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生命是一連串累積的過程
從事教育工作十多年,每當接收到一批新的孩子,看著他們各具特色的面貌、天差地遠的個性,我總會好奇:「當初在嬰兒室揮動小手的嬰孩們,是怎樣的家庭,造成這些孩子成長面向各有不同呢?」
後來,常常在親自家訪、電訪、精密自編的家庭調查表中,得到了答案。
即使家庭背景不同,「教育」尚能啟發孩子不同面向的學習,我的任務,就是在短短幾年中,確實作到因材施教,務必讓他們具備英語能力、開闊胸襟,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努力。
所有教學目標中,「恆毅力Grit」( 註1) 最難傳授,通常得經由各式活動,多次訓練,才能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擁有恆毅力的好處,我發現,天生具備此項能力的人,少之又少。
怎樣才算有恆毅力?明明在醫學中心裡過得舒適的生活,卻想接受挑戰、協助偏鄉地區醫院創建前所未有的整形外科,這絕對不是一般人會做的決定。
放棄都市內方便的交通,每日五點四十五起床,汽車、火車、機車,輪番上陣,每日一百四十公里以上的通勤,計以千日,這不是恆毅心是什麼?甚至,在這距離與時間都長的通勤生活中,持續想辦法優化,小到連可能可以,少走幾公尺、省下幾秒鐘,去找到一個新的收費亭,也都躍躍欲試,從大而小的進化,也從小而大的優化,楊醫師自己樂在其中。解鎖成功之後的成就感,已非小確幸可以形容,而是對自己生活的改善、愈臻完美。
愈臻完美,但何時止於至善?對擁有「恆毅力」的學習者來說,似乎沒有這一天,每一天都是新的練習與進步。
我想到賽門.西奈克的著作「無限賽局」,裡面提到,有一群人和百年企業,他的目標不是和別人競爭奪得第一,而是持續在跟自己競爭,讓每個今天的自己,都比昨天更好,後續而能開創出真正的「無限賽局」!
我問到楊醫師為什麼能夠如此、願意如此,他謙虛說從前也懞懞懂懂,直到「高二時候,見到一群住宿的同學,玩得瘋狂、但唸書也同樣瘋狂!」,讓他跟父母說想搬出去住,全面為自己負責,楊醫師的原生家庭,一樣充滿了自由的氣氛,在這氣氛之下,年輕的生命提出想望,是真正「想為自己認真」的行為。
後續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在一起,成績提升、快樂提升,生活中充滿正向回饋,讀書時產生心流(Mindflow)( 註2), 這是第一次改變的契機。
大學到了醫學系,人才更是濟濟,楊醫師的定位在哪裡?
強記醫學名詞的同時,面對的是無止盡的考試,楊醫師初期只求自己一定要順利畢業,尚未到達學習上的心流境界,直到大五接觸了臨床,發現自己擅長解釋、口頭報告,與病人真誠互動,這是第二次改變,至此,一位醫者的行醫之旅,正式展開。
「生命,是一連串累積的過程」。以教育觀點來看,人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絕非國小時某課習作字體寫太歪、國中第五冊現在完成式句型沒學好,而是人如何看待「學習」這件事,如何正面看待每日的眾多挑戰,最後具備成長型思維,與每日生活的艱難一起練習、一起進步。
如果拿鄧寧克魯格效應( 註3),跟楊醫師說:「朋友啊,我看你已經到達開悟之坡,已經是大師囉,可以放輕鬆了喔〜」我想,楊醫師一定會回我:「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然後,繼續虛心的,往更精進的地方持續追尋。
僅以此文,將此書推薦給正在人生追逐中的每一個你。
試著感受一下,全台灣最南端的熱血整外醫師,對生命的熱忱!
Forest Academy 森學院 創辦人 曾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