的接受自戀狂的一丁點感情;我們可能會試圖挽救自戀狂,希望他們會變成我們「夢想中」的形象,所以我們不斷拒絕真相,但他們卻摧殘著我們的人生、理智和靈魂。
為什麼我們會吸引自戀狂?
許多網路上受虐團體的成員有種強烈的共識,認為自戀狂是邪惡的掠奪者,他們會尋找並纏住他們能找到的任何人。雖然這是大家普遍都表示認同的觀點,我卻認為這會嚴重削弱人們的力量。事實上,我撰寫本書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對這種觀點感到失望。我相信,這種態度意味著不試圖療癒傷害的源頭,反而把重點擺在試圖更了解這類型的人,好避免遇上他們。然而遺憾的是,擁有自戀狂的相關資訊並無法保護人們,因為多數人會牽扯上自戀狂的原因,通常不合乎邏輯;相反的,這與我們內心尚未療癒的部分有關。況且,如果自戀狂有辦法騙到所有的人,那我們就沒有必要自我反省了,也不可能有任何蛻變的機會,來幫助我們接受不同形式的愛情與人際關係。我們接下來會對這個過程進行深入探究。
有些人根本不容易受到自戀狂的影響,就跟目前的我一樣。然而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不斷吸引自戀狂上門,就像受傷的瞪羚吸引掠食者一樣。我已經明白為什麼我很容易受傷,並且療癒了我容易受影響的地方,而這正是我得以自由的原因。有些人可能會誤以為療癒自己要負起個人的責任,這種說法是在責備受害者;然而,重拾我們的力量、啟動自身真正的療癒潛力,進而成長,這並不需要羞辱和責備自己,而是要尋找真相、寬慰、決心,以及從無意識的信念體系和創傷中獲得解脫,因為這些過往的信念和創傷曾帶給我們無比的痛苦。
我有哪些地方容易受影響?首先,我的界限很模糊,甚至幾乎可說是沒有界限。要我拒絕別人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害怕他們批評(criticize)、拒絕(reject)、拋棄(abandon)或懲罰(punish)我(我喜歡用縮寫CRAP來稱呼這種恐懼!按:crap,胡扯之意)。我想要討好大家,試著成為其他人希望我成為的人,這樣他們就會愛我、認同我。我對自己的需求或權力幾乎一無所知,更不用說替自己發聲了。不知不覺中,我總是試圖打安全牌、低調行事、客氣待人,這樣他們才會關心我。我也相信其他人比我更有權威、會做出更好的決定,所以最好還是由他們來替我決定。
我不相信自己的直覺,沒有進行調查、處理、提出正確的質疑或設定界限。相反的,我埋藏了直覺,替我的感受找藉口。我以為:「一切都會沒事的,即使出現問題我也可以解決。」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我的人生最終成了碎片。
我是自戀狂完美的俎上魚肉:努力工作、努力尋求認可、有能力提供很好的生活條件、欠缺個人權力的覺察、自我關愛與自我價值感,而且非常願意配合,讓別人予取予求,好讓他們會愛我。我也是最好的人選,即使當情況發展到無法想像的地步,我仍允許自己受虐,因為我害怕沒有男人的生活。在我與自戀狂的關係中,我的生存仰賴於說服我的伴侶:「我值得你的愛,而且我不是你所指責的樣子。」我熱切的相信,我對「我們」的奉獻,能夠把他拉出黑洞,後來才發現自己的內在有種既定的模式,當中存在著深層、脆弱且赤裸的真實面貌,然後才決定走向逐步改變的道路。
什麼是自戀型虐待?
當我們思考所謂的文明社會,並看到周遭發生的傷害、欺騙和破壞時,我們就會發現,人類有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可怕的錯誤。儘管在道德和是非對錯上,我們有宗教和法律的方針,但是我們很容易察覺到,經文和法條的制裁往往不足,很難對我們的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我相信,目前這個世界所面臨的真正問題,是可怕的無意識行為,它們以心理疾病的形式出現,使情感受傷的人對他人做出破壞的行為。而且,這種無意識的「疾病」,是為了成就自我。
強占自身以外的人、事、物,就叫做自戀,目前已發展到足以被稱為是一種流行病。...
