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5 項符合
再造的祖先:西南邊疆的族群動員與拉祜族的歷史建構(簡體書)的圖書 |
![]() |
再造的祖先:西南邊疆的族群動員與拉祜族的歷史建構〈簡體版〉 作者:馬健雄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 出版日期:2013-01-01 語言:簡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10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445 |
![]() |
社會人文 |
$ 513 |
![]() |
中國歷史 |
$ 513 |
![]() |
社會人文 |
$ 530 |
![]() |
中文書 |
$ 530 |
![]() |
文化研究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1950年代,在建構合法性和穩定邊疆的內外需求下,國家開展了民族識別工作。中緬邊界上的“倮黑族”被改稱為“拉祜族”。然而,被改變的不只是名字,其族群的身份和歷史也被重新改寫:世代生活在西南邊疆一直與漢人抗爭的“倮匪”,被替換成一個虛構的,來自青海且與漢人友好共處的“拉祜族”。
拉祜身份替換的例子狹特且意味深長,其背後是知識在國家權力的籠罩下層層扭曲的過程:為配合國家的民族識別工作,歷史學者建立了一套中國民族史論述,確定了漢族的先進性及民族大團結的基調;拉祜族的知識精英依據這套論述,主動為族群塑造了一個符合國家需求的身份;而這種被再造的身份,在知識的多向流動中進入了拉枯村民的日常生活,逐漸替代了族群真正的身份和歷史。
作者經過這十五年連續的田野調查,結合全面的史料梳理,剝離出在邊疆政治格局變化與國家主體性建立的背景下,“拉祜族”被邊緣化和重構的過程。同時,通過挖掘“倮黑”在與漢人和官軍的對抗中興起、遷徒的歷史,作者試圖為這個族群找回原本的信仰和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