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廠搖錢樹──同質藥
我母親擅長的事很多,但不包括煮菜。每次她都會端出之前的剩菜,而且還不是一點點而已,根本是那一餐的主食。哥哥和我常懷疑她是怎麼辦到的,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母親在盤古開天的遠古時代煮了一次非常豐盛的大餐,那時我們還沒出生,自此之後,我們全家人就靠那次大餐剩下的食物過活。唯一遺憾的是:我們錯過了那次饗宴。
這正是製藥產業的寫照。藥廠偶爾會推出創新藥品,但大部分似乎都是永遠吃不完的剩菜──「藥效相同」藥,也就是市面上早已存在的新版舊藥。和我母親那頓神秘大餐不同,藥廠幾乎不必動手下廚,只需假手由國衛院贊助之研究人員進行新藥的前期開發,然後用錢買下、進行商業剝削。
一九九八到二○○二的五年間,在四百一十五項食品藥物管理局許可的新藥中,只有14%是真正具有開創性效用的藥品,另外有9%是採某些方式改變的舊藥品,經食品藥物管理局認為有重大發展;那其餘的77%呢?令人難以想像:全都是「藥效相同」藥——食品藥物管理局判定其療效並未超出市售藥品。這其中有些藥的化學成分也許和原來的不同,不過大部分都一樣,因此被認為沒有超越原藥的效果。製藥產業端出剩菜的比例正是77%。
法律漏洞是這齣諷刺戲碼之所以會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說,只要藥廠證明某種新藥具有「療效」——不必比市面上治療相同病症的藥品「更有效」(甚至一樣有效)——只要有就好,都可以過關;這便是不折不扣的製藥產業。新藥在臨床試驗期間,比較對象不必是當時最好的治療藥物,而是寬心藥(placebo,糖片等安慰劑),門檻實在很低。以寬心藥為目標進行的臨床試驗,即使通過許可,效用也可能比市面上原有的藥品還差;藥廠最不希望跟同類藥品捉對比較,只有當寬心藥的治療對人體有明顯危害、不堪使用時,藥廠才可能用舊藥和新藥相比。
知道法律規範的缺失,才能對現代製藥產業的作法有所瞭解,而這正是今日藥廠讓自己變成大型「藥效相同」藥製造商的其中一項主因。假使藥廠必須證明他們的產品優於現有的藥品、但是大部分都過不了這關,「藥效相同」藥也就不會如此泛濫;藥廠別無選擇,只好努力嘗試尋找新藥,而不是抄捷徑、走老路。很不幸地,繼續靠舊藥來賺錢就是他們正在做的事;且讓我們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延長專利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仿照專利權即將屆滿的暢銷藥,另外推出一種成分完全相同的藥,再誘導使用者改用新藥,以便能繼續主導市場。新產品只要具備規定的相異性,就可以輕易申請到新專利,耐適恩(Nexium)就是一例。這是由英商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所製造、一種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治療胃灼熱、潰瘍(heartburn)的藥品。
耐適恩在二○○一年推出,時間就在該藥廠的胃灼熱暢銷藥普利樂(Prilosec)專利權期限屆滿之際;這並非巧合。普利樂曾經是全球銷售冠軍,每年為藥廠帶來六十億美元的收入,若無替代品來接收原客戶的話,這家公司將損失慘重。當藥品專利權期滿時,學名藥製造商就會進入市場參與競爭,導致銷量慘跌。
阿斯特捷利康為預防損失,採取全方位策略(比如和可能的學名藥製造商打官司),展開一項大膽的計畫。普利樂是一種名為奧美拉唑(omeprazole)、活性與非活性的同分異構物混合物(稱為isomers)。所以阿斯特捷利康申請了普利樂活性形態部分的新專利,取名為耐適恩(叫作「半普利樂」比較貼切,不過他們當然不會這樣取名);這個策略奏效了。
普利樂專利期滿前,藥廠得到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耐適恩專利許可,馬上進行強力廣告推銷,以新藥的療效更好來說服病患和醫師們。耐適恩很快成為美國廣告打得最兇的藥品,搶攻了各大媒體版面:「今天的紫藥丸是耐適恩,來自普利樂相同的製造商。」為了更有效地轉移消費者,阿斯特捷利康把耐適恩的價格訂在稍低於普利樂的水準,並提供私人醫療保險公司和醫院折扣、贈與醫師大量的免費樣品,甚至還在報紙上印兌換卷。這些促銷活動據說在二○○一年花掉五億美元,但也因為這些促銷,讓新一代的紫藥丸耐適恩成功在一夕間取代普利樂;接著,藥廠撤掉所有和後者相關的所有廣告資料,只稱「紫藥丸耐適恩」,彷彿普利樂從來不曾存在過(現在,普利樂可以在藥房,用低於耐適恩許多的價格買到)。
「藥效相同」藥的競爭
「藥效相同」藥通常是同業根據暢銷藥品所自行製造的藥品,目的是想要在已經被創造出需求、有利可圖的市場上分一杯羹。
禮來藥廠的百憂解(Prozac)是最先推出的抗憂鬱症藥,分子藥名為「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開發過程也是根據基礎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藥廠本身的參與程度並不深。食品藥物管理局在一九八七年許可百憂解治療憂鬱症,一九九四年許可治療強迫症,一九九六年許可治療厭食症,一九九九年許可治療老年憂鬱;這個藥迅速取代其他有輕微副作用的抗憂鬱症藥品,是替禮來藥廠賺取四分之一營收——每年二十六億美元——的功臣。其他藥廠看到如此可觀的市場需求量,以及未來可推展到其他適用症的潛力,也一窩蜂推出自己的SSRI。
葛蘭素在一九九七年開始銷售百可舒(Paxil),接著是輝瑞一九九九年的樂復得(Zoloft)。暴發戶「森林實驗室」製藥公司(Forest Laboratories)也加入戰場,推出SSRI