推薦序
推薦序一
愛人前,你得懂得「識人」
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蘇益賢
經營關係時,做功課是很重要的。功課一是「自知之明」,好好認識自己。功課二也不能輕忽,是學會「識人之明」。這兩份功課若沒做好,關係經營起來多半會辛苦許多。好比,許多人戀愛故事中時常出現的「鬼打牆」腳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總被同樣類型的人吸引,開始交往後,用類似的方式爭執,並以差不多的結局分手——便可能是這兩個原因所導致。
本書主要談論的「自戀型人格」,正是許多人鬼打牆腳本裡的常見角色。在此得說明,本書提到的自戀型人格「疾患」,乃指此人狀況已經由精神科醫師確診,明顯影響到人際、家庭、職業等功能。但日常生活中,具有自戀型人格「特質」,但還沒嚴重到符合「疾患」的人,其實比你我想像的還多。
部分理論認為,自戀這種人格特質可能源於童年時期長期經歷的羞恥、脆弱與不安感。童年時期,一個人若為了因應這些不適感,進而發展出一系列的防衛機制,持續遺留到成人階段,便可能呈現出自戀的特質。
長大後,自戀型特質者開始進入親密關係,原先用來應對內在不安的防衛機制,卻可能在某些人眼中,搖身一變,成為看似迷人的特質。
以作者提到的自戀五大徵兆為例,「在情感上有不安全感」可能被視為「對方很關心、在意我」。「極端的特權感」可以讓人感覺「對方很有主見、值得信任」,因此當對方「把問題怪在你身上」時,你可能不多思考,認為自己真的有地方需要調整。而「自圓其說」、「說謊成性」等徵兆,在關係發展初期並不容易發現,甚至會讓人覺得對方很有道理。
除此之外,自戀型特質者的其他樣貌,如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妄自尊大、深信自己獨一無二、優越、傲慢、霸道等特質,都很可能在某些時候能吸引到某些人。等到我們發現這些「迷人」有些不對勁時,關係往往已經深入到某個階段,要脫身也沒那麼容易。
所以,本書只適合「正在」或是曾與自戀型特質者交涉的人閱讀嗎?我想未必,在作者發展出來的自戀型虐待康復療程裡,也有很多關於「健康關係界線」、「自我價值探索」、「自我寬恕」等議題之討論,對於每位想學習「識人」與「識己」,進而改善關係品質的人來說,都是值得理解的資訊。
好比,在「容易受到自戀型虐待的九個特質」這部分,我們多多少少會看到一些自己或親友的影子。讀完之後你會發現,其實具備這些特質的人,在一段關係裡,幾乎都是辛苦的。只是若遇到具備自戀特質的對象,這樣的辛苦會被放大許多倍。
除了自我療癒之外,本書也談「結束」。你我大概都看過某些愛得傷痕累累,卻仍難以脫身的人。這確實是值得一提,卻少被正視的議題。或許,藉由作者與其他案例的經驗,我們可以再給自己一點空間,重新思考這種可能性。
最後,我想提醒讀者,療癒情傷這條路,每個人走起來都會不太一樣。因此在閱讀時,記得保持彈性,留下你需要的,好好練習;放下不適合你的,繼續尋覓。當然,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修煉愛情時。留下對的人,好好經營;遇到不對的人,謹慎放下,也別忘了慢慢前行。
推薦序二
自由,從放生自戀狂開始
《遠離能量吸血鬼》(Dodging Energy Vampires)作者/
克莉絲汀‧諾瑟普(Christiane Northrup)
幾年前,有一位同事打電話告訴我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她和她那既英俊又成功的丈夫在結婚30年後,目前在辦離婚。她發現丈夫有外遇,但壞事還在後頭。隨著她開始看清真相,她發現自己的婚姻和夫妻關係都是幻覺。幾十年來,她一點一滴的用自己的能量在餵養這個幻覺。她渴望得到丈夫的關注,但就是無法如願。在外人眼中,他是個有責任心的父親和老公,受到整個社區和家族的尊重,但在私底下根本不是這回事。這個好好先生其實是個會性侵女兒的雙面人,但就跟其他類似的案例一樣,從來沒有人相信她的說詞。但無所謂,因為她已經從這段感情中脫身了。
我已經聽過太多關於自戀型人格疾患的故事,所以我能夠引導她找出方向、走出陰霾,而且繼續成長。
幾年前我發現本書作者的那套療程有效,透過這套療程,使我的同事和上千人能夠加速康復過程。我有另一位朋友,在她離婚的期間,接受了作者的自戀型虐待的康復療程。她每天都會打電話給我,分享她的領悟和療程的進展,過程中她因為有所突破,情緒總是非常激動。現在她人生的各方面都發展得很好。
