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花語禪心
陳毓姍/如常法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
在我們認識眾多的藝術家中,陳毓姍老師是首位以押花媒材來創作佛教藝術的人。熱愛藝術的她,曾從事平面廣告設計,及十餘年的書法、國畫等學習,這樣的基礎讓她在接觸押花創作後不久即獲得講師認證並開班授課,而連續幾年參加美、英、日、韓等國際押花競賽,均獲得很高的榮譽及評價,各方的展覽邀請也隨之不斷。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輝煌成果,竟然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就逐一達成!她的老師王玉鳴理事長曾讚譽她是個善用花材的高手也是押花天才,學生青出於藍讓她與有榮焉!
以押花從事佛教藝術創作,無疑是陳毓姍老師生命中很大的轉捩點。受到多位法師的鼓勵,她開始以押花創作佛像,無論媒材或技法,在無前例可循之下,她只有不斷地嘗試,設想種種的可能。第一件作品是以佛陀「八相成道」圖中的〈降兜率〉一生補處菩薩──護明菩薩為題材,2015年完成,2016年於佛光山寶藏館展出,作品一面世即受到大家的肯定。然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她竟一口氣將另外七件作品以一年多的時間全數完成,同時還帶動十幾位學生以佛陀紀念館為主題進行創作,所有作品在2017年的佛誕節於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同時亮相,不僅造成轟動,更是驚豔十方。隨後這些系列作品不斷受邀至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各地展出,至今未曾停止。「八相成道」圖不僅奠定陳毓姍在押花藝術界的獨特地位,她的創作技法與媒材運用更成為她特有的藝術風格。
創作與教學上的成就,讓陳毓姍老師外在的生活如同押花作品般的絢爛且光彩奪目,但鮮少人知道在創作佛像藝術前,她正遭逢父親往生,以及母親與家人接相續住院的磨難中。在面臨至親生死交關的當下,她強忍著內心的悲傷發願要繼續創作,每每完成一尊佛像就不斷地回向,一件又一件,祈求諸佛菩薩的加被讓家人度過劫難。心誠則靈,當母親病情好轉時連醫師都覺得是奇蹟。幾年之後,2020年母親再次咳血住院一週卻找不到原因,當下她以創作中的〈禮讚如來〉回向給母親,第八天醫師說媽媽沒事,可以出院了!
「看到『如來』的笑容,我心無恐懼」在作品完成時,老師道出內心的感受。因為佛教信仰的支持,她關關難過關關過,令她對佛法從半信半疑到深信不疑,從單純地喜歡藝術,到以藝術做為自己修持的法門,而這些體證也累積成為她豐厚的創作能量。這兩年因為疫情肆虐,她特別創作〈孔雀明王〉,祈求能為眾生消災解厄,讓疫情遠離。
《華嚴經》偈「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是星雲大師修持法要,大師也以此勉勵學佛的人,假如我們無時無刻,身心都不離柔和忍辱、不離慈悲喜捨,自然能得到很大的快樂。陳毓姍老師這幾年深深體會到佛法所說的「因緣法」,在面對生命中的榮辱乃至種種煎熬,能以平常心面對;在對於大家的讚譽,她總是感謝諸佛菩薩加被,感謝佛光山及星雲大師給她種種的好因好緣,她感謝身邊所有人,處處體現出大師所說「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或許老師的法樂,也讓她開始懂得不樂世俗之樂。
香海文化邀請陳毓姍老師將十幾年來在押花藝術創作的過程與心情,集結出版《花開花落間悟道》一書,很為老師感到歡喜,也藉此將所認識的毓姍老師一二事分享讀者,祝福大家在佛道上福慧無量,樂為序!
出版緣起
花開見佛 花落成佛
妙蘊法師(香海文化執行長)
2019年的春天,不知道為什麼,陳毓姍這個名字,像春雷乍響,開始在我的覺知範圍內不斷出現。來人對她作品的讚歎,像春雷後的微雨,絮絮叨叨地經過我的耳,以「水彩畫」當主視覺的海報,也幾次不經意撞進我的眼;然而埋首文字書堆近乎不通人情的我,幾次覺得不干己事而等閒略過,如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直到有一回,從毓姍老師在香港佛光道場展覽的大型看板中看出端倪―― 天哪!這毛羽鮮麗、紋路細緻,栩栩如生的孔雀,真的是花葉押出來嗎?這是什麼樣的巧手慧心啊?
