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上的債務可以追討,
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債,要怎麼討、怎麼還呢?
被忽視的債、未解決的問題關係,神都會帶著我們逐一還清與解決。
藉由四種具體的心靈練習,脫離負面的相處循環,治癒受傷的心。
✧「美國十大教會之一」主任牧師,帶領我們修復關係
✧ 美國CBA(基督教書商協會)暢銷榜第一名【透視侵蝕關係的4種情緒債務】
罪惡感:我虧欠你,所以逃避、不敢面對你
憤 怒:你虧欠我,你欠我道歉和補償!
貪 婪:我虧欠自己,要拿很多東西來彌補自己
嫉 妒:上天虧欠我,為何給別人好處卻沒給我?
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都有過被別人傷害、受到委屈,或是不小心冒犯別人的經驗。每一句氣話、每一滴眼淚,都在我們心裡默默地累積情緒債務,如果放著不管,它們會逐漸侵蝕你與伴侶、親子、朋友、同事的關係,讓你在相處中越來越窒息,甚至影響你的內心,讓你因為一時的情緒失控,而毀掉你平常對別人的所有體貼與努力。
安迪牧師擁有多年的教會牧養經驗,累積了豐富的輔導案例,他在書中逐一探討這些破壞心靈的力量——罪惡感、憤怒、貪婪和嫉妒,讓我們明白什麼是情緒債務。書中以聖經的教導為基礎,透過安迪牧師接觸過的真實案例與親身經歷,提供具體而實用的四種心靈練習,幫助我們清理侵蝕關係的四種情緒債務,給自己沒有虧欠的愛與關係。
無論你是想和伴侶建立更深層的感情、想打破和孩子之間的隔閡,或是和一個有心結的朋友破冰,本書都能帶領你將心靈打掃乾淨,建立正向的的情感連結,在對方開心愉快的同時,自己也不會委屈。
【內容特色】
◎ 規畫六週的閱讀&討論題目,小組或個人學習都適用
◎ 列出明確的方法及步驟,確實解決內心衝突、修復關係
◎ 和孩子一起閱讀、討論,幫助孩子保護自己的心
◎ 符合聖經指導,教會輔導人員的最佳參考書
【名人推薦】
李文成/《靈性診療室》作者
郭約瑟/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
潘美惠/馬偕協談中心主任
賴佩霞/身心靈導師
作者簡介:
安迪.史坦利Andy Stanley
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靈性領袖之一,知名牧師查爾斯.史坦利(Charles Stanley)之子,也是全美十大教會之一的北角社區教會(North Point Community Church)主任牧師。
1995年,他以亞特蘭大為基地創建了北角事工組織,擁有六間分堂,在全球有30間策略聯盟教會,每週服事將近七萬名信徒。他主持電視節目《與安迪・史坦利一起前行》(Your Move with Andy Stanley),每個月透過電視與網路廣播節目傳送超過500萬則的訊息到世界各地。他也是二十多本暢銷書的作者,中譯本包括《神學院沒教的講道祕訣》、《有效的事奉》、《異象方程式》、《N世代領導5C》等。
他和妻子珊卓擁有三個孩子,皆已長大成人,現居美國亞特蘭大附近。
相關著作:《告別受委屈的自己:清理侵蝕關係的四種情緒債務,給自己沒有虧欠的愛與關係》
譯者簡介:
陳雅馨
臺大社會所畢,現就讀清大社會所博士班,自由譯者,譯有《聖經的教養智慧》(啟示)、《液態現代性》(商周)、《愛情的正常性混亂》(立緒)、《為孩子種一棵樹》(麥田)等書。聯絡信箱:zoethealien@hot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作者從信仰剖析人性,洞見情緒的四大債務,又帶領我們學習從靈性生命的提升,清除我們的情緒債務。可以在生活及人際關係上自助助人。
──李文成,醫師、《靈性診療室》作者
透過故事、親身經歷,讓人很容易就能理解四種失控情緒惡習所造成的危害;並且從聖經當中找出各種真理,來印證四種對治的方案,內容相當精采。
──郭約瑟,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
作者的筆調幽默風趣,論述深入淺出,即使是完全不懂心理學或心理諮商的讀者,讀起來也沒有門檻。
──潘美惠,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主任
我們傾向將注意力放在別人和他們生活中的問題上,但安迪鼓勵我們將目光轉向我們自己的問題,在做出必要的改變前絕不放手。
──桑蒂・菲德翰(Shaunti Feldhahn),兩性作家、哈佛大學研究者
這本書再次證明安迪有能力帶我們深入淺出地掌握問題。這是一本很棒的書。
──大衛・藍西(David Ramsey),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每個基督徒都應該讓本書的內容成為自己屬靈習慣的一部分。
──道格・菲爾茲(Dougn Fields),馬鞍峰教會青少年事工牧者
名人推薦:作者從信仰剖析人性,洞見情緒的四大債務,又帶領我們學習從靈性生命的提升,清除我們的情緒債務。可以在生活及人際關係上自助助人。
──李文成,醫師、《靈性診療室》作者
透過故事、親身經歷,讓人很容易就能理解四種失控情緒惡習所造成的危害;並且從聖經當中找出各種真理,來印證四種對治的方案,內容相當精采。
──郭約瑟,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
作者的筆調幽默風趣,論述深入淺出,即使是完全不懂心理學或心理諮商的讀者,讀起來也沒有門檻。
──潘美惠,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主任
我們傾向將注意力放在別人...