我們心靈日益茁壯的進展,與那些繼續和機靈的自戀狂在一起的多數人,形成強烈的對比。那些操弄人心的高手經常能矇騙多數人,包括受害者尋求幫助的治療師。我們的社會才剛開始了解到,人格異常的案例中包括許多自戀狂,而這是相當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甚至可說是好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未被正視的流行病。直到最近,心理健康專家承認,傳統的談話療法對自戀狂並沒有任何幫助,而且情緒管理也沒有用。
事實上,傳統的療法會使情況變得更糟。因為自戀狂會把治療中所學到的知識,轉而運用在他們長期受苦的伴侶或家人身上。無論發生什麼事,他們都扮演著受害者,演技水準足以贏得奧斯卡獎。同時,真正的受害者會竭盡全力去幫助自戀狂,而沒有意識到,這些能量吸血鬼與我們有同理心的正常人不同。對許多人來說,這簡直難以置信。我們從小到大都有錯誤的觀念,以為我們的愛和能量可以療癒任何人事物。談到自戀狂時,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
《愛上心理變態的女人》(Women who Love Pyschopaths)作者桑德拉.布朗(Sandra Brown)說:「這個世界很奇怪,似乎對他們這種人有利。」我的另一位同事是擁有35年經驗的臨床心理學家,他輔導那些被神父性虐待過的男人。他告訴我,這些神父都是變色龍,會給人極好的印象。他說:「即使在這個領域工作了35年,我也意識到,如果這個人很有魅力、長得好看,那麼我仍然會被自戀狂所哄騙。」這樣的結果很嚴重吧!
對於自戀型虐待所造成的個人痛苦,作者有切身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她已經發現走出這個煉獄的道路,就是本書中所勾勒出的量子自由修復(Quanta Freedom Healing)。我上過她的線上課程,可以證明這套方法的力量。我認為,光憑在理智上理解「自戀」是不夠的。
最終,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處理內心深處的創傷,因為創傷使我們成為自戀狂下手的目標。我們必須放棄對自戀狂的偏執,並拯救自己。在本書中,你會了解明確的做法。你的心靈有機會茁壯起來,不再害怕、生病或受到壓迫。梅蘭妮,感謝妳為自己和所有人做了這件事。
推薦序三
只要夠愛自己,走到哪都是天堂
《儀式的力量》(21 Rituals to Change Your Life)作者/
泰瑞莎.張(Theresa Cheung)
我的本性一直是讓愛、善良和同理心,來引導我的生活。我總是建議:多看每個人和事物的光明面,並覺察他人的需要。如果我不相信心靈法門是真的,我就寫不出心靈書籍來。原本我相信,所謂的天堂和愛的力量能夠解釋並克服所有的困難,但是幾年前,我的信念動搖了。
2014年,某人進入我的生活,還是經由值得信賴的人介紹的。一開始,我沒有懷疑他們的理由,但在接下來的2年裡,我見識到人間地獄。故事長到足以讓我寫成一本書,所以我就不在此贅述。簡單來說,梅蘭妮在這本精彩的著作中,所描述的那些令人動容的痛苦、困惑、空虛和心碎,我都經歷過。我以前從未遇見會不斷取悅我的人,讓我完全相信自己有多棒,並為我的生活帶來如此美好的承諾……但是這種人也很喜歡欺騙別人、扭曲真相,我再也不知道什麼才是真的。
儘管不斷被痛苦折磨,過程中也出現危險徵兆,我非但沒有看重自己的價值、斬斷這個關係,反而還拒絕承認真相。原本我是受到寵愛的,但後來卻是受到殘酷冷漠的對待;我發現自己會試圖竭盡所能來幫助、支持或討好這些人,以為這樣就會重返過去我受到寵愛的美好時光。我以為給予他們大量的愛、自我犧牲和情感,他們就會改變,或再次看到我的價值。然而我越是掏心掏肺,情況只是變得越糟糕。這真的是太悲慘了,因為我迷失了自己。
我可以誠實的說,如果我沒有偶然看到梅蘭妮的影片,今天我就不會寫這篇推薦序了。我當然也不會過著像現在這樣充滿喜悅、關愛和充實的生活。
身為作家,人們經常寫信問我,為什麼不好的事情會發生在他們身上,或者希望我提供的心靈指引,能夠解決他們失去親人或個人信念出現危機的問題。我最熱愛的,莫過於傳授、分享我的知識,看到別人在心靈上成長。但在我生命中那段黑暗的時期,我突然發現自己無法深信我有能力去指導別人,原因是連我都需要他人的幫助。
