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別讓子宮頸癌擊倒您
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重要性
子宮頸癌是台灣婦女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同時也是台灣婦女常見的死亡原因。根據台灣衛生署統計報告,平均一年約有三千位婦女罹患子宮頸癌(其中約一千人會死於子宮頸癌),以及五千五百位婦女罹患子宮頸癌前期高度病變。以全世界來看,子宮頸癌僅次於乳癌,為發生率最高、死亡病例最多的惡性腫瘤。全世界每年會有四十七萬一千個新病例被診斷出來。所以如何早期診斷子宮頸癌,在台灣是很重要的課題,而其中最簡易且有效的方法,便是子宮頸抹片檢查。
在歐美國家,因為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廣泛應用,使得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在五十年之間降低了70%。今天歐美各國的子宮頸癌發生率,平均只有十萬分之三至七而已,由此可見子宮頸抹片檢查對人類的貢獻,可是我們台灣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卻有十萬分之二十四至三十四,因此至今台灣婦女的健康仍受到子宮頸癌的嚴重威脅。台灣和歐美各國會有這種差異,主要原因就是台灣婦女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比例偏低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在台灣仍居高不下的原因。因此,推廣子宮頸抹片檢查並提高抹片篩檢率是現今應努力的方向。
許多婦女沒有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原因,主要是受下列因素影響:
1.疾病認知不足
2.畏懼及害羞
導致抹片成效不彰的影響因素
導致婦女抹片篩檢率成效不彰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如下:
1.年齡高於六十歲的老年婦女
她們因為舊時代的保守觀念根深蒂固、老年人的行動不便,以及看診需家人陪同等因素,容易形成推行子宮頸抹片篩檢的遺漏對象。
2.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婦女
因為交通問題及醫療資源較缺乏,以及資訊獲取與衛教推廣較少,所以推行子宮頸抹片篩檢困難度較高。
3.高級知識份子及上班族婦女
部分高級知識份子因為自身隱私防衛感較高,所以也會排斥抹片因而形成推行子宮頸抹片篩檢困難的特定對象。一些上班族婦女,因為工作忙碌及作息時間限制,以致較少時間可以抽空去做子宮頸抹片。雖然說抹片只需六分鐘,但坐車、開車、停車、掛號排隊、等候看診、繳費等手續,卻須耗費許多時間。
4.年輕婦女
年輕婦女的篩檢率偏低(小於三十歲),因為此年齡層的婦女常誤認自己是屬於較不易罹患子宮頸癌的年輕時期,另一方面現行健保制度下是規定三十歲以上才可由保險給付免費做抹片,因此子宮頸抹片篩檢在年輕婦女成為一個漏洞。
病因及病理 / 子宮頸癌形成之原因
乳突狀病毒作用機制
子宮頸癌形成的原因現今已知與乳突狀病毒(HPV)有密切關係。當子宮頸上皮細胞受到感染,並由此乳突狀病毒提供子宮頸額外的核酸(DNA),子宮頸細胞便容易發生突變而產生癌症。
乳突狀病毒的染色體基因可分為L與E兩大類,當子宮頸細胞感染乳突狀病毒後,乳突狀病毒的染色體基因便進入人體的子宮頸細胞中,當乳突狀病毒的染色體 E2 斷裂後,它的病毒基因便會和子宮頸細胞的染色體基因結合,這樣病毒的E6基因便會和子宮頸細胞的癌症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gene P53)結合,而阻礙了P53基因抑制細胞過度生長的作用,同時E7會和子宮頸細胞的E2F酵素結合,而導致另一個癌症抑制基因(Rb)的控制細胞增殖功能喪失,就因為E6及E7的作用,便會導致子宮頸細胞的增殖失控與癌病變形成。
乳突狀病毒的感染
在台灣,乳突狀病毒在有性行為女性的感染率約為15%左右,在未婚沒有性行為的年輕女性亦有約4 ~ 7%的感染率,但亦有文獻報告指出,在美國大學年輕未婚女學生的感染率約有三分之一。乳突狀病毒的感染途徑主要為經由性行為接觸,或經由血液及體液感染,現今已知有多位性伴侶、年齡過早有性行為,或與色情職業的高危險對象發生性行為等的不安全性行為,均會增加乳突狀病毒的感染機會。
人類乳突狀病毒(HPV)的感染不必慌張,此僅表示感染(inflammation)而已。隨著醫學資訊的發達,有愈來愈多的民眾了解,子宮頸癌的發生雖然可能有不少遺傳和環境因素,不過最大的元凶,還是人類乳突狀病毒(HPV)的感染,而這種微生物主要藉由性行為傳染。不過,醫學界至今發現的HPV已有九十五餘種,其中半數以上並不引起生殖道的感染,亦即其他部位有不少疾病,的確也是HPV引起的,只是不同類型罷了。即使在子宮頸,醫學界也發現只有幾種HPV是致癌性的,其他的則不大會引發子宮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