章節試閱
傳給下一代的情緒
我曾在某個地方讀到,約有百分之五十的心臟問題可以歸咎於基因,而大約同樣比例可以歸咎於環境因素。我不知道當問題與我們的心靈有關時,這些比例要怎麼算才好,但我確實知道遺傳和環境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舉例來說,我的大兒子安德魯的生活習慣和我一模一樣。我的嫂子也曾開玩笑說,她兒子那過分好奇的頭腦完全得自她的遺傳──她小時候也是這副德性。「有其父必有其子」不只是陳腔濫調,其中自有真實性存在。每隔一段時間,我對某件事情的回應方式就會讓我的妻子珊卓笑著說:「那樣好嗎,查爾斯?」(指我的父親)我知道我有他的影子,但顯然我受到他的影響程度比我意識到的要深。大體上這是件好事。但是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聽到自己說了一些話,令我心想:這是我老爸會說的話。
我的兩個兒子已經都在戴隱形眼鏡了,都要怪我。但是他們還要因為我的緣故而跟其他事情掙扎搏鬥嗎? 更重要的是,我能夠做些什麼,好讓他們可以為這些不測之事做好準備呢? 我的妻子很完美,我想我的女兒也許也一樣完美。但我能做什麼來保護她純潔的心? 我需要教她什麼,才能讓她在未來有能力保護自己?
我們的孩子不只分享了我們身體上的基因。他們可能也分享了我們的憤怒、罪惡感、貪婪和嫉妒等情緒的傾向。很明顯的是,我們有能力將精神的腐敗種子傳給下一代,因此我們的孩子就是我們必須在自己生活中正面解決這些問題的主因之一。事實上,我們討論的四種心靈疾病形塑了我們的家庭氣氛,而家庭氣氛又在形塑我們孩子的心靈方面扮演了要角。
罪惡感會以一種具有潛在傷害性的方式,從父母一直延續到下一代。一對有秘密或是過著雙面生活的父母,不會在家裡創造出一種開放的環境。總是有些事情是永遠不會被談論的。當事情不如己意時就大發脾氣的那個小聯盟棒球隊的孩子,通常有個很容易對十六歲裁判發火的爸爸坐在看台上。一個無法控制憤怒的父親會透過他持續不斷的過度反應而在自己孩子的心裡製造出怒火。一個總是喋喋不休地說著跟別人相比自己缺少了什麼的母親,也會在自己女兒心裡創造出同樣不健康的不滿足感。
家庭環境反映了整個家的領導者的內心。如果你在你目前的情況中看不見這點,那就回想一下你童年時的家庭吧。從你目前正在面對的心靈問題,你或許可以追溯到那時的家庭環境。
談到塑造我們孩子的心靈,榜樣總是勝過說教。我聽過一個傢伙在餐廳裡對他的女兒大喊:「泰瑞莎,不要大聲對你媽講話!」我看得出其中的幽默,但泰瑞莎可不覺得這是件有趣的事。她立刻向他吼回去:「我才沒有大聲!」
孩子們提高嗓門的原因,是他們聽到我們這樣做。如果孩子們看見我們敞開心扉,即使那代表我們會吵架,他們也會敞開心扉。如果孩子們看見我們卸下武裝,他們也會撤下防備。他們透過觀察我們來學習管理自己的心。
不久前,我注意到我們的孩子願意為自己的錯誤負起責任。對他們而言,說「我很抱歉」或是「那是我的錯」是件自然的事。我向珊卓談到這件事。我說:「妳注意到我們孩子在做錯事的時候有多快就願意負起責任嗎? 我想,當我在他們的年紀時,我從來沒說過『那是我的錯』。」
珊卓笑著說:「你知道為什麼他們很容易就可以說『那是我的錯』嗎?」我摸不著頭緒。她說:「因為他們一天到晚聽到你說那句話。」
我們兩人都笑了,但她是對的。我確實很常說那句話。結果就是他們也很常說了。
為自己的心負起責任
我們無法控制孩子所經歷的每樣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影響他們處理生活中所遇到之事的方式。我們可以教他們如何保護他們的心,抵禦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風暴。沒有人能夠像父母那樣影響孩子的心靈健康。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刻意或是偶然,我們都會在孩子的心靈裡留下或者帶走什麼。這或許是為人父母的最大責任。
學業成績很重要,但是我很少遇到有人說,他們眼下的問題要回溯到他們開始接受教育的時候,或是原因出在他們當時的平均成績是幾分。我諮詢過的那些在關係上或財務上瀕臨崩潰邊緣的人們(不分男女),全都是因為心靈的問題:他們的憤怒對他們的職業生涯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害;或是他們的貪婪讓他們面臨財務危機;或是他們的嫉妒造成了他們婚姻的裂痕。這些男女全都沒能好好守護自己的心靈。他們沒有養成一個習慣:把重心投注在對生命最關鍵部分產生最大影響力的那個事物上。
作為一個家長,我必須面對的問題是,當我的孩子們收拾行囊、永遠離開家之後,他們在心裡帶上了什麼? 那時,他們將完全為自己的心負起責任,而我現在可以做什麼來讓他們為那一天做好準備? 我在許多與孩子有關的事情上用心規劃:教育、運動、音樂課、大學入學測驗,甚至是教會活動出席。儘管如此,在一天結束時,我仍深信他們雖然可以得到豐富的經驗,卻仍未準備好面對生活給他們心靈帶來的出其不意的考驗。
