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香港的史冊,乾旱缺水長時間困擾着香港,每遇大旱,水荒必至。
為解决香港同胞飲水困難,中央人民政府決定興建東江—深圳供水工程。
來自珠三角地區的上萬名建設者,克服重重挑戰,在東江和香江之間搭建起一條香港供水生命線。
全書共有八個章節,詳細叙述這一跨流域大型調水工程的建設、擴建及改造歷史,全景式展現東深供水工程建設的各個方面。
作者簡介:
陳啟文,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作家,水利部“水利文學創作特別貢獻者”,國家圖書獎得主。主要著作有《河床》《共和國糧食報告》等。
作者序
這是一部追蹤東深供水工程來龍去脈和建設者群體的深度調查文本。
翻開香港的史冊,乾旱缺水長時間困擾着香港,每遇大旱,水荒必至。
誰能拯救在大旱與水荒之中備受煎熬的香港同胞?這其實不是天問,而是來自人間的叩問。香港三面環海,一旦與內地隔開,就是一座海上孤島。但香港在面朝大海的同時,又背靠着祖國內地,這就是香港最大的靠山。1963 年6 月,中央政府發出《關於向香港供水談判問題的批覆》,周恩來總理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證香港同胞渡過難關!」
隨後,一個從東江引流入港的工程計劃進入了國家層面的運作。這一工程,最初命名為東江─深圳供水灌溉工程,簡稱「東深供水工程」。從1964 年春天到1965 年春天,來自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上萬名建設者,以「要高山低頭,令河水倒流」的意志,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就建成了一個全長83 公里的大型跨流域供水工程,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者之歌。此後,一代代建設者和守護者秉持初心,接力傳承,對東深供水工程進行了三次擴建和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造,使供水能力提升了三十多倍,迄今已累計對港供水近三百億立方米,相當於半個多三峽水庫的庫容,超過了一個半洞庭湖,滿足了香港約百分之八十的用水需求,其水質之優,流量之大,跨越地域之廣,科技運用之新,均屬全國首位,堪居世界前列。
東深供水不同於一般的供水工程,這是哺育粵港兩地同胞的生命水,更是香港與祖國內地骨肉相連的一條血脈、血濃於水的一條命脈。那源遠流長的生命之源,飽含着祖國母親對香港同胞的深情大愛早已滲入香港的每一寸土地,融入了香港同胞的血脈深處。那些經歷過香港當年的水荒、見證了香港今日之繁榮的香港同胞發自肺腑地感言:「有鹽同鹹,無鹽同淡!祖國永遠是香港的靠山,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央都是急港人所急、想港人所想,全力維護和增進香港市民的福祉。
這是一部追蹤東深供水工程來龍去脈和建設者群體的深度調查文本。
翻開香港的史冊,乾旱缺水長時間困擾着香港,每遇大旱,水荒必至。
誰能拯救在大旱與水荒之中備受煎熬的香港同胞?這其實不是天問,而是來自人間的叩問。香港三面環海,一旦與內地隔開,就是一座海上孤島。但香港在面朝大海的同時,又背靠着祖國內地,這就是香港最大的靠山。1963 年6 月,中央政府發出《關於向香港供水談判問題的批覆》,周恩來總理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證香港同胞渡過難關!」
隨後,一個從東江引流入港的工程計劃進入了國家層面的運作。這一工程,最...
目錄
引 子 1
第一章 逆流而上 21
第二章 一支特殊的隊伍 43
第三章 第一條生命線 68
第四章 更上層樓憑遠處 94
第五章 跨世紀的工程 134
第六章 另一條戰線 172
第七章 在水上騰飛 195
第八章 守望比仰望更難 238
後記 275
附 錄 主要參考資料 2
引 子 1
第一章 逆流而上 21
第二章 一支特殊的隊伍 43
第三章 第一條生命線 68
第四章 更上層樓憑遠處 94
第五章 跨世紀的工程 134
第六章 另一條戰線 172
第七章 在水上騰飛 195
第八章 守望比仰望更難 238
後記 275
附 錄 主要參考資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