當時的情況令我非常痛苦,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我凡事都靠自己,在我需要別人的幫忙時,就算是向家人和朋友開口,對我來說都是很困難的事。我很幸運,過去遇到困難時,內心深處蘊藏的愛與喜悅的能量,都能幫助我度過難關,並給我所需要的力量和希望,但是這一次卻截然不同。我的心枯竭了,熱情也耗盡了。我為此祈禱,而上天(再加上一點Google大神的幫助)透過梅蘭妮在YouTube頻道上的影片回應我。我立刻被她吸引,於是我報名參加她的自戀型虐待康復療程,療癒冒險之旅就此啟程。
一晃眼,4年過去了。我已經走到自戀型虐待的盡頭,甚至還因此感激自己曾有過這段經歷,因為這顯示出我嚴重缺乏關愛自身的能力。我也走到了完全不想去報復的階段,在此引用英國詩人彌爾頓在《失樂園》(Paradise Lost)中的一段話:「我走到哪,地獄就跟到哪,我本身就是地獄。」我知道,這些自戀狂會自食惡果的。感謝梅蘭妮在心靈上的智慧,讓我能夠就此放手、單純的祝福他們。
當然,我說這些話都是事後諸葛,因為在當時,任何仁慈的解決方案都不可能出現。這就是我對撰寫這篇推薦序感到十分榮幸的原因,因為我知道這會替讀者帶來希望。無論你是否曾遭受自戀型虐待,都應該要來讀這本書。我很遺憾的說,自戀型人格疾患的人數正在增加,如同梅蘭妮所解釋的,敏感、善解人意的人是自戀狂的「特選藥」(第二章會解釋特選藥的比喻)。如果你還沒有遇過自戀狂,你也很可能會遇上。本書的資訊將會幫助你早一點發現警訊,避免極大的痛苦和困惑發生在你身上。
我不相信有地獄,但與自戀狂扯上關係,或與自戀狂糾纏在一起,感覺和身處地獄非常類似。幸運的是,梅蘭妮化身為人間天使告訴我們,受到自戀型虐待之後的生命,不僅能比之前的生命更有意義,而且世間確實有天堂存在。要找到這種理解和療癒,就要從內心開始發掘,雖然這件事非常困難,但你不再是一個人承受痛苦和困惑。
你讀這本書,就已經是為自己做了件非常棒的事──給自己力量、療癒自己。這可能是你看過最有價值的一本書,我為你感到非常興奮,因為你現在已經邁出第一步,準備要逃離自戀型虐待的黑洞了。
推薦序一
愛人前,你得懂得「識人」
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蘇益賢
經營關係時,做功課是很重要的。功課一是「自知之明」,好好認識自己。功課二也不能輕忽,是學會「識人之明」。這兩份功課若沒做好,關係經營起來多半會辛苦許多。好比,許多人戀愛故事中時常出現的「鬼打牆」腳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總被同樣類型的人吸引,開始交往後,用類似的方式爭執,並以差不多的結局分手——便可能是這兩個原因所導致。
本書主要談論的「自戀型人格」,正是許多人鬼打牆腳本裡的常見角色。在此得說明,本...
作者序
你墜入的是愛河,還是地獄?
這本書每個人都可以看,因為大多數人都遭受過某種形式的自戀型虐待,或是知道身旁有非常親密的人碰上這種情況。然而,除非你自己被自戀狂虐待過,否則你無從了解。這種流行病根本沒有徵兆,它比你以前經歷過的任何事情,會讓你陷入更深的絕望狀態。
無論你正受困於虐待的情況之中,還是仍在努力療癒數十年前發生的事情,如果人際關係讓你受創,對象如父母、配偶、朋友、老闆、同事,甚至是你自己的孩子,那這本書就與你有關。你也不需要知道某人是否為真正的自戀狂,才可以從本書提供的有效療癒技巧中受益。你看這本書所需要的唯一標準就是,你已經受夠了痛苦和失望的關係。
雖然本書主要是教人從自戀型虐待中康復,但實際上遠不止於此。除了幫助你探索和理解自戀狂行為的動力,最重要的是,要教你從他們恐怖的影響中完全康復。基本上,本書的目的是要療癒每一個人,教你如何重拾自我。要做到這一點,透過理性的思考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深入了解自己,以便扭轉過去曾認為是無法治療的症狀。這麼做之後,我們才能開始療癒看似無法克服的創傷,如此一來,就能創造更有意義的人生。
無論你目前的人生處於何種階段,本書都已為你探索最先進且具革命性的康復方法。如果你還認為「等我親眼看到,我才相信!」的話,那我建議你保持開放心態,因為我向你保證,對於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治療創傷,本書會有足夠的資訊能提供。
如果你有特定的宗教信仰,我的治療方法可能會讓你遇到些許考驗。不過,有許多基督徒使用我的治療系統,治癒了看似無法治療的情況!