如果你也為人父母,我相信你能夠認同我的憂慮。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 除了盡己所能地讓自己的心強壯起來,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好讓我們孩子的心也變得健康呢? 首先,我們可以教他們懺悔、寬恕和慷慨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教他們讚揚別人的成功。我們可以禱告。我們可以培養好的習慣。我們可以確定他們一直在教會中。我們可以留意適合施教的時機。
所有這些事情都很重要。如果持之以恆地去做,我深信它們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但接下來我還想要提出一件事,我相信它會讓這整個過程增添一種關鍵的目的性:這個練習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學會關注內心發生的事。
問題的價值
你問你孩子的問題,會告訴他們什麼東西對你是重要的。你反覆問的問題,表明了對你而言生命中什麼是最重要的。
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你的父母問過你多少次以下的問題?「刷牙了沒?」、「做功課了沒?」、「家事做了沒?」、「房間打掃了沒?」、「考試考得怎麼樣啊?」、「你有謝謝人家嗎?」、「你昨晚幾點回家?」
我們從這些問題知道父母看重哪些事情。不用多久,我們在他們還沒來得及開口時,就知道他們要問什麼了。如果我還沒做完功課,那就不用問是否可以看電視了。因為我知道只要我一問電視的事,我媽就會問我功課的事。預期父母會問哪些問題,形塑了我的行為。
對大部分人而言,父母問的問題總是繞著我們行為跟表現打轉。如果你跟大多數成人一樣,我敢打賭你想不出有哪個問題是你媽或你爸會反覆問你,而這問題是會讓你停下來想想在你內心發生什麼事的。於是,從來沒有人教導我們要關注,更別說是保衛我們的心了。我們被教導的是要監視我們的「行為」。這當然沒有什麼錯,除了一件事:正如我們在這本書中一直看到的,最終,會驅動我們行為的,是我們的心。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父母教導你把注意力放在內心正在發生的事上,你的生活會有多大的不同。
傳給下一代的情緒
我曾在某個地方讀到,約有百分之五十的心臟問題可以歸咎於基因,而大約同樣比例可以歸咎於環境因素。我不知道當問題與我們的心靈有關時,這些比例要怎麼算才好,但我確實知道遺傳和環境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舉例來說,我的大兒子安德魯的生活習慣和我一模一樣。我的嫂子也曾開玩笑說,她兒子那過分好奇的頭腦完全得自她的遺傳──她小時候也是這副德性。「有其父必有其子」不只是陳腔濫調,其中自有真實性存在。每隔一段時間,我對某件事情的回應方式就會讓我的妻子珊卓笑著說:「那樣好嗎,查爾斯?」(指我的父親)...
目錄
專文推薦 在生活及人際關係上自助助人/李文成
專文推薦 愛,是一切問題的答案/郭約瑟
專文推薦 解除欠債的人際循環/潘美惠
PART.1 問題從哪裡來?
第1章 它從心裡來
第2章 事情不像表面上那樣簡單
第3章 隨時會爆發的火山
第4章 受傷的心
PART.2 什麼是情緒債務
第5章 欠來欠去的債
第6章 罪惡感:我虧欠你
第7章 憤怒:你虧欠我
第8章 貪婪:我虧欠自己
第9章 嫉妒:上帝虧欠我
PART.3 真正的改變
第10章 快樂的習慣
第11章 正視罪惡感
第12章 走入陽光下
第13章 正視憤怒
第14章 完成寬恕的循環
第15章 正視貪婪
第16章 慷慨的力量
第17章 正視嫉妒
第18章 讚揚的好理由
PART.4 向前邁進
第19章 為了你的孩子好
第20章 關於情慾
後記 心靈的節奏
附錄 小組問題討論
專文推薦 在生活及人際關係上自助助人/李文成
專文推薦 愛,是一切問題的答案/郭約瑟
專文推薦 解除欠債的人際循環/潘美惠
PART.1 問題從哪裡來?
第1章 它從心裡來
第2章 事情不像表面上那樣簡單
第3章 隨時會爆發的火山
第4章 受傷的心
PART.2 什麼是情緒債務
第5章 欠來欠去的債
第6章 罪惡感:我虧欠你
第7章 憤怒:你虧欠我
第8章 貪婪:我虧欠自己
第9章 嫉妒:上帝虧欠我
PART.3 真正的改變
第10章 快樂的習慣
第11章 正視罪惡感
第12章 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