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賣點】
相較於曾國藩的其他傳記,本書更側重展現曾國藩的思想與心理變化。其生平與相關的歷史事件並非本書考證的重點,而是串聯起曾國藩思想轉變的脈絡與背景。
【一句話推介】
從屢次落榜的青年,到名揚天下的重臣,且看曾國藩如何砥砺前行。
【內容簡介】
曾國藩這個人的一生,起點極低而抵達的高度很高。曾國藩的智商平常,一個秀才考了七次。身體稟賦很差,一生與多種嚴重疾病相伴。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幾百年間都是平頭百姓。年輕的時候,性格中還有很多毛病……他通過不懈的個人努力,完成了脫胎換骨、超凡入聖的變化,達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這個過程是非常富有啟發意義的。
作者簡介:
張宏傑,1972年生於遼寧。知名歷史學者,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非虛構歷史寫作、公共史學傳播。主要作品有《曾國藩傳》《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等。
作者序
自序
這本《曾國藩傳》的誕生,可以說是一個瓜熟蒂落的過程。
1997年,我開始業餘寫作不久,就寫了一篇散文《解剖曾國藩》,後來收入我2000年出版的第一本書中。我的博士論文和博士後論文寫的都是曾國藩的經濟生活,後來在中華書局出版時改名為《給曾國藩算算賬》。此外,我還寫了《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一)》《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二):〈曾國藩家書〉與曾氏家風文化》和《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三):曾國藩的領導力》。現在回頭一看,在我二十年的寫作生涯中,我寫得最多的一個人物是曾國藩。不知不覺,已經寫下了一百多萬字,有五本關於曾國藩的書出版。
伴隨着這些寫作,二十年間,岳麓書社版三十冊的《曾國藩全集》一直擺在我書架上最方便取用的位置,其中的家書和日記更是常年置於我枕邊的書。我收集了大量關於曾國藩、湘軍及晚清政治史、社會史的研究資料和成果,完成了對曾國藩多個側面的分塊式解讀。這些都是這本《曾國藩傳》的寫作基礎。
之所以對曾國藩如此感興趣,第一個原因,正如我在《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一)》的序中所說,對於中國這個文化體來說,曾國藩的更大意義是他展現的「中國式力量」。曾國藩全面展示了傳統文化的正面價值,證明了中國文化有活力、有彈性、有容納力的一面。在清代重臣中,他是第一個主張對洋人「以誠相待」的人。當然,另一方面,他也證明了傳統文化無法突破的極限,這一證明意義也十分重大。總而言之,他讓我們對祖先五千年來積累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任何建設都需要尋找堅實的地基,我們既然無法和傳統一刀兩斷,就必須尋找接口。
第二個原因,從個人精神成長角度看,曾國藩也能給我們提供力量。曾國藩這個人的一生,起點極低而抵達的高度很高。曾國藩的智商平常,一個秀才考了七次。身體稟賦很差,一生與多種嚴重疾病相伴。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幾百年間都是平頭百姓。年輕的時候,性格中還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他通過不懈的個人努力,完成了脫胎換骨、超凡入聖的變化,達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這個過程是非常富有啟發意義的。
因此,曾國藩是一個鑽之彌堅、仰之彌高的人物。從曾國藩出發,我們可以更深地了解中國傳統思想史,了解晚清政治史和社會史。從這個角度看,為讀者提供一本關於曾國藩的簡明傳記作為了解曾國藩的入門書也是必要的。
所以在閱讀、寫作有關曾國藩的資料和圖書將近二十年之後,我將以前關於曾國藩的拼圖式寫作和研究整合起來,補足其中的空白部分,形成一本簡明、全面的《曾國藩傳》,目的是使讀者花不太長的時間,就能完成對曾國藩一生功名事業和心路歷程的了解。
當然,因為這樣的寫作過程,這本《曾國藩傳》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部分內容和以前的作品有重復。在寫作的過程中,我想避免這種重復,卻發現無法避免。因為關於同一個事件,材料並沒有新的發現,結論也沒有甚麼變化,如果僅僅換一種寫法,也就是說,僅僅做一些語言的重新組合,意義並不是很大。
因此,這本書的部分內容與《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等有重復,尚祈讀者諒解。我希望我的作品能以這樣的方式滿足不同讀者的需要:以《曾國藩傳》為骨,可以迅速全面地了解曾國藩的一生;以《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等為肉,可以深入細緻地研讀曾國藩的多個側面。
這本《曾國藩傳》,和以前出版的眾多曾國藩傳、大傳及評傳有所不同。一是側重呈現曾國藩個人心路歷程,而不是對其生平和事件的研究式復原。二是對曾國藩的一生突出重點,而不是均衡敍述。比如關於「剿」捻一筆帶過,而關於曾國藩對外觀念的轉變及天津教案,則花了比較多的筆墨,以試圖深入解讀曾國藩主動選擇做「賣國賊」的原因。
這本書吸納了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在曾國藩研究領域,有朱東安先生的《曾國藩傳》、林乾先生的《曾國藩大傳》、董蔡時先生的《曾國藩評傳》,以及蕭一山、梁紹輝、董叢林、劉憶江、宮玉振等先生的著作,還有唐浩明先生的系列作品。此外,翁飛先生關於曾國藩和李鴻章關係的研究,董叢林先生關於胡林翼的研究,都令我受益匪淺。還有一些參考過的論文無法在這裏一一列及。在成書的過程中,我的東財學長、書法家王家新通讀了書稿,並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在此均謹致謝意。
自序
這本《曾國藩傳》的誕生,可以說是一個瓜熟蒂落的過程。
1997年,我開始業餘寫作不久,就寫了一篇散文《解剖曾國藩》,後來收入我2000年出版的第一本書中。我的博士論文和博士後論文寫的都是曾國藩的經濟生活,後來在中華書局出版時改名為《給曾國藩算算賬》。此外,我還寫了《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一)》《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二):〈曾國藩家書〉與曾氏家風文化》和《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三):曾國藩的領導力》。現在回頭一看,在我二十年的寫作生涯中,我寫得最多的一個人物是曾國藩。不知不覺,已經寫下了一百多萬字,有五本...