我的治療系統還包括開發你的潛能,因為如果不進行開發,療癒實際上是沒有效果的。
然而,我絕對不會強迫你走上任何特定的心靈道路。為了保持本書的簡潔一致,我會使用生命力(Life Force)、源頭(Source)和造化(Creation)這樣的名稱來指涉潛能,我認為這些名稱基本上都是在指相同的事情。
很遺憾的,我知道有很多成員,由於受過宗教的傷害(或其他原因)而對「上帝」一詞感到厭惡,這一點我表示尊重。如果你不相信上帝,可以乾脆改用「能量」。無論我們採用什麼名稱,都是會療癒和澈底轉變的。
在本書中,我也提到了前世。事實上,我完全相信前世的說法,而且不管我們選擇療癒何種問題,都會在我們的有生之年不斷的出現,直到我們解決問題為止。我以前在當「前世回溯」(Past Life Regression,透過引導病人對前世經歷的回溯,進而找到今世疾病的根源,將疾病一舉根除)的治療師時,個案會回憶起他們之前根本就不可能知情的前世事件。在我個人的回溯中,我也有過很多次這種經歷。
我認為,我們許多創傷和虐待模式,通常源自於前世某段特別難熬的日子,而且會世世代代延續下去。這就是我們需要擴大自身覺察力的緣故,如果要從根源來解決受虐的創傷,就要試圖看到全局。倘若沒有清除創傷,就永遠無法真正療癒。
這方法亦適用於表觀遺傳創傷(epigenetic trauma,表觀遺傳指生物出現的變化,是由基因表達模式的改變所造成,而非基因編碼改變),這是一種透過分子記憶(molecular memory)和基因表達,代代相傳下來的創傷,直到有人從自己的DNA中釋放出創傷並加以醫治,才能為自己和後代打破創傷的循環。人們現在越來越相信,創傷會透過基因遺傳給我們。
在目前的階段,科學還無法證明前世的存在(儘管有高度可信的書籍在討論前世,其中經典著作包括布萊恩.魏斯﹝Brian Weiss﹞的《前世今生》﹝Many Lives, Many Masters﹞),你不必相信前世,才能讓治療系統發揮作用。無論你受了什麼傷,也無論你的信念為何,我的這套療程都能夠清除你過去的創傷。然而,正如我們接下來會看到的,表觀遺傳學領域現在收集到可供證明的科學證據相當驚人,所以我將在本書中引用相關的證據。
本書將教你如何從自戀型人格疾患(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關係,所受到的虐待中康復。有時,這些人適用於各種其他的標籤,例如「心理變態」或「反社會人士」。同樣的,「自戀狂」已經成為流行語,許多人甚至會隨便套用,形容那些不替別人著想、甚至是自私的人,但他們並不算自戀狂。
我們有時可能都會有點自戀,特別是當我們感到不安全、受傷和情緒被觸動時,我們可能會發飆、抨擊他人,不假思索的做出反應,說出或做出一些讓我們日後感到羞愧的事。然而,「偶爾的自戀」和「惡意的自戀」之間存在著天大的差異,後者是他們會以傷人的方式草率行事,而且他們的本質就是惡毒的騙子。惡意的自戀者不具備同理心,通常把旁人視為工具,並作為犧牲品來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不會只有偶爾如此,或是事後感到過意不去;相反的,自戀狂總是如此行事,沒有絲毫後悔。而且,當情況朝著他們的目標進行,他們可以表現得好像真的擁有身為人應該具備的同理心,但事實上他們根本就沒有。
可悲的是,很多人已經允許這些惡毒人士進入自己的生活,才驚覺自己被他們弄得遍體鱗傷。可能你也是受害者之一,你才會在看這本書。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幫助你重拾失去的自我,用這套直到今天你才遇見的美好方式,來真正獲得療癒。
在本書的第一部,我們會探討自戀型虐待的本質、自戀型虐待是什麼,以及它對我們和人際關係所產生的影響。第二部將列出10個步驟,它們將幫助你連結個人內心的創傷,藉由一個階段搭配一種方法,來循序的療癒。第三部則討論從自戀型虐待中所吸取的寶貴經驗,以及為了自己和後代,我們將如何展望未來。
