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雖然是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及國際城市,但一般香港人對周邊亞洲國家的認識卻相當皮毛。由於殖民地的歷史和西方媒體的影響,香港人對英美的了解遠較對日本、南韓和東南亞諸國為佳。環顧香港的大專院校,似乎找不到一位日本政治的專家,更遑論一些東南亞國家了。
2004年開始陸續出版的「認識東亞及東南亞系列」,就是從這個目的出發,鼓勵市民,特別是大專學生,多了解本港周邊的亞洲國家,其中包括日本和東盟的十個成員國。鑒於反應不錯,第二階段擴展為「認識亞洲系列」,計劃再出版10本,包括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西亞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以及南、北韓,蒙古等,期望能逐步包括亞洲每一個國家。
叢書以淺白的文字,輔以大量有趣的資料及圖片,本書針對伊拉克作概括性的介紹,讓大專學生、工商界人士、遊客、以至有興趣的市民,對伊拉克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有一初步的認識。
作者簡介:
劉月琴
1978年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亞非系畢業。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中東學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1979至1981年在伊拉克巴格達大學留學;1997至1998年在埃及開羅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2002至2003年在敘利亞大馬士革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曾出訪過埃及、土耳其、利比亞等中東國家。
劉氏長期從事中東政治、國際關係研究,學術專長為伊拉克國別、伊斯蘭教歷史和現狀、伊斯蘭文化、海灣地區國際關係及綜合問題等。先後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院院級重點教研專案,發表各類研究成果;獨著:《冷戰後海灣地區國際關係》(2002)、《伊拉克》(2007);合著:《中東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研究》(1987)、《伊斯蘭復興運動論集》(1989)、《走向中東》(1990)、《香港與英國的殖民撤退》(1993)、《現代海灣國家政治體制研究》(1994)、《中外政治制度大辭典》(1994)、《海灣戰爭後的中東格局》(1995)、《世紀之交看中東》(1997)、《簡明西亞北非百科全書》(2001)、《伊拉克戰爭後動盪的中東》(2007)等十多部學術著作。
作者序
伊拉克以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著稱,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搖籃,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
這塊神秘土地上的人民孕育了世界最古老的兩河流域文明,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作出了傑出貢獻。人類歷史發展到中世紀,伊拉克還是阿拉伯帝國的中心,譜寫了中世紀伊斯蘭文明的輝煌。
在對世界文明史的分類研究中,倘若以地域標準劃分世界文明類型的話,伊拉克為亞洲文明;若以人類活動劃分世界文明類型,伊拉克屬於遊牧文明和農業文明;若以歷史年代標準劃分文明類型的話,伊拉克則屬古代文明和中世紀文明;若以宗教為標準劃分文明類型,伊拉克為伊斯蘭文明。在人類對世界文明的研究中,無論怎樣劃定文明類型,伊拉克都是人類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伊拉克擁有如此多的世界文明資源,背負光輝的歷史,向世界展示其古老、神秘、文明、富裕、繁榮的面貌。
這擁有世界著名的兩條大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它們是伊拉克的母親河,養育了伊拉克人民。伊拉克在中東國家中是地理、資源、文化、人文條件最好的國家之一,不僅擁有人類最悠久的古文明史,七千多年的文明源遠流長,綿綿不絕,光耀於世,還有豐富的水資源和儲量巨大的黑金—石油礦產資源。水和石油在當今世界均屬於稀缺戰略資源,而伊拉克集水資源和石油戰略資源於一身,可謂是中東地區的資源富國。
伊拉克是世界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曾創造了現代史上的奇跡,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富國。20世紀70年代,伊拉克完成了石油國有化的歷史使命,將石油資源收歸國有,趕走了西方的殖民者,石油國有政策是伊拉克經濟發展史上一個重大轉捩點,使國家經濟走向獨立發展道路,是保障國家政治獨立和繁榮發展的重要後盾。同時,石油國有政策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經濟的根本利益,是伊拉克經濟史上一個極重要的里程碑。之後,從石油貿易賺取的外匯改變了伊拉克一窮二白的面貌,使其由一個貧窮的農業國迅速發展為富裕的石油輸出國。伊拉克揚眉吐氣,有了自己的石油工業、工業、煉油業、建築業、化工業,在世界上建立了地位和尊嚴。伊拉克也開始大力支持第三世界國家和援助巴勒斯坦等貧窮的阿拉伯國家,以嶄新的姿態成為發展中國家的「楷模」。