目錄
第一卷 京官時代
第一章 曾國藩的七次科舉之痛
1.父子雙雙去「趕考」
2.老曾家有個科舉夢
3.生平第一次大挫折
4.越笨拙越努力
第二章 為甚麼要「學做聖人」
1.京官曾國藩的自卑與焦慮
2.三十而立,學做聖人
3.脫胎換骨的開始:寫日記
第三章 驚人的進階之道
1.自我管理的十二條軍規
2.把擇友當作人生第一大事
3.深得道光皇帝欣賞
第四章 從前的官場愣頭青
1.鬱悶的「副部長」
2.開罪咸豐皇帝
3.北京,生命中的艱難時刻
第二卷 湘軍崛起
第五章 「曾剃頭」的長沙之辱
1.赴任江西遭遇家庭變故
2.為甚麼出山?
3.在長沙,成為眾矢之的
4.遭遇真正挫折:差點兒被兵痞殺了
第六章 湘軍為甚麼牛氣
1.創建湘軍的苦心與良心
2.與咸豐帝的博弈
3.曾國藩的第一次自殺和湘潭大捷
4.湘軍團隊是這樣設計出來的
第七章 得而復失的湖北巡撫
1.把保衞長官當作一項制度
2.這句話改變了曾國藩命運
3.曾國藩的敵人
4.湘軍的整體計劃為何被打亂?
第八章 江西困境與「大悔大悟」
1.九江大敗後差點兒自殺
2.曾國藩與胡林翼
3.被皇帝拿掉兵權
4.蟄伏兩年,完成「脫胎換骨」
第九章 安慶這塊難啃的骨頭
1.曾國藩的二次出山
2.和胡林翼聯手攻佔安慶
3.湘軍的戰術:「結硬寨、打呆仗」
4.命運之戰
第十章 與何桂清的恩怨糾葛
1.成為大清帝國最有權勢的人
2.慈禧與奕訢發動宮廷政變
3.清除何桂清集團黨羽
第十一章 太平天國最後的戰役
1.著名的「天京」攻堅戰
2.曾國藩人生最焦灼的四十六天
3.恩將仇報的沈葆楨
第十二章 「將權位二字,推讓少許」
1.朝廷的兩記悶棍
2.曾國荃的「經濟問題」
3.自剪羽毛,讓曾老九離職
4.與左宗棠的恩怨情仇
第三卷 總督生涯
第十三章 兩江總督的清與濁
1.不准大排場,只收小禮物
2.總督的「養廉銀」與「裁撤陋規」
3.曾國藩的「小金庫」
第十四章 洋人也是人
1.蠻夷之人,居然也有信義
2.師夷長技以制夷
3.三個與眾不同的外交觀念
第十五章 與接班人李鴻章共同「剿」捻
1.妙手:裁湘留淮
2.曾國藩的人才大計:塑造李鴻章
3.將河牆戰法進行到底
第十六章 天津教案:曾國藩是怎麼成為「賣國賊」的
1.升任直隸總督,對官場痛加整頓
2.導火線:武蘭珍迷拐案
3.曾國藩調查「挖眼剖心」事件
4.疆臣新領袖李鴻章
第四卷 曾國藩的最後歲月
第十七章 大清王朝最後的領航者
1.這個王朝已經不可挽救了
2.為國家辦最後一件大事
3.雖油盡燈枯,仍然勤奮有恆
4.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後一個偶像
第十八章 曾國藩的遺產
1.不給子孫留遺產
2.曾氏家風成就後人
3.辦洋務的後續
第一卷 京官時代
第一章 曾國藩的七次科舉之痛
1.父子雙雙去「趕考」
2.老曾家有個科舉夢
3.生平第一次大挫折
4.越笨拙越努力
第二章 為甚麼要「學做聖人」
1.京官曾國藩的自卑與焦慮
2.三十而立,學做聖人
3.脫胎換骨的開始:寫日記
第三章 驚人的進階之道
1.自我管理的十二條軍規
2.把擇友當作人生第一大事
3.深得道光皇帝欣賞
第四章 從前的官場愣頭青
1.鬱悶的「副部長」
2.開罪咸豐皇帝
3.北京,生命中的艱難時刻
第二卷 湘軍崛起
第五章 「曾剃頭」的長沙之辱
1.赴任江西遭遇家庭變故
2.為甚麼出山?
3.在長沙,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