於是動念回頭找了先前看過的另一張海報細細「研讀」起來,原來那海報上的主視覺(「八相成道」中的〈降兜率〉),並不是水彩畫,是結結實實的押花作品,所謂「結結實實」,就是連原本以為是水彩暈染的背景、連佛像身上的所有畫上去的、只有0.3mm的線條,都是植物為素材押出來的,更別提那繁複的衣飾、那皮膚的彈性、那生動的神采了……。
在很多個驚嘆號後,突生靈犀揣想這位押花神手的作品中,佛像及佛教元素占很重要的一類,那麼在創作中過程必然有故事,不是所有創作者都曾經過的寅夜苦思殫精竭慮的過程,而是形而上的感應也好、啟發也好、考驗也罷,乃至作品既成的剎那,會不會有種「活過來了」的感覺。
至此我下了一個決心,要找這位老師來出一本書,一本不是押花教學的書,一本不只押花作品介紹的書,一本非關押花理論的書,而是一本精彩地演繹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書。
邀書,自己得有基本對於主題的認識,於是去上了毓姍老師兩堂課,技術沒學到,倒是見識了這群視腐葉如珍寶的可愛押花人,只見一位同學還沒進教室,便嚷嚷有什麼好東西,誰需要啊?說著就將拎在手上大塑膠袋裡的東西一股腦兒倒出來,幾個學員爭著找自己適用的,我探頭一看―― 不就是乾樹皮嗎?「嗐!師父您不知道,這當做山景可好用了」;又有一個同學來,一進教室也嚷嚷什麼乾燥成功了,眾人又圍了過去,我探頭一看―― 不就茄子皮嗎?「嗐!師父您不知道,這可以當衣服」……我就看著那枯了的、腐了的、謝了的花花草草,在師生的眼中,全成了有用、很好用、超好用的素材,真正是化腐朽為神奇。
關於化腐朽為神奇,大自然一草一木,跟佛教有很神奇的連結:佛陀在無憂樹下降生、在菩提樹下成道,在娑羅樹間入滅,三千年開一次花的優曇鉢羅花,《阿含經》裡提到的尸利沙樹(大葉合歡)、迦羅(沉香),《法華經》裡的拘毘羅樹(羊蹄甲),《阿彌陀經》裡的蓮花,《大般涅槃經》裡的羯尼迦(阿勃勒),《大寶積經》裡的菴摩羅(羅望子)……凡此種種神奇不勝枚舉;那麼關於腐朽呢?
經典教示草木有情,草木有腐朽敗壞的一天,緣覺者見花開花落而悟道,花開花落也只是緣覺菩薩作觀的因緣,那花落之後呢?
書既成,果然不是一本普通的押花書,常人都說「花開見佛」,陳毓姍卻讓落花成了佛。推薦給有緣的讀者大眾,願花開花落間悟道。
創作緣起
奇花異草之妙相中 供養諸佛
陳毓姍
生命的過程是一個無法預知的未來,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有其任務,我也不例外。
十五年前在偶然的機會下欣賞押花展,生起學習的念頭,過去在工作之餘撥空學習是我一貫的態度,在藝術的領域裡,我有無盡的學習欲望,不間斷為自己規劃學習歷程,廣告設計、書法、插花、麵包花、國畫、押花,逐一涉獵,除了滿足求知欲,更是來自對藝術的熱愛。
接觸押花之後,才發現自己對藝術的執著與十年的國畫根基,為我在押花領域打下深厚的基礎,感謝洪慧芳國畫老師生動豪邁的牡丹筆法,讓我看到了牡丹的豐姿,進而運用於組合牡丹押花的層次感,當時押花老師與同學都稱呼我為牡丹達人。感謝押花前輩王玉鳴老師的啟蒙,讓我在多次國際押花競賽中脫穎而出,點點滴滴銘感在心。
十三年前離開忙碌已久的職場,是我人生的低潮期,二十多年忙碌的職場生活,身心靈俱疲之餘,唯有沉澱自我與省思。過程中,感觸人生的無常,要求完美的我,歷經一些考驗,自此我漸漸學習看淡一切,放鬆了身心,重啟積極的人生態度。
離開職場數月後,巧遇法師的邀請,於佛光山三重禪淨中心社教課程指導押花,從基礎課程,進而花鳥、風景,培育學員的押花根基,在多次師生成果展中,幾位法師見到我細膩的手法,建議以植物押花創作佛像,心想這是一件困難的事,我該接受這項挑戰嗎?
猶豫了兩年,才啟動佛像押花創作的心念,當著手進行中,接踵而至的是一件又一件的考驗!
在精疲力盡時,總是告訴自己,
最差也不過如此,事情總會過去的。
我別無選擇地往前走,陸續完成佛陀「八相成道」圖,以及佛像系列作品,每一幅從構思到尋找花材,進而著手創作,需花費三至四個月才能完成,人物的皮膚色澤在大自然的取材中有些難度,五官輪廓的表現和取材更是一項挑戰!人物押花比繪圖難度更高,每一次的突破為我帶來信心與肯定,也促成下一幅新作的誕生,「八相成道」圖就在嘗試與摸索中逐一完成。在多次展出中,我體悟花開花落的無常人生;在靜心創作中領悟禪定的真理;在因緣成熟時,我以佛像押花供養大眾,這是一個神聖的使命。
十三年前的低潮
是為了孕育佛像押花創作的開端?我想是的。
2020年在佛光山極樂寺宗門館展出時,有一位記者對於我的佛像押花嘖嘖稱奇,她說在台灣押花有台系與日系,問我是哪一系?我回答她,我心中有佛的關照,創作中常湧現靈感,手邊花材隨處可以派上用處,學生不會使用的花材,也會請我試試看,但我總能找出花材的特質,給予安置在最完美的位置。她說:「那您應該是佛系押花吧!」這樣一句話,心中滿是感動,能與佛接心,做出一系列與佛有關的作品,傳達佛像的慈悲與智慧,在展出中亦可莊嚴道場,心中無比歡喜,即使經歷種種考驗,我也樂於承受這樣的挑戰!
此刻我欣然接受這樣的安排,人生若無苦難,怎能品嘗考驗後的甜蜜果實呢?押花藝術弘法之路,期盼此書完成後能延續佛陀教化人心的理念,本持著花的六度精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從付出中得到法喜,從結緣中埋下善種子,以真、善、美及孝道傳承,為社會帶來正面的、積極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