20世紀80年代,伊拉克已經是一個富裕的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高達3,200美元,全國實行社會高福利政策,包括施行免費教育和免費醫療制度,每個中產家庭都有車、有房、有別墅,生活水平遠遠超過當時的中國。可是,這樣一個繁榮強盛的國家,卻被戰爭毀於一旦。伊拉克曾是中東地區的軍事強國,擁有百萬大軍。但是,從1980年到2003年,伊拉克連續發生了三場舉世矚目的戰爭:兩伊戰爭、波斯灣戰爭、伊拉克戰爭,戰爭嚴重摧毀了這個昔日繁榮富庶的國家,耗盡了其國力。尤其是伊拉克戰爭,徹底改變了伊拉克人的命運。國家政治制度巨變,美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遣散了執政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解散了伊拉克軍隊等等,使伊拉克變成了戰亂國家。至今,伊拉克人民還在戰亂中呻吟。
兩伊戰爭中,伊拉克代表阿拉伯民族與波斯民族伊朗浴血奮戰長達八年之久,最終成功地抵禦伊朗什葉派政權向波斯灣地區輸出伊斯蘭革命。薩達姆的政治主張充滿矛盾和悖論,他反對霸權主義,卻極力建立地區霸權;他發起石油國有運動,發展伊拉克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是伊拉克的功臣;他援助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要求解決阿拉伯國家之間貧富懸殊的問題;他敢於向美國和以色列挑戰,贏得了阿拉伯世界的尊敬。然而,他窮兵黷武,侵吞鄰國科威特,讓世人深惡痛絕。伊拉克是世界霸權的受害者,同時也是地區霸權的執行者。薩達姆反對世界霸權的強權政治,卻侵擾比其弱小的科威特,這是他最終走向失敗的原因。薩達姆是一個十分複雜的人物,對伊拉克而言,他給國家帶來了繁榮、尊嚴,同時親手葬送了伊拉克的前程。
2003年12月13日,薩達姆在他的家鄉提克里特附近被美軍抓獲,關押在美軍軍營。2006年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以反人類罪和屠殺罪判處薩達姆絞刑。同年12月30日,伊拉克馬利基政府對薩達姆行刑。薩達姆的悲劇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伊拉克的悲劇,其中的教訓極為深刻。伊拉克戰爭使其喪失國家主權,淪為了美軍佔領下的國家。
伊拉克有說不盡的輝煌歷史,也有道不完的災難,頻繁的戰爭摧毀了人民富足的生活,戰後的伊拉克百廢待興,何時才能擺脫戰亂,重新走向穩定和輝煌呢?伊拉克局勢是當今國際媒體每天報導最多的國家之一,戰亂、自殺式爆炸、教派衝突、復仇、石油、內戰等熱點此起彼伏,引世人矚目。毫無疑問,它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令西方大國垂涎,因此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同時,它有太多的謎團尚未揭開,亦使它成為一個極具誘惑的國家。 本書全面介紹伊拉克國情、地理環境、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社會生活等情況,力求給讀者呈現一幅鮮活完整的畫卷,為全面了解從古至今的伊拉克提供大量寶貴資訊。筆者在參考前人和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也吸收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筆者曾在伊拉克生活和學習,長期研究伊拉克國情,對完成本書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書中依然有不足之處,尤其是伊拉克戰後深陷戰亂,國家機構重新設置,政治變革,社會變遷,經濟轉軌,戰後重建等一系列情況尚在急劇變動之中,一些政經社會發展變化還未來得及更新及記述,許多數據統計資料國際間也並不一致,書中如有疏漏和不妥,真誠地冀盼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劉月琴 2010年3月 北京
伊拉克以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著稱,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搖籃,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
這塊神秘土地上的人民孕育了世界最古老的兩河流域文明,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作出了傑出貢獻。人類歷史發展到中世紀,伊拉克還是阿拉伯帝國的中心,譜寫了中世紀伊斯蘭文明的輝煌。
在對世界文明史的分類研究中,倘若以地域標準劃分世界文明類型的話,伊拉克為亞洲文明;若以人類活動劃分世界文明類型,伊拉克屬於遊牧文明和農業文明;若以歷史年代標準劃分文明類型的話,伊拉克則屬古代文明和中世紀文明;若以宗教為標準劃分文明類型,伊拉克為伊斯蘭文...
目錄
1. 中東的心臟地區
2. 悠久的兩河流域古文明
3. 為獨立而鬥爭
4. 戰火連連的國度
5. 國家重建過程
6. 戰後經濟發展
7. 伊拉克的外交關係
8. 教育體制與文化體育發展
9. 民生與媒體
10. 宗教、風俗、旅遊
1. 中東的心臟地區
2. 悠久的兩河流域古文明
3. 為獨立而鬥爭
4. 戰火連連的國度
5. 國家重建過程
6. 戰後經濟發展
7. 伊拉克的外交關係
8. 教育體制與文化體育發展
9. 民生與媒體
10. 宗教、風俗、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