在本書中,你會讀到驚人的真實故事,那些當事人不僅從自戀型虐待中痊癒,並以前所未有的神奇方式,翻轉人生,為了保護隱私,一些人名和可供辨識的細節已經加以修改。
我理解自戀型虐待是多麼的複雜。我也知道,你需要獲得最大的支持和幫助,而這點對你來說有多麼重要。無論創傷是否伴隨著你好幾天、好幾十年,或是你的整個人生,若要復原,都需要了解問題的真相。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定要讓你知道,我為你準備了一堂免費的課程。這十多年來,我在線上教導人們如何康復和創造零虐待的生活,我知道,對於受到自戀型虐待的人來說,他們需要一套明確的系統才能療癒,而且是可以讓他們按部就班照著做的過程。我也知道支持系統的重要性,這樣當你遇到困難時,會有人確切知道你所經歷的事,你可以向他們尋求指引,並獲得建議。因此,我另外創立一套免費的線上課程和社群作為本書的補充,叫做「成長療程」。你可以到以下網址免費註冊:www.youcanthriveprogram.com。
如果你因為自戀型虐待,受夠了痛苦、精神錯亂和無助感,那麼現在正是時候,開始踏上療癒的旅程吧!
你墜入的是愛河,還是地獄?
這本書每個人都可以看,因為大多數人都遭受過某種形式的自戀型虐待,或是知道身旁有非常親密的人碰上這種情況。然而,除非你自己被自戀狂虐待過,否則你無從了解。這種流行病根本沒有徵兆,它比你以前經歷過的任何事情,會讓你陷入更深的絕望狀態。
無論你正受困於虐待的情況之中,還是仍在努力療癒數十年前發生的事情,如果人際關係讓你受創,對象如父母、配偶、朋友、老闆、同事,甚至是你自己的孩子,那這本書就與你有關。你也不需要知道某人是否為真正的自戀狂,才可以從本書提供的有效療癒技巧中受益。...
目錄
讀者推薦
推薦序一 愛人前,你得懂得「識人」/蘇益賢
推薦序二 自由,從放生自戀狂開始/克莉絲汀.諾瑟普
推薦序三 只要夠愛自己,走到哪都是天堂/泰瑞莎.張
前言 你墜入的是愛河,還是地獄?
第一部 什麼是自戀型虐待?
第一章 自戀,是一種無意識的疾病
第二章 如何辨識對方是自戀狂?
第三章 為什麼我們會吸引自戀狂?
第四章 各種形式的「虐」
第五章 離開那個人也好不了,唯一解藥是與自己重修舊好
第六章 斷絕聯繫,是療癒的唯一途徑
第二部 療癒的十步驟:釋放受害者意識,奪回幸福主導權
第七章 量子自由療法的注意事項
第八章 價值,自己說了算
第九章 「我前世一定造了什麼孽……」
第十章 接受現況,才能如釋重負的往前走
第十一章 製造對立,下場都是兩敗俱傷
第十二章 你終於有了跟他說「不」的勇氣
第十三章 沒人能阻止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十四章 無法成為焦點,自戀者自然散去
第十五章 相信我,自戀者的強大,只是種裝模作樣
第十六章 改變頻率,就能找到對的人
第三部 終結自己和下一代的受虐人生
第十七章 低谷已經遠離,你看起來很棒
第十八章 孩子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
第十九章 如果你因此變好了,請幫助他人
致謝
讀者推薦
推薦序一 愛人前,你得懂得「識人」/蘇益賢
推薦序二 自由,從放生自戀狂開始/克莉絲汀.諾瑟普
推薦序三 只要夠愛自己,走到哪都是天堂/泰瑞莎.張
前言 你墜入的是愛河,還是地獄?
第一部 什麼是自戀型虐待?
第一章 自戀,是一種無意識的疾病
第二章 如何辨識對方是自戀狂?
第三章 為什麼我們會吸引自戀狂?
第四章 各種形式的「虐」
第五章 離開那個人也好不了,唯一解藥是與自己重修舊好
第六章 斷絕聯繫,是療癒的唯一途徑
第二部 療癒的十步驟:釋放受害者意識,奪回幸福主導權
